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通讯要将印度市场变成第二个中国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8-10-17 11:48: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第二页

即使当前金融危机的暴发,也不影响DAVID

KHIDASHELI的乐观,他认为:“这个危机既不是发生在中国也不在俄罗斯,是整个产业链上融资的一块出了问题,如果我们没有这方面债务,对我来说就是没有危机。”

即使从融资的角度分析,金融风暴对中兴的影响也不全是坏消息,曾力告诉记者,中兴海外拓展过程中,一直没有离开国内金融机构的帮助。也正是由于没有依赖美国银行和欧洲银行,所以中兴在给海外客户提供金融解决方案时,如今有了相对更大的灵活性。

DAVID

KHIDASHELI认为,中国人是非常富有智慧的,西方人喜欢花钱,而中国人却讲究储蓄,“人不能活在别人对你的承诺里,一定要活在现实里”,这是他在最近得到的启示。

西欧:站稳了脚跟

即使在金融风暴肆虐的西欧,也有新的曙光浮现。

中兴通讯西欧片区总经理蔺成告诉记者:“金融风暴对中兴的影响不大。”因为在危机的时候,人们打的电话并不会减少,相反一些维护成本过高的设备还需要替换。而中兴设备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减少用户在投资以及维护方面的费用。而且在终端方面,中兴主要还是以低端和中低端为主,当前大家对这类手机的需求只会更多。

西欧也许是世界上对通信设备最为挑剔的地区。在这里,手机的渗透率非常高,基本上所有国家全部已经超过100%,即连小孩和老人在内。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兴的通信设备在这里没有市场。因为这里GSM应用已经十多年,3G建设也已经接近十年,许多设备已经应该更新换代。蔺成告诉记者:“有时候,我们只要把新设备往西欧原有设备附近一摆,客户就能发现明显的优点,从而做出选择。”

蔺成认为,绿色节能和总体拥有成本的低廉,是中兴设备的竞争力所在。实际上在西欧许多国家,网络用户的增长已经非常缓慢,运营商的当务之急是降低他们的维护成本,而这正与中兴所强调的竞争优势相匹配。

蔺成告诉记者,与一些老牌制造企业相比,中兴在新技术实施的时候,会更有力度,因为中兴没有历史上的包袱。“我们以前很少甚至没有给西欧运营商提供过设备,所以我们在提供新的设备方面会更加积极,相反,有一些在网上已有设备的供应商,出于保护旧有地位的考虑,会相对保守。”

中兴的新技术也在西欧片区成就了一些“新锐”运营商。蔺成举例说,中兴在挪威承建的一个CDMA网络,从2006年底开始商用,现在已经成为挪威第二大无线数据业务提供商。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利用了中兴在CDMA450兆频段上的技术优势,适应了挪威地广人稀的特色,所以品牌形象也是深入人心。如今中兴在葡萄牙也正在建立一个新型的、全国性的CDMA网络,可能也是以后南欧最大的CDMA网络。

作为2G和3G通信技术的桥头堡,西欧也能为中兴的发展提供技术动力,蔺成告诉记者,中兴为了保证产品规划和研发的前瞻性,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信息谷都建立了无线研究所,专注于3G和B3G技术的研发。

“经过四年多的努力,我们已经站稳了脚跟。”蔺成说。中国通信高科技的品牌正在西欧渐渐深入人心。

记者观察

机遇在全球每一个角落

如果说在俄罗斯,中兴找到了伙伴;在西欧,中兴证明了自己;那么印度则让中兴看到了中国的影子。从印度这一强势市场出发,到俄罗斯市场取得飞跃,再到西欧打开缺口,跨越发展中国家市场,在亚欧大陆桥渐进高端之路日趋清晰。

当许多人正困惑于国内3G的种种传言,为通信制造企业捏一把汗时,殊不知在这个已经变平的世界里,机遇可能出现在全球每一个角落。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像中兴通讯这样的企业,全球12个片区,96个办事处中,绝大部分都在海外,海外实际收入已超过60%;并且,有些海外市场的前景丝毫不逊色于高速增长的国内市场。

在中兴采访各大片区总经理时,记者有一个深切的感受,那就是已经不能把中兴通讯看成一个单纯的中国通信设备制造商。中兴已经长大了,是一个真正的“跨国公司”,他们在海外的拓展,并不是在卖产品,而是要深深地融入当地的通信发展与当地人的生活。以国内的狭小视野来分析其发展前景,无疑将失之偏颇。

在中兴的大本营深圳,随处可见南国的榕树,这种树在主根之外,枝条上伸展的根系深深扎入了周边的土地,“独木成林”,树龄轻松可致百年、千年。以全球为土壤,以中华文化为根系,中兴正在耐心培育着自己的百年基业。

作者:张九陆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 上一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