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们对处理器性能的叫法,就是处理器规格上的那个数字,如奔4 2.8,奔D 3.0,只要都认识了那几个数字,便可以把手拢在袖子里面和商家讲价钱了。在那样的年代里,对很多略懂电脑的人来说,3GHz通常有着性能高低的意义,不论是家用攒机时在电脑城的咨询,还是商用采购招
Intel 45nm 酷睿2双核E8400处理器评测
几年前,我们对处理器性能的叫法,就是处理器规格上的那个数字,如奔4 2.8,奔D 3.0,只要都认识了那几个数字,便可以把手拢在袖子里面和商家讲价钱了。在那样的年代里,对很多略懂电脑的人来说,3GHz通常有着性能高低的意义,不论是家用攒机时在电脑城的咨询,还是商用采购招标书里面的技术规范,它都是一个权威指标,代表较高的性能。
再把时光拉得离现在近些,回溯到2006年的时候,这个惯性的思维却被一个全新的产品系列打破了。当一个主频只有1.86GHz的处理器以极其冷静的姿态胜出了3GHz Intel奔腾D 930的时候,很多人变得迷惑起来,随之而来的便是Intel推出的叫做酷睿的产品以及全系列产品线的大调整。调整之后,酷睿便出现在各个价位段,各个角落,并迅速获得了市场的认同,在这样的认同背后,我们不难发现,曾经风光一时关于频率的标识法也渐渐地不再熟悉,而整条酷睿的产品线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竟然极少有突破3GHz的型号,鲜有的几个,名字上基本都带着Q和X——也就是至尊四核的意思,其价格也可想而知,基本是千元美金的数量级。不过如果仔细研究一下Intel每季度在市面上不断更新的处理器,我们也不难发现——基本是产品频率的更新,在保持稳定价位段的基础上,以更高频率的型号替代了相同系列中较低频率的产品。当时间进入08年的第三季度,价位在一千二三百元、型号为E8400的处理器浮出了水面,而它的的频率正是我们久违了的3GHz。那么为什么频率低的酷睿系列处理器会比原来频率高的奔腾系列处理器性能还要好?频率跟性能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系?这个重归3GHz的E8400处理器性能到底怎样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今天的话题,让我们先来谈谈处理器的性能到底跟什么相关。 处理器性能通常指的是执行给定应用或任务所用的时间,或者指在给定时间内运行多个应用或任务的能力,在以前的奔腾时代,只将性能与频率划等号的认识现在已经不合时宜了。影响处理器性能的有两个重要因素,除了时钟频率(GHz),还有就是每时钟周期指令数,(简写成IPC)。用公式的方式来写就是: 性能=频率×每时钟周期指令数。该公式表明,性能可以通过单独或同时提高频率和IPC来提升。在给定时钟频率下,IPC由处理器微架构和具体应用决定,微架构决定了该处理器执行处理指令的方式,套用政治经济学的术语,微架构可以看成是处理器的生产方式,而处理器性能则可以看作是生产力,生产方式决定了生产力——微架构也就决定着处理器的性能。而我们常听到的酷睿其实首先代表的是微架构,进而又被用在了处理器的命名上。先进的微架构正是酷睿微架构处理器,能够以较低的频率提供出色性能最大的功劳。
再说说频率,在相同的微架构下,频率的提升则又能够进一步提高处理器的性能。频率是制造工艺和微架构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制造工艺,能够使得几亿个晶体管以更快地速度开关,这便是每一代制造工艺改进的重要贡献之一,譬如目前用以替代65nm工艺制程的45nm工艺。在理论上,工艺提升所带来的另一个贡献则是通过更好的漏电流控制保证了增高的频率并不会带来功耗上的急剧增加,这就意味着在相同的功耗下新工艺的处理器能够比上一代工艺的处理器达到更高的频率,或者在相同频率下,新工艺的处理器比上一代处理器功耗要低。在这一点上,我们做了一次有趣的测试来验证我们的认识,由于我们没有办法找到与E8400相同频率的65nm E6xxx系列处理器产品,所以我们选择了频率同为2.66GHz的 45nm酷睿2四核处理器Q9450和65nm酷睿2四核处理器Q6700,它们的分别为:
测试项目环境及总结
测试项目: 我们采用功耗仪分别对在闲置、运行Super PI,DivX和DX10游戏等环境下的功率值加以比较,结果如下:
可以说,这个测试验证了我们的理论观点,同频的Q9450比Q6700有更好的性能和更低的功耗,也可以说,具备了更好的能效。
解释完了影响处理器性能的这两个因素,我们把目光回到酷睿2双核E8400的处理器上,看看这个3GHz的产品带给我们怎么样的性能体验。 我们这次的测试平台选择了三款同样是酷睿2双核系列的处理器,分别是65nm的E6550,45nm的E8200和45nm的E8400,之所以选择这三款处理器,是因为从Intel公司整体的产品线发展历程上,这三款处理器代表着布局在1300元左右的不同时间阶段的处理器型号,三者是发展替代的关系,其轨迹是E6550->E8200->E8400。
这三颗处理器的主要参数如下:
测试平台配置:
测试项目一:
家用多媒体应用:
1) 图像转换 - 使用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工具,将850MB大小的200张照片 (其中125张为10M像素,另外75张为6M像素) 转化分辨率为480x360,解析度为160像素/英寸的照片,用以在在线相册发布
2)音频转换 – 使用iTunes* 7.4.3 软件将时长61分钟,大小为634.746KB (61 minute) wav格式文件以转换为 160kbps比特率的mp3文件,预计每个mp3歌曲时长5分钟
3) 视频转换- 使用TMPGEnc* Xpress* 4.4 软件将一个用时长76秒高清视频片断(29.97fps,1440x1080,VBR 编码)转换为一个MPEG格式的视频文件(29.97fps, 1440x1080,25000KB/s CBR编码)
从结果不难看出E8400通过其更高的主频、更大的二级缓存,带来了在家用多媒体处理方面的性能提升。
测试项目二:
游戏性能:
在刚才的测试平台上,我们又分别增加了一片ASUS nVidia GeForce 8800GTX 显卡(驱动为nVidia Graphics Driver 163.69)来进行相关的游戏评测,选择的项目分别是英雄连、冲突世界、3DMark06以及失落星球-洞穴。在这里我们选择的游戏都是DX10的游戏,这些新的基于DX10的游戏不仅仅在DX10的一些渲染效果上获得了突破,同时在基于CPU计算能力的物理模拟计算和人工智能方面也下了很多功夫,强劲的处理器也保证了更逼真的游戏体验。
从结果我们也不难看出更好的处理器在游戏中所带来的大幅性能提升,频率提升的E8400所反映在游戏性能上的提升颇为明显,同时,也更进一步要说明游戏的性能,特别是新的大型游戏的性能不仅仅取决于显卡,处理器也尤为重要。
写在最后:
完成了今天这一系列的测试,定位在RMB1,300价格段的处理器E8400,通过优异的表现,再一次诠释了性能=频率×每时钟周期指令数,确实没有辜负3GHz这个卓越性能的象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