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安全产业与国际现状对比研究

互联网 | 编辑: 杨剑锋 2008-08-19 00:30: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安全产品对比 

安全产品对比

安全产品就是在信息安全市场中销售的主流产品,比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漏洞扫描、防病毒、加密、双因素认证、防垃圾邮件、安全管理平台等等。对于安全产品的范畴不需要太多解释。如果将中国信息安全产业中的信息安全产品和国际先进产品来对比的话,应当说从整体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如果从市场占有率来看,特别是在国际市场的成功来看,目前,在整个中国信息安全产业中还没有一个产品能够成为国际性的产品。个别产品能够卖到国外,并不能说从产业和市场上成为国际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在防火墙方面的Juniper/Netscreen, Cisco等,在UTM方面的Fortinet,在IDS领域的ISS/IBM,在防病毒领域的Symantec和TrendMicro等,认证领域的RSA产品和Verisign服务等等。这些国际化的产品上市时间早、市场占有率高、产品相对成熟、品牌影响力较大。

从国际著名的信息安全产品评奖(比如SC Awards)和国际第三方机构的评价来看,我国信息安全产品还没能占据一席之地。这种差距,不仅仅是产品技术上有差距,更大的差距是在整个企业、整个产业的产品化能力和商业化能力上。在TrendMicro的早期,Intel就帮助其修炼产品化能力有很多年。在信息安全核心技术方面,由于其中很多技术适合于个人研究和小团队研究,所以可以能够追赶得较快。而在产品化能力和商业化能力上,是需要整体企业的综合实力提升,甚至于是整个产业上下游全面的实力提升,才能真正做成国际化的优秀产品。比如,很多信息安全软件产品都需要一个性能优异、稳定可靠的硬件平台,而硬件设计、制造工艺等方面的水平提升也不是一般的信息安全企业能够左右的。

而从国内市场占有率来看,我国企业自主地信息安全产品倒没有多大的差距。在网关类产品中,低端产品市场中已经在竞争中被国内厂商占据了优势,在以ASIC为基础架构的高端产品市场中国为产品占据较大优势,而在新的以多核硬件平台为基础的新产品竞争中,国内外企业则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在检测类产品中,则完全是以启明星辰为代表国内企业占据了绝对的垄断地位,而且这种垄断地位完全是通过近5年的市场竞争得来的。在终端安全产品市场,国际和国内厂商还处在一个混战的局面,但是随着终端安全产品市场边界的逐渐清晰,也随着终端市场和服务之间的交融,这个产品市场最终会为国内厂商所霸占。在管理平台市场中,国外产品起步稍早,在产品成熟度上有些许优势,但是由于平台本身弹性需求的客观存在,对于其客户化定制能力的要求是的这个市场中最终一定是国内产品占据优势。在存储产品市场中,则完全是一边倒的国外厂商。在防病毒市场中,国外厂商还占据一定的领先地位,但是国内企业如瑞星已经能够切实地抢占相当的份额,而像奇虎360更是创新出用免费产品加云服务的模式来冲击市场,对于所有病毒厂商都带来威胁。

小结起来结论就是,在安全产品方面,我国信息安全产业界和国际先进水平在产业规模和产品国际化程度等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这种差距是需要依靠整个产业链的全面提升来缩小的。但是,从国内信息安全市场竞争看,我国信息安全产品相比的产品个体差距并不大,这也让我们看到希望。要缩短差距并锻造出国际化的优秀产品,需要产业中的企业在以“产品管理”能力为核心的产品化能力上面加大投入,而且是持续的投入。这种持续的投入和坚持要经历多年的市场起伏波动,跟随技术的发展和更新换代,把握技术跳跃和盈利模式变化的时机,经受各种客户的考验。我国信息安全企业迈向国际的敲门砖,还是会落在安全产品上。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