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透明新世界
2005年5月18日,全球最大的开源项目社区SourceForge.net宣布,该社区内的开源项目已经超过100万项,在此前的100天中,新增开源项目达到了6000项,截至2005年5月17日,SourceForge.net所收录的开源项目达到107万4424项。从个人应用到企业应用,开源软件已经覆盖了整个软件产业的各个方面。
开源透明新世界
开源鼻祖 能否永续神话
"自由"与"开源" 激进向中庸转变
"开源"盛世背后的吵闹
“开源”亮最后底牌
"开源"进入高端
"开源"也是一种商业模式
吃"螃蟹" 不算难
谁可以阻拦"开源软件"
“透明时代”改写软件规则
"透明化"魅力早已释放
商业软件"透明"的难言之隐
软件"无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源透明新世界
当我们还沉浸在探讨Linux对IT界会产生什么影响的时候,面对上百万的开源软件,Linux顶多算是冰山一角。如果Linux仅仅对传统的Windows、UNIX平台带来一些威胁的话,那今天的开源软件,已经不再是"小打小闹"。
面对开源软件的出现,传统商业软件厂商已经开始采取应对措施,Sun开放Solaris 10、IBM频频收购开源软件的商业服务公司,这些举措均是在为新的软件产业变革进行准备。然而无论是那些已经开始未雨绸缪的软件厂商,还是那些准备誓死一战的软件公司,开源软件对他们来说都是一场生与死考验。
开源鼻祖 能否永续神话
与Linus Torvalds相比,Richard Stallman在中国的知名度要小得多。正是Richard Stallman所建立的GNU组织,才使得我们今天能够有机会去探讨"自由软件"、"开源软件"。
Richard Stallman无法忍受软件由一种科研、协同、表达思想的工具,变成商业软件公司赚取利润的工具。在Richard Stallman早期接触计算机时,他们所使用的软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私有化"、"商业化"得严重。
当外界发生改变之后,Richard Stallman决定逆潮流而动,在1983年9月27日公开发起的GNU计划,它的目标是创建一套完全自由的操作系统。GNU的名字也是借助"递推缩进"原则定义出来的:"GNU's,Not UNIX."。此外Richard Stallman还为自由软件进行了定义,并推出了第一个自由软件许可证,名字为GPL。目前将近60%的开源软件,都选择了GPL软件许可证,Linux便是其中的一个。
Richard Stallman还创造出一个有意思的词汇"copyleft",这个词与版权"copyright"相对应。在GNU网站上,对于"copyleft"是这样进行描述的:将程序变成copyleft授权,我们首先声明它是有版权的;而后我们加入了分发条款,这些条款是法律指导,使得任何人都拥有对这一程序代码或者任何这一程序的衍生品的使用,修改和重新发布的权力,但前提是这些发布条款不能被改变。这样,在法律上,代码和自由就不可分割了。私有软件开发者用版权(copyright)剥夺了用户自由的权力;我们用版权保证用户自由的权力。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把"版权(copyright)"这个名字反转成了"copyleft"。
"copyleft"是一个含义相对广泛的概念,他并没有忽视人们对知识产权的重视,Richard Stallman是希望人们能够更为自由的享用软件。因为Richard Stallman认为,与传统产业相比,IT产业的知识更新速度更快,一个技术、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会非常短暂。如果人们还抱着传统知识产权的思路,那势必会影响整个IT产业的成长。
与"copyleft"相比,GPL应该算是一个更为具体的对"自由软件"的描述,为保证GNU软件可以自由地"使用、复制、修改和发布",所有GNU软件都在一份在禁止其他人添加任何限制的情况下授权所有权利给任何人的协议条款,GNU通用公共协议证书(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GPL)。
对于一个依靠商业公司来推动其前进的软件市场来说,GNU的出现犹如是诞生了一个叛逆。商业公司用冷漠的视角来对其进行旁观。此外由于当时Richard Stallman所希望构建的下一代类UNIX尚未成型,因此GNU也没有引发太多人的关注。但是当Linux的出现,乃至今天Linux的大行其道,使得今天所有的IT厂商,再也无法忽视GNU的力量。
"自由"与"开源" 激进向中庸转变
Richard Stallman是一个生活在理想之中的人,在GNU网站首页最先看到的,并非是对自由软件的讲述或是GNU组织的描述,而是"Free as Freedom",中文被翻译成"自由自在"。"自由软件"在今天看来是对私有软件或是商业软件,最为极端的一种反击手段。
GNU认为具有"中心自由"的软件就是自由软件,他们对"自由"的描述是:"自由0:为任何目的运行该程序的自由。自由1:研究该程序是如何工作的并为您的需要而改编它的自由;为此目的,可获取其源代码是先决条件。自由2:再发布复制品以便你能帮助你的邻居(伙伴)的自由。自由3:改良该程序,并向公众再发布你的改良本,以使全社会受益的自由。为此目的,可获取其源代码是先决条件。"
也许商业社会对于"自由"本身就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恐慌。因此商业软件公司对于GNU大多采取敌意的态度。在1998年,这种状况由于"开放源代码首创行动组织"(Open Source Initiative Association,简称OSIA)的出现得以改变。
OSIA是一个非盈利的组织,他是由Bruce Perens、Eric S. Raymond发起创立的。OSIA的出现,是由于"自由软件"在推广中往往受到人们的误解。尤其是那些希望借助自己软件获取商业利益的个人、公司,长久以来认为"自由软件"与"免费软件"之间的区别难以分清。在英文中"free"一词,既可以被用做"自由",也可以被理解成为"免费"。此外GNU在推出的GPL协议中,由于强调使用者对源程序进行修改后,同样也要将修改部分进行开放,使得一些软件开发者降低了使用、二次研发"自由软件"的积极性。
而"开放源代码首创行动" (Open Source Initiative,简称OSI)的出现,首要一点就是希望继续推动开放源代码软件,让其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因此它仅仅对"开源软件"进行了描述,对于开源软件的使用者、商业推广、二次开发的限制明显降低了要求。
OSI对于开源领域的贡献,就在于他将自己定位于一个中立的、协调的角色。为了能够让所有开源软件得到业界的认可,他通过注册商标的形式,对各种开源软件进行认证。OSI对开源软件的认证前提来自两个层面,一方面是其自身对于开源软件的定义,另一方面是提供开源软件一方对于该软件许可证的描述。
OSI对于开源软件的描述非常详细,大致可以分成四个层面,首先是软件具有无条件的发布自由,另外对于源代码开放的具体说明,例如要求软件的发布形式必须为开放源代码的形式,此外关于演绎作品,即开放源代码软件许可证必须允许源代码可以被修改和允许根据源代码产生有版权法意义上的演绎作品。而这一点为日后开源软件的商业用途提供了契机。最后是与软件使用、开发是否受到歧视相关的要求,例如不得对许可对象有歧视、不得对软件被使用的领域有歧视、不得要求本开放源代码许可证生效的条件是在遵从其他软件许可证的前提下。
与GNU相比,OSI对"开源软件"没有采用极端的做法,再加上他采取认证的方式,统一了自GNU出现后,纷乱的"自由软件"领域,因此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商业软件领域,OSI均得到了人们的认可。目前包括Sun、Sybase、Apple、Mozilla以及IBM,均将自己的某些软件通过OSI认证为开源软件。
"开源"盛世背后的吵闹
随着OSI组织的强大,再加上各类不同背景的开源软件出现,导致了新的一轮争论。由于各个开源软件所遵守的"许可证"不同,人们发现一些同为"开源软件"的产品,在应用和开发上却大相径庭。
由于OSI对开源软件的定义,并没有强调开源软件后续开发一定要将源代码开放,同时也没有强调开源软件的使用是否可以被商业公司再次使用。因此今天人们所使用的一些开源软件,其背后已经不再是一些民间组织,而更多的是商业软件公司,例如Sun公司的Open Solaris、Apple公司Darwin等等。
就开源软件许可证的争论恐怕要持续几年。无论是GNU推出的GPL,还是Mozilla推出的MPL,以及Sun公司发布的CDDL,均是出于各自对"开源软件"的理解,所采取的"防范"手段。他们或多或少都希望,未来开源软件能够按照他们的理解去发展。
争论的激烈,可以看作"开源软件"愈发受人重视的另一个表象。包括分析公司在内,他们对未来开源软件的发展也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在2004年7月 AMR Research调查显示,当时已经有43%的企业在核心业务上面使用"开源软件"的数据库产品,而在未来24个月内打算在核心业务中使用"开源软件"数据库产品的企业,则占到37%。目前在开源数据库产品中,MySQL和PostGres已经形成双雄鼎力的趋势。
在2005年Forrester Reasearch公司的调查中显示,60%的被访问企业表示在2005年将安装,或是部署完毕开源软件。值得注意的是,调研公司的视角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在Linux之上,而是投放到整个"开源软件"之中。"开源软件"在未来的软件产业之中,对于用户来说,决不是什么"另一种选择"的概念,而很有可能是用户的"首要选择"。
“开源”亮最后底牌
“开源”亮最后底牌
对于Linux的态度,SAP、Oracle、IBM、Siebel、北电都表示支持,毕竟他们可以借助这个"开源软件"扩充自己的市场份额,但是当"开源软件"涉足到ERP、CRM、中间件、协同商务乃至通讯市场的时候,真不知道他们是否还会像当初支持Linux那样,继续为"开源软件"摇旗呐喊。
Compiere、SugarCRM、Plone以及Asterisk、Vista,是目前在企业应用软件领域,值得人们关注的几款"开源软件"。他们分别涉足ERP、CRM、KM/Content management、交换机、HIS等应用软件市场。他们今天所面对的挑战,就像当初Linux所遭遇的挑战一样:人们怀疑他们的可用性、稳定性、技术的先进性以及日后产品的持久发展是否正常进行.
"开源"进入高端
在"开源软件"进入ERP、CRM、SCM软件领域之前,像Appache Web Server、MySQL以及OpenOffice,就已经让人们开始关注"开源软件"在应用软件领域的发展。到今天来看,包括Linux在内,所有的"开源软件"发展似乎都在走一条同样的道路,那就是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手段。
MySQL、Appache Server的火爆得益于互联网的火爆。企业用户在一些常规性质的Web服务器和非关键业务的服务器上面,采用MySQL、Appache Server以及Linux。事实证明这些软件的性能,以及软件质量,不仅仅足以支撑企业的简单应用,同样能够完成企业的核心任务。而最先开始关注OpenOffice软件的用户,也大多是个人用户。他们由于采用了Linux,需要寻找一套较为完善的办公软件系统。由此看来,任何一款"开源软件",并非是在一夜之间被企业用户所接受,而是要经历从陌生到熟悉、从怀疑到认可、从另类到主流的一个发展过程。
就发展前景来看,针对企业应用的"开源软件"比Linux更有前途,他们在跨平台上面比其他商业软件具备更强的竞争优势。无论是Appache Server、MySQL还是Compiere、SugarCRM、Plone、Asterisk、Vista,几乎支持了所有的系统平台,例如Windows、Linux/UNIX、Mac OS。这些"开源软件"在国际化方面,做的甚至比一些商业软件还要成功。一些涉足企业应用领域的"开源软件",现在已经能够提供包括简体中文在内的6到7种语言版本。
Compiere、SugarCRM作为"开源软件"在企业应用层面中的两个典型代表,他们已经不仅仅是一些软件发烧友的玩物,目前已经有一些企业用户开始采用他们的产品,尤其随着SugarCRM的发展给CRM领域中的Siebel公司已经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开源"也是一种商业模式
与早先的"开源软件"不同的是,现在从事企业应用软件开发的"开源软件"大多提供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以Compiere、SugarCRM、Asterisk为例,他们分别在ERP、CRM、交换机通信软件,三个企业级应用市场推广自己的"开源软件"。
三款"开源软件"背后,均有三家商业公司做支撑,甚至公司的名称与产品名称均是一致的,例如Compiere、SugarCRM。公司的主要业务并非是销售软件,而是为那些选用了他们应用软件的用户提供技术支持,例如系统的二次开发、人员培训、软件集成等服务。
Compiere、SugarCRM以及Asterisk公司的核心人员,大多具备在相关IT公司从业8年以上的经验。对于他们来说"开源软件"仅仅是一个模式,就是利用最少的成本来赢得最多的潜在客户关注。由于公司规模较小,他们无法像SAP、Siebel、北电,那样拥有足够的资金实力来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推广。
在企业应用软件领域采用"开源软件"对于Compiere、SugarCRM、Asterisk来说,应该算作一种市场行为。由于"开源软件"的开发团队在规模上都相对小于商业软件公司,因此他们必须要借助"开源"社区的力量来进行。在软件成熟度方面,商业软件一直攻击"开源软件"是由一群"杂牌军"组建的技术团队。但Linux、MySQL、Firefox的成功,已经用事实证明"开源软件"仅仅是一种软件开发方式,这种方式不会影响软件最后的成熟与否。
在推广过程中,"开源软件"的目标用户同商业软件相比,更为精准。那些下载"开源软件"的人员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该软件的技术爱好者、另一种是潜在用户,最后就是该产品的竞争对手。从Compiere、SugarCRM、Asterisk的实际工作中可以看出,选择他们产品的用户大多此前已经下载了他们"开源软件"。
那些使用了Compiere、SugarCRM、Arsterisk软件的用户,由于自身技术实力的问题,最终会希望这些厂商提供服务支持。这种对于"开源软件"所提出的技术需求往往针对性强、需求明确。这也为后续的服务提供了便利。与"开源软件"相比,那些选择了商业应用软件的用户,很难去深入了解自己所选择的ERP、CRM软件。与此形成对比,"开源软件"可以让用户在应用前,了解到每一个模块的具体情况,乃至软件代码层面的细节均可以看到。因此在企业应用软件领域采用"开源软件"的用户,往往对ERP、CRM的实施进度控制力更强。
尽管Compiere、SugarCRM、Asterisk均采用服务收费的手段来维持企业的成长。但这里需要特别提出的是,他们均得到了"开源软件"的认证,由于"开源软件"并未回避软件可以出售,因此只要客户有这个意向就可以进行商业销售。这些组织都可以让用户"自由、免费"的使用他们的软件。
业界专家已经发现,自SugarCRM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对CRM领域的领头羊产生了触动。Siebel公司本季度的软件许可证销售已经出现明显下滑。尽管SugarCRM 产品是免费的、软件代码可以被随意修改。但用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实际上还是需要更为专业的IT技术人员来支撑。因此单单依靠服务这项收入,已经能够让SugarCRM公司活得不错.
吃"螃蟹" 不算难
与其他"开源软件"相比,在企业应用软件领域推广开源的ERP、CRM、程控交换机软件以及HIS(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其所遇到的阻力更大。Linux、MySQL、Appche Server等基础架构领域的"开源软件",由于没有过深的涉及到企业应用,因此他们在用户认可度方面最大的挑战是来自产品性能方面。而像Compiere、SugarCRM、Asterisk以及Vista这类软件,他们不仅要让用户了解其产品性能,同时还要满足用户在企业实际应用时提出的需求。尽管他们面临的挑战要远多于其他"开源软件",但Compiere、SugarCRM、Asterisk的相关开发人员,却对此报以乐观的态度。
"你可以从Linux的发展轨迹看出,'开源软件'认可是需要一个时间,但这个时间由于Linux的成功,正在逐渐被缩短。"一位"开源软件"的从业人说道。令Compiere值得自豪的是,做为全球知名的轮胎企业Goodyear,其德国分公司已经采用了他的ERP产品。值得人们注意的是,这个客户身在德国,而那里应该是SAP公司的大本营。目前Compiere将自己的市场锁定在中小企业领域,仅美国地区,就拥有420万家这样的企业。
到现在为止,SugarCRM平均月下载数量达到2万次,全球共有25个在SugarCRM上面进行的"开源软件"项目。SugarCRM所涉足的CRM市场容量现在已经达到10亿美元。而Compiere的总下载量也累计到了80万次,据公司透露他们在中国也有合作伙伴。采用Vista这款HIS系统的医院也达到158家,小型门诊类型的医院为850家。作为从事交换机软件开发的"开源软件"Asterisk,专家预故到2008年,将有100万家中小企业需要VoIP PBX产品。
从这些数据上看,这些从事企业高端应用的"开源软件"组织,运营状况已经进入佳境。一些专家还指出,对于企业应用领域来说,现在的市场情况更加有利于"开源软件"的发展。企业在核心应用领域的IT投资日渐谨慎,用户对于软件费用的支出开始缩小。这对于"开源软件"来说,是一个恰好的时机。
由于大型企业对ERP、SCM、CRM的投入已经接近尾声,中小企业正成为应用软件厂商的新宠。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他们对于价格问题更为敏感。"开源软件"在中小企业市场,能够得到很好的成长机会。由于人们对于"开源软件"的态度已经有所转变,那些认为"开源软件"不成熟的观点已经成为过去,因此"开源软件"在软件成熟度方面不会遇到太大的阻力。
对于"开源软件"在应用软件领域所要面对的最大阻力,还是来自于产品后续服务。Compiere、SugarCRM以及Vista,正是由于意识到这方面存在的挑战,所以才将自己的盈利模式定位于产品的后续服务上面。
纵观目前所有从事企业应用领域的"开源软件"组织,他们的成长背景非常相近。首先他们的管理团队拥有在ERP、SCM、CRM等领域工作多年的经验。此外,这些管理者在SAP、Oracle等大型应用管理软件公司担任过中高层职位。另外一点,这些"开源软件"组织的管理者,均调换过很多公司。他们一直在寻找更好的创业机会,而不是那种甘心成为一个"职业打工仔"的人物。对于他们来讲,从事"开源软件"是一条创业的新选择,不仅节省了研发、推广、产品升级的成本,同时还可以有效的推广自己的软件.
谁可以阻拦"开源软件"
"开源软件"在企业应用软件领域的发展并非会一帆风顺,但他所面对的问题决不是在产品性能、用户认可程度等方面。毕竟企业应用软件由于适用范围集中在IT专业使用人员,即CIO身上。CIO在技术上的特长,足以鉴别软件的成熟与否。
在商业软件工作多年的某位技术人员指出"'开源软件'最大的难度,就在于如何协调各个参与开源项目技术人员的工作。同时软件认证也存在挑战。"与商业软件不同,"开源软件"所聚揽的开发人员来自世界各地,他们需要步调统一的进行软件开发。对于企业应用软件的开发来说,他的难度更加高于一般的"开源软件"。因此如何进行协调,如何设计软件框架、规划软件发展轨迹,对于一个从事企业应用级"开源软件"工作的组织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同时,一些专家也质疑这种"开源软件"的成长性会有多大。企业应用软件的更迭、调整,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幸运"的是,人们现在可以在Compiere、SugarCRM以及Asterisk网站上看到明确的产品发展蓝图,以及目前正在研发的进度。
"开源软件"模式,一方面促进了Compiere、SugarCRM等公司的成长,同时也会阻碍他们的强大。由于从事应用软件"开源"的组织,大多通过服务来收取费用。因此他们的人力成本占企业总体支出的比例相对较高。又由于"开源软件"模式的公司不可能招聘更多的员工,这便造成了两方面的矛盾。两个相互矛盾的因素,制约了"开源软件"在企业级应用领域的发展。
尽管如此,那些从事企业级应用"开源软件"的公司,正在通过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来突破自己成长中所遇到的瓶颈。"认证,是一种很好的模式,一方面可以收取认证费用,另外一种是可以拓展自己'开源软件'的渠道。"某位从事Linux领域的专家指出。
Plone作为一款内容管理、知识管理、协同办公类型的"开源软件",在中国还并未被很多人所接触。但是在上海,一些IT公司已经开始进行Plone软件技术培训的工作。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开源软件"所蕴藏的魅力实在是难以用一个量化的词汇去评估。当人们在指出"开源软件"将会遇到的种种挑战时,人们每一次所找到的出路总能够给"开源软件"带来一个新的盈利模式。
“透明时代”改写软件规则
“透明时代”改写软件规则
对于传统的商业软件公司,如Microsoft、IBM、Oracle、SAP、Sieble来说,"开源软件"的威胁不仅仅是对他们现有软件产品造成了威胁。"开源软件"所给他们带来更大的挑战是在于,"开源软件"将改写整个软件产业的游戏规则。
“开源软件"对于使用者、研发人员来说是完全透明的。参与"开源软件"项目之中的人,不仅仅可以了解到软件代码,同时还可以分享其他人员所研发的衍生产品。"开源软件"的这种特性,为他进入到商业领域提供了便利。
今天的IT产业,正在逐步向"透明化"迈进。这种"透明化"的趋势已经在IT硬件产品市场中得以体现。以往企业在采购电脑、服务器时候,总是抱怨商家、用户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造成用户支付了很多不必要的费用。
"透明化"魅力早已释放
Dell的成功,很多人认为是企业运营成本控制与供应链两方有效整合的产物。但国外管理学者则认为,Dell的成功就在于他所构建的企业是一个"透明"的企业,而IT硬件产业已经成为"透明行业"。"用户知道PC、服务器之中,每一个组成部分的成本。"某位IT厂商说,"他们可以清晰的算出一台硬件最后的售价。"
由于产业的透明化,才使得像Dell这样的IT企业依靠自己的运营模式取得成功。与此形成鲜明对比,今天的商业软件市场,仍然处在一个不透明之中。用户无法理解ERP、CRM乃至数据库、中间件等软件,为何可以销售如此高的价格。用户也很难用人力研发成本去考量一个大型ERP、CRM、数据库软件,与一个操作系统软件之间成本的区别。
由于用户无法对商业软件产品,在价格上进行量化考核,使得用户在采购软件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唯一能够降低软件成本的方法就是引入多家商业软件公司,希冀通过竞争对手相互压价来最后取得一个较为"低廉"的价格。然而用户的这种做法,仍然无法推动软件产品向"透明化"方向发展。
"开源软件"的出现,成为软件市场向"透明化"方向发展的一剂强心针。开放源代码的ERP、CRM以及HIS软件,能够让用户在使用之前清晰的了解到软件产品的每一个组成模块。商业软件绝对无法做到像"开源软件"如此的透明。"开源软件"甚至可以让用户了解到,软件二次开发,系统衔接等集成类工作的难易程度。
对于用户来说"开源软件"不仅仅可以降低软件产品的采购成本,同时用户与"开源软件"之间的关系是完全平等的。这种平等的关系,用户很难在商业软件之中体验到。在很多ERP、CRM、数据库软件项目之中,用户想要了解某些产品细节,或是了解底层代码级应用,不仅要同软件厂商签订各种保密协议,同时还要费很多口舌.
商业软件"透明"的难言之隐
IBM、Oracle、SAP等从事商业软件的IT厂商,已经意识到了"开源软件"对他们产品造成的威胁。但是如何将已有的商业软件转为"开源软件",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艰巨的问题。
一方面他们现有的商业软件,无论是操作系统、数据库还是中间件、ERP等产品,已经成为公司主要的盈利支柱。因此出于近期的商业目的,这些商业软件公司也很难做出向"开源软件"转型的决定。更何况已经有大批用户,为他们的商业软件支付了不小的费用,一旦宣布"开源"政策,难免不会受到已有客户的指责。
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是商业软件公司向"开源软件"转型的另一个挑战。在大型商业软件之中,商业软件公司并非拥有所有软件模块的知识产权,或是专利。他们在进行"开源"策略的时候,必须要处理好这些问题。Sun公司为了将Solaris 10进行"开源",为相关的知识产权事务支付了上百万美元的费用。
与Sun相比,IBM自身拥有软件产品更为丰富,因此想要让公司彻头彻尾的向"开源软件"进发,其所要做的准备工作更为繁多。但最近公司收购Gluecode,可以看作IBM向"开源软件"转型的另一种举措。Gluecode公司是一家提供开放源代码应用基础设施软件与支持性服务的商业公司,
Gluecode的软件及其相关支持服务是基于Apache Geronimo应用服务器所提供的核心开放源代码技术开发的。这些软件及其相关支持服务,为那些谋求传统的商业软件产品之外的其它可靠的软件产品的组织,提供了灵活的和价格合理的基础设施。由此可见IBM已经深谙"开源软件"的游戏规则,但是真正要将自己的软件产品彻底开放,恐怕还要经过一段时间.
软件"无价"
IT软件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的必备要素,任何一种产品在从"奢侈品"向"必需品"转型的过程中,总是要经历一个从"封闭"到"透明"的过程。今天的软件产业正在向"透明"化转型。这为那些正准备投入到软件产业的商家或是技术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抛弃那个依靠销售软件来获取利润的思路吧!"今天的软件销售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在"开源软件"面前,商业软件的价格已经成为其提高普及率的最大阻碍。"开源软件"在累积大量使用者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增值服务或是定制开发,来获取服务费用。
在"开源软件"之中,根据使用类型可以大致分成两类,一类是针对个人用户的工具型软件。由于工具型软件的后期维护甚少,因此"开源软件"通过为某一行业用户的特殊要求,在现有软件基础上进行定制开发,来获取收益。例如OpenOffice、Firefox。另外一种"开源软件"其服务对象是瞄准企业市场,"开源软件"的商业价值则是瞄准实施服务、系统集成。
由此可以看出,软件"透明"化更加注重软件产品的可扩展性、软件产品发展规划是否合理。软件"透明化"的游戏规则,使得软件本身已经不再具备"价格",但这并未影响软件"价值"的体现。"开源软件"更像是一粒种子,将这个种子埋在"开源"的土壤里面,看他是否能够生根发芽,乃至最后可以结出多少果实。
IT产业向"透明化"发展,已经是一个大势所趋的事情。IT硬件架构已经有了成功的典范,而软件企业是整个IT产业向"透明化"转型的最后一步。无论那些传统的商业软件厂商愿意与否,"透明化"的趋势是一个现实。正所谓"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则昌,逆之者则……。"
文章原载于《信息系统工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