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base再助铁路客票系统升级腾飞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9-05-12 11:00:00原创-特约 一键看全文

第一页

项目背景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铁路运输网之一,截止到2007年,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已达到7.8万公里。而铁路客运服务在其中又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有5000多个车站承办客运业务,日开列车2000多列。为了在日益加剧的客户运输服务竞争中确保优势,改善铁路客户的服务质量,铁道部门一直在努力寻找提高竞争力、改善服务的新途径。

中国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的特殊性

综观国外许多已成功运用多年的客票系统,有其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而当今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则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但中国铁路客票系统有着自己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 规模庞大: 如前所述,中国铁路有5000多个车站承办客运业务,日开行旅客列车2000多列,系统建成后将有几万个窗口机需要联网, 2008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达14.6亿人次,最高日发售客票高达600万张之多,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铁路客票系统具有如此庞大的规模。

• 实时性强: 中国铁路客票发售量不但大,而且热线车票和售票时间较为集中,在售票高峰时,将会同时产生8000 - 9000个座席申请,其中有相当数量是对同一时间、同一车次、相同座席的请求。为保证响应速度,对网络时延的要求非常高,计算机处理一张票的总时间一般应小于7 秒,其中网络通信时延要在2秒以内,虽然我国的通信条件已得到飞跃发展,但要满足这样的要求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 票务管理复杂: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铁路旅客运输是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从整体上讲,客票的发售和预订在数量上是供不应求,因此,每一张客票均要精确地确定座席,并且是当日当次有效。加上票种繁多、票价复杂、票额预分、座席复用和规章众多等等,给数据组织和数据库管理增加很多约束条件和困难。而国外发达国家由于铁路运输能力是供远大于求,其主要客流集中在市郊和地铁,客运管理简单,对系统功能要求不高,除部分国家在预约客票中考虑了座席外,大量的售票业务都不必处理座席信息,其系统开发的难度则比中国小得多。

• 多级网络结构: 由于国外系统起步较早,且通信发达,大多数采用集中处理的主机/终端方式,而我国幅员辽阔,通信条件差别较大,根据实际情况,将采用近代发展的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这对大规模信息系统的应用也是探索和创新。

• 管理体制改革: 中国铁路部门在长期的手工作业过程中,为解决运量与运能的矛盾,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行之有效的客票发售组织与管理制度,但在很大程度上并不适应现代技术和新系统的运用,这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将要有所打破、有所创新、有所改革,也增加了系统开发的难度。

上述种种特殊性说明,中国铁路客票系统的复杂程度远远高于国外的售票系统。

应用目标

中国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覆盖全国铁路的计算机售票网络,实现客票管理和发售工作现代化,从而方便旅客购票和旅行,提高铁路客运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具体目标如下:

• 实现全路快车营业站计算机联网售票,以机器代替人工作业,以软票替代常备客票。在任一售票窗口可发售任意方向和任意车次的客票,最大限度地为旅客提供方便。

• 系统可预订、预售和发售当日客票,具有售返程、联程等异地购票功能。

• 系统预售期近期为 10 天,远期为 30 天; 预订期近期为 2个月,远期为半年。

• 实现票额、座席、制票、计费、结算、统计等工作的计算机管理。逐步形成统一的客票信息源,实现信息共享。

• 加强客票信息管理与分析,提高座席利用率,为铁路客运组织与管理工作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3 页123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