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中的亮光——超便携电脑市场分析

互联网 | 编辑: 伞明 2008-10-24 17:00:00原创

如果让你选择一个如今最火的电脑产品,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超便携电脑这个产品,这种年初刚在Intel IDF峰会上提出的概念产品,仅仅经过了几个月的时间就被各个厂商所接受,仅仅过了半年的时间就已经成行为实际产品为各大厂商所主推,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当然,这种超便携电脑的风靡我们必须要感谢华硕,真是去年底华硕推出的EPC将超便携电脑这个概念深入了人心。

超便携电脑的前生今世

提到超便携电脑,必定要提及一个产品,那就是华硕在2007所推出的超便携设备——EPC,EPC的起始售价仅为1999元,在极短的时间内这款产品就引起了市场的强烈反响,有着令人瞠目的销售业绩。基于此,华硕预期在2008年,易PC的出货量可以到达500万台,虽然这个销量有点痴人说梦,但是你不得不承认的是,易PC是非常成功的,也极大的推动了超便携电脑市场。2008年,尤其是Intel推出了Atom后,各个OEM厂商便纷纷推出各自的超便携电脑产品。有人戏称,是EPC让Intel决定推出Atom芯片,虽然这种说法有些托大,但是你不得不承认直到现在,还有些消费者直接用易PC的名称来称呼超便携电脑,由此可见华硕对这类产品的推动是多么巨大。

到了2008年,众多厂商开始跟进这款产品,因此超便携电脑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版本。我们可以看到在功能和配置上越来越接近笔记本电脑的超便携电脑,诸如应用了120GB或160GB硬盘、预装Linux、Windows XP甚至Windows Vista系统的产品,或是使用了LED液晶屏幕的超便携电脑等等;也可以看到诸如清华同方Imini那样的整合了很多功能的超便携电脑产品。超便携电脑的快速发展使OEM厂商们看到了这块市场有着广阔的前景——在笔记本电脑领域,以前的高利润高回报早就变成了激烈的白热化竞争,消费者们在选购笔记本时第一考虑的因素依然是价格,他们希望能够得到一台携带方便的小巧的笔记本,不少厂商选择了超便携电脑作为解决方案来提供给这类用户,甚至有些厂商直接在资料中说自己的超便携电脑是“售价仅为1999元的笔记本电脑”。当然,这种做法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但从此也可以看出,超便携电脑也许是目前为止最为成功的“新概念、新产品”。

变味的超便携电脑

“售价仅为1999元的笔记本电脑”这只是某些厂商的广告用语,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却是非常“致命”的,这个价格太有吸引力了,用一台手机的价钱就能购买一台笔记本……

当然这种广告语迷惑的是那些不懂产品的消费者,就怕低价的产品不仅迷惑了消费者,也迷惑了那些OEM厂商们。从Atom发布伊始,各个厂商几乎同时都宣布自己将支持这款超便携电脑芯片的产品,而且马上就有厂商站出来说自己的超便携产品已经上市,这时,令人大跌眼镜的情况发生了,这些同时上市的超便携产品样子几乎完全相同,当然除了A面上的LOGO以外。

2007年笔记本同质化给笔记本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危机,但毕竟这是笔记本已经发展了N年后的结果。但是超便携电脑产品刚刚被消费者接受,便出现了这种现象,这是极不正常的。果不其然,没多久,在我国华南地区的寨厂们便开始了超便携电脑的生产,他们在芯片上直接找上游厂商供货,外观则直接照搬目前大家都在使用的模具,顶多在外壳方面做些花样,价格却比一般的大厂低出很多。难道超便携电脑会遭到与手机产业一样命运么?至少现在还不得而知……

说完寨厂,我们再来说说这些大厂们。在推出了Atom的超便携电脑之后,他们又盯上了超低价的笔记本电脑和超低价的电脑整机。华硕的N10,富士通U2010都开始使用Atom的处理器出品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而那些超便携电脑也开始使用了120GB甚至160GB的大容量普通硬盘,内存也从原来的1GB扩展到了目前的2GB。这好像已经违背了当初超便携电脑的初衷,又回到了比配置,拼价格的老路上。

当把这个问题抛给Intel相关人士的时候,它的回答实在非常官方:“Atom是为了可以在小型、低功耗低成本的设备上使用的核心处理器,它可以让已经有电脑的用户当作第二台电脑。而对于目前各个OEM厂商目前的竞争状态,我们觉得十分正常,在Intel的眼里没有所谓的“山寨”厂商,他们的存在是市场的需要,我们也不会停止向他们供货,而Intel目前也没有干预OEM厂商的意思,一切都由市场来决定。”

当把这个问题抛给联想集团大中华及俄罗斯区副总裁刘杰时,他的回答代表了一大部分厂商的观点,“上网本(超便携电脑)具有超高的便携性、良好的性价比,非常的时尚小巧,满足了年轻的职场新人和大学生用户要随时随地畅游互联网的全新需求,联想会大力推动这个市场。虽然很多消费者把这种上网本变成了自己的第一台笔记本,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设计的上网本主要的初衷是客户需要一个随身便携的互联网接入设备,而且它比手机互联网接入更加方便,更加有用,至于说因为设计的过于成功而导致了一部分用户在购买第一台笔记本的时候选上网本,总体来说还是得大于失的。用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需求,根据用户的需求来推出我们的产品是联想一直所诉求的。”

无论怎样,记者本人实在不愿意看到一个具有非常鲜明特点的超便携电脑慢慢被同化,逐渐的变成了低价笔记本的替代品,背离当时Intel提出Atom时的期望,我们需要的是一款价格便宜、轻便实用、上网便捷的产品。不过,不管怎样,Intel还是会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影响市场,将自己的产品灌输到OEM厂商的产品中去,我们这里只能发发牢骚,还是实际一点,看看目前超便携芯片的具体情况吧!

分庭抗礼还是一家独大

AMD和Intel之间的斗争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但与在台式机方面的分庭抗礼不同,AMD在笔记本电脑核心上面与Intel的竞争可谓说是一败涂地,到了超便携时代,Intel是否依然一家独大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Atom的主要参数,Atom的晶体管总量仅有4700万个、同第一代Pentium 4处理器大体相当。由于英特尔采用先进的45纳米High-K工艺来生产Atom,因此使得这款产品的核心面积仅有25平方毫米——11颗Atom核心的面积总和才能与1美分的硬币相当,成为英特尔有史以来芯片最小的处理器。
由于顺序架构、较长的管线以及45纳米的工艺让Atom可以工作在较高的频率下。Intel首批推出的Atom最高可运行在1.86GHz的频率下(Atom Z540),前端总线为533MHz,而目前各个OEM厂商所普遍采用的都是N270(1.60GHz)的Atom处理器。更为重要的是,Atom的功耗水平相当之低叫人咋舌,性能最高的Z530型号的TDP功耗为2.4瓦,闲置功耗只有100毫瓦,整个运行周期的平均功耗也不到1瓦,是英特尔有史以来功耗最低的芯片!无论是性能还是功耗,都已经远远超过上一代产品(当时还被称为超低价笔记本)所普遍采用的800MHz的Celeon-M 353处理器了。

再来看一下Intel的死对头AMD的Bobcat平台,其实Bobcat目前还没有正式上市,按照AMD的规划,Bobcat平台将于2009年的上半年上市。而据目前所公布的资料,我们也所知的仅有下面一些。Bobcat将基于一个1GHz频率的AMD64内核,拥有128KB一级缓存和256KB二级缓存,集成DDR2内存控制器,并通过400MHz和800MHz自适应的Hyper Transport总线与I/O芯片通讯,我们可以将它看作是AMD64处理器的低能耗精简版。Bobcat处理器的TDP功耗为8瓦,这个数字明显高于英特尔的Atom,但我们可以预期Bobcat能够拥有更为出色的效能。Bobcat平台另一个有利条件就是AMD在芯片组领域的强大支持,ATI在嵌入图形领域的实力一向领先业界,Bobcat平台完全有可能继承这一优点。

最后来说一下最早进入超便携设备(UMPC)核心芯片领域的厂商VIA。众所周知,目前VIA的状况并不理想,无论在台式机业务,还是在笔记本业务上,VIA的CPU都无法与Intel和AMD所抗衡,既然在传统领域无法与对手竞争,在超便携电脑方面VIA便提前迈出了一步,这就是它的Nano。Nano采用了成熟的65纳米技术,晶体管总数为9400万个,处理器面积和C7-M相当,Nano在针脚上与C7保持兼容,使得OEM厂商和主板厂商可以顺利转换支持。Nano 2GHz频率的版本,最高TDP低于20瓦,一般应用下的耗能在2~5瓦左右,只需要简单的散热措施即可。

而从威盛公布的材料看,Nano的性能表现将大幅提升,它的指令效能可达到目前C7处理器的2~4倍,这意味着在消耗同等能源的情况下、Nano的性能翻了几番;各项测试表现出的性能水平在Athlon 64 3000+和Celeron M 440之间,可与2.0GHz的Dothan处理器相提并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威盛强调Nano的多媒体性能非常强悍:1.4GHz频率时就可以胜任Blu-ray Disc影片的解码,1.2GHz频率、被动冷却时也可解码720p清晰度的影片,这意味着Nano能够非常轻松地满足各类商务和娱乐的需求。
与此同时,Nano将维持与前一代产品近似的低功耗特性,其TDP功耗视频率不同在5W~25W之间,略高于上一代C7-M。根据功耗和定位的不同,VIA将Nano划分为U和L两个系列,前者频率在1.0~1.3GHz之间,TDP在5~8W之间,主要针对MID/UMPC等小型设备;L系列的频率为1.6~1.8GHz,TDP指标达到17W~25W,主要针对超便携电脑之类的低价迷你型笔记本。

Atom、Bobcat和Nano已经成为了三足鼎立之势,但Intel依靠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卓越的产品性能表现势必依然会领先其他两家竞争厂商。而VIA的Nano虽然强悍,但是由于VIA自身品牌价值等的原因,这个处理器势必会成为一个叫好不叫座的产品。至于AMD,从目前公布的参数来说已经无法超越Intel的Atom,能不能超越VIA的Nano都尚不可知,我们就无法对其进行什么评价了。

在笔记本混战的今天,超便携电脑设备可谓是混沌中的一抹亮光,是这抹亮光会将乌云全部退却,还是乌云连一丝亮光都要抹去,就要看以后的市场发展了!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