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失的食品安全

互联网 | 编辑: 江海明 2008-12-11 10:02: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本期食品安全与信息化专题将深入企业当中,对企业的质量管理进行全面揭示。同时本期专题还邀请了有着多年信息化经验的顾问就食品企业的信息化给出解决方案。

前言

数月前,全国各地的医院开始陆续发现有婴儿患上罕见的肾结石。9月8日起,有媒体曝光甘肃省14名婴儿疑似因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患相似病症。9月11日,三鹿集团承认2008年8月6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婴幼儿奶粉受到有毒化工产品三聚氰胺污染。三鹿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奶粉生产企业和第4大液态奶生产企业,去年销售额高达100亿元,仅次于蒙牛和伊利。在事故曝光前,三鹿集团集各种光环于一身:中国食品工业百强、龙头企业、中国企业500强,国家免检产品等等。在9月初,中央电视台甚至还播出了关于三鹿集团的特别节目,盛赞三鹿集团在产品出厂前经过1100道检测关,视产品质量如生命。

国外乳品企业好运气也似乎才刚刚开始,根据CTR2007的统计显示,美赞臣以25%的市场占有率高居第一;惠氏、多美滋等分别以20%和12%紧随其后,再加上雅培和雀巢,进口奶粉占据着国内高端市场7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随着三聚氰胺事件的曝光,国产奶粉无疑将为进口奶粉让出更多的市场份额。

9月15日,国务院调查组初步认定“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安全事故系原奶被污染所致。随即,包括蒙牛等一线品牌在内的国内乳制品企业纷纷表态,强调自身奶源安全。然后次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检测结果显示,三鹿、蒙牛、伊利、雅士利等22种品牌奶粉均检测出含有三聚氰胺,一场突如其来的食品安全危机顿时笼罩在中国乳品企业上方,中国乳品企业几乎全军覆没,国内奶制品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在这之后,部分一线品牌的液态奶也被检出含有三聚氰胺,然后是人们所熟知的品牌大白兔奶糖。但在这场危机当中,整个中国的食品行业凡是和奶字沾边的企业似乎都难逃此厄运,但我们也发现国内的知名的乳品厂商麦趣尔等食品厂商在这场危机中就做到了顺利过关。

一种食品从农场到餐桌,要经过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食品的供给体系趋于复杂化和国际化。在如此长的产业链条中,每一个环节都有食品被污染的可能性。对于食品企业所涉及的众多生产环节,没有严格的卫生标准,没有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和方便的信息共享途径,要想实现“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生产和监控几乎是不可能的。三鹿集团所引起的这场食品安全危机究竟会给中国的乳品企业带来哪些深远的影响,目前还无法统计,但三鹿集团经过50年努力打造的价值149亿元的品牌价值瞬间归零,无法避免被售出命运的事实已经足以警醒那些对食品安全还不够重视的企业,头顶上方的那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许随时都会掉下。

麦趣尔等食品企业究竟采用了哪些管理手段以实现了对食品安全的全程控制,信息化又在其中有何具体效用,本期食品安全与信息化专题将深入企业当中,对企业的质量管理进行全面揭示。同时本期专题还邀请了有着多年信息化经验的顾问就食品企业的信息化给出解决方案。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5 页1234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