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nm酷睿2双核E8400处理器测试

互联网 | 编辑: 张杨 2008-10-31 00:30:00转载-投稿 一键看全文

几年前,我们对处理器性能的叫法,就是处理器规格上的那个数字,如奔4 2.8,奔D 3.0,只要都认识了那几个数字,便可以把手拢在袖子里面和商家讲价钱了。在那样的年代里,对很多略懂电脑的人来说,3GHz通常有着性能高低的意义,不论是家用攒机时在电脑城的咨询,还是商用采购招

Intel 45nm 酷睿2双核E8400处理器评测

几年前,我们对处理器性能的叫法,就是处理器规格上的那个数字,如奔4 2.8,奔D 3.0,只要都认识了那几个数字,便可以把手拢在袖子里面和商家讲价钱了。在那样的年代里,对很多略懂电脑的人来说,3GHz通常有着性能高低的意义,不论是家用攒机时在电脑城的咨询,还是商用采购招标书里面的技术规范,它都是一个权威指标,代表较高的性能。

再把时光拉得离现在近些,回溯到2006年的时候,这个惯性的思维却被一个全新的产品系列打破了。当一个主频只有1.86GHz的处理器以极其冷静的姿态胜出了3GHz Intel奔腾D 930的时候,很多人变得迷惑起来,随之而来的便是Intel推出的叫做酷睿的产品以及全系列产品线的大调整。调整之后,酷睿便出现在各个价位段,各个角落,并迅速获得了市场的认同,在这样的认同背后,我们不难发现,曾经风光一时关于频率的标识法也渐渐地不再熟悉,而整条酷睿的产品线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竟然极少有突破3GHz的型号,鲜有的几个,名字上基本都带着Q和X——也就是至尊四核的意思,其价格也可想而知,基本是千元美金的数量级。不过如果仔细研究一下Intel每季度在市面上不断更新的处理器,我们也不难发现——基本是产品频率的更新,在保持稳定价位段的基础上,以更高频率的型号替代了相同系列中较低频率的产品。当时间进入08年的第三季度,价位在一千二三百元、型号为E8400的处理器浮出了水面,而它的的频率正是我们久违了的3GHz。那么为什么频率低的酷睿系列处理器会比原来频率高的奔腾系列处理器性能还要好?频率跟性能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系?这个重归3GHz的E8400处理器性能到底怎样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今天的话题,让我们先来谈谈处理器的性能到底跟什么相关。 处理器性能通常指的是执行给定应用或任务所用的时间,或者指在给定时间内运行多个应用或任务的能力,在以前的奔腾时代,只将性能与频率划等号的认识现在已经不合时宜了。影响处理器性能的有两个重要因素,除了时钟频率(GHz),还有就是每时钟周期指令数,(简写成IPC)。用公式的方式来写就是: 性能=频率×每时钟周期指令数。该公式表明,性能可以通过单独或同时提高频率和IPC来提升。在给定时钟频率下,IPC由处理器微架构和具体应用决定,微架构决定了该处理器执行处理指令的方式,套用政治经济学的术语,微架构可以看成是处理器的生产方式,而处理器性能则可以看作是生产力,生产方式决定了生产力——微架构也就决定着处理器的性能。而我们常听到的酷睿其实首先代表的是微架构,进而又被用在了处理器的命名上。先进的微架构正是酷睿微架构处理器,能够以较低的频率提供出色性能最大的功劳。

再说说频率,在相同的微架构下,频率的提升则又能够进一步提高处理器的性能。频率是制造工艺和微架构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制造工艺,能够使得几亿个晶体管以更快地速度开关,这便是每一代制造工艺改进的重要贡献之一,譬如目前用以替代65nm工艺制程的45nm工艺。在理论上,工艺提升所带来的另一个贡献则是通过更好的漏电流控制保证了增高的频率并不会带来功耗上的急剧增加,这就意味着在相同的功耗下新工艺的处理器能够比上一代工艺的处理器达到更高的频率,或者在相同频率下,新工艺的处理器比上一代处理器功耗要低。在这一点上,我们做了一次有趣的测试来验证我们的认识,由于我们没有办法找到与E8400相同频率的65nm E6xxx系列处理器产品,所以我们选择了频率同为2.66GHz的 45nm酷睿2四核处理器Q9450和65nm酷睿2四核处理器Q6700,它们的分别为: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