王建宙:中国移动做好了应对金融危机准备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8-10-07 13:26: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第一页

“外国企业家碰到中国代表的第一句话就是,祝贺你们成功举办了一届奥运会,第二句话是,你们是怎么看待金融危机的?金融危机给你们公司带来了什么影响?”正在天津参加达沃斯会议的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感慨颇深。

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已经成为这次达沃斯论坛的主要话题,“多米诺骨牌一张张都倒下了,下一张会轮到谁?这种不确定性确实让大家感到担忧。”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金融危机对中国移动没有影响,因为除了巴基斯坦的业务之外,中国移动的主要业务是在国内。

但王建宙认为,金融危机肯定是对中国移动有影响的。作为纽交所和香港联交所的上市公司,国际金融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对中国移动,特别是中国移动的股价产生直接影响。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移动的股价已经跌去了一半左右。”王建宙说,好的消息基本不会对股价产生影响,但坏的消息却突然被放大了。

王建宙认为,国际金融危机是中国企业首先要面对的最大的挑战。

面对金融危机的自信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移动将如何应对?王建宙说,中国移动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

让王建宙印象深刻的是在这次达沃斯会议上,美国的一个郡长专门找到他,对他讲述了其在北京的“神奇”经历:自己居然能在电梯里顺利地接听电话,且没有任何中断。

王建宙介绍说,目前中国移动的通信网络,覆盖了全国97%的人口,覆盖质量在全球领先,“这是中国移动从硬件上抵御金融危机的一个有利条件。”王建宙表示,在国际经济衰退和宏观经济变化的背景下,企业也要从目前的市场中找到机会。

“我们说的中国移动的增长,除了新用户的增长,还包括现有用户增加话音使用量以及新业务的增长。”王建宙认为,电信消费有利于推动其他消费的增长,从而扩大内需。比如手机音乐下载可以拉动音乐消费、旅游消费、购物消费等等。

而中国移动近几年来稳健的财务政策,特别是手中的上千亿现金,更是成为中国移动抵御金融风险的信心所在。从2005年到2007年,中国移动的自有现金流一直保持在每年600亿元以上,而经营业务现金流入净额更是分别达到1317.09亿、1493.46亿和1686.12亿元。

在过去的几年中,各种分析师报告都把中国移动充足的现金流作为负面因素,因为过高的现金会影响资金利用率和公司的整体效益,尽管中国移动的管理层反复强调,这是为了公司的长远利益,但这种说法并不为资本市场所接受。

可是进入2008年以来,“充足的现金流”不知不觉间成为中国移动的“正面指标”,投行纷纷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移动拥有充足的现金流,足以抵御各种金融风险。

中国移动的国际化机会

“要不要去华尔街抄底?”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这已经成为投资界最为关注的一个话题。实际上,类似的疑问同样摆在中国移动的面前。

2007年,中国移动以4.77亿美元收购了巴基斯坦运营商Paktel,之后改名为 CMPak,这是中国移动国际化的第一步,之后中国移动多次明确将继续实施国际化战略,但限于多种因素,中国移动的国际化脚步并没有继续。

据王建宙介绍,收购了巴基斯坦运营商之后,中国移动在去年投资了4亿美元用于扩容,今年再次投入8亿美元。目前,CMPak的基站数已经从最初的800个增加到了4000个,虽然CMPak仍是当地最小的一个运营商,但网络却是最大的。8月份的新增用户更是达到30万。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