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评论
●网友说法
虚拟社交依赖加深孤独
针对偷菜热潮,不少网友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网友提出,这样的游戏是“现实焦虑”的投射,对私家车和房子的梦想,都可通过游戏得到充分表达,从而化解了对现实的不满。
网友“一切弃权”说,“开心网”的乐趣是以“无趣”为代价。“你废寝忘食地偷菜加好友后,突然发现,你工作没做好,对身边的亲朋好友也没照顾好,更尖锐的现实矛盾有增无减。”
“迷恋开心网,其实体现了一种虚拟社交依赖症,越迷恋越孤独。”网友“老花生”认为,玩开心网,表面看似乎减少了人的孤独感,联络了社交感情。实际上,越是沉迷于虚拟社交的人,越是在现实中感到压抑的人。对他们来说,开心网已经不折不扣地变成了真实社交关系的可怜替代品。
“上次一个饭局上,一个租房子住的朋友很得意地说,在开心网上买了两套高级别墅,每天偷N多的菜田直到系统不让再偷。饭吃到一半他一定要回家,说自己的菜快熟了,要回去收获。”网友“坐看云起”感慨,自从玩开心网,朋友很多其他爱好被放弃,也很久不出来和大家聚会,更严重的是,由于长时间盯着屏幕上的那些菜田,他的视力大不如前。
●专家说法
大可不必担心,游戏而已
心理学专家:
因为“忘不了”所以吸引人
浙大心理学教授马剑虹认为,开心网这么吸引人是有原因的,主要是因为它提供了现实生活不能提供的东西,会让人“忘不了”。“就比如说偷菜,偷这种行为本来是在生活中是受谴责的,但是在这里,却是可以被接受的。其实,现实中越是守规矩的人越会喜欢这种游戏,因为实际中被压得太紧,他们需要释放。”
另外,偷别人的东西必定会引起对方的反应,比如说伤心,这也会让偷的人心理上感到刺激。特别是,在这个网络平台上,彼此都是熟人,感受会更强烈,除了在自己的想象空间和对方开个玩笑,更能在生活中看到他们活灵活现的反应。
“比如你就想偷那些生活中比较抠门的人,然后看看他们怎样反应。如果偷了几次,对方根本无动于衷,或者就一个公共菜园放在那里,想怎么样都行,那大家肯定都没兴趣了。”马剑虹说。
有人担心过分沉迷于开心网,会不会成瘾,马老师说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上瘾有严格的界定,这些人只能说偏好这种方式来舒缓压力而已,谈不上成瘾。
传媒学者:
可以成为人际关系的助温剂
浙江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副教授沈爱国一直关注开心网,“开心网基本是个熟人圈,既开放又封闭,将虚拟和现实很好结合了起来,你付出很小的成本就能在这里找到归属感。”
沈老师指出开心网附加的各种游戏其实都满足了人们某方面的心理需要。比如说,真心话满足的是偷窥欲,投票主要是寻找认同感。至于现在“炙手可热”的经营花园主要是让很多在大城市生活的人尝到了务农的味道。
“玩开心网的多是80后,他们中的许多人根本不知道种田的滋味,所以感觉很新鲜,而对于中年人来说,主要是回忆童年的乐趣。”沈老师说。
对于有些人乐此不疲偷菜、种菜,沈老师认为这主要是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无论是偷别人的或者自己的被偷,都能从中得到乐趣。同时,在网上可以大模大样地“偷”,这在现实中是要被惩戒的,这种反差本身就很吸引人。
“我曾经有个朋友,从凌晨4点偷到8点,偷得手抽筋,偷到80万,随后就会把这个拿出来炫耀。”沈老师举例说,“其实,大家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被公众认同,获得一种判断和评价,因为它能表明你的人气指数很高。”
“对很多人来说,开心网其实是人际关系的助温剂,许多很久没有联系的同学、朋友都可以通过这个再联系。我有一些朋友就是这样又联系起来的。”沈老师说,“另外,大家在生活中见面也会经常以这个作为话题,不认识的人也会很快熟起来。”
至于有些人过度沉迷,影响到正常生活,沈老师认为这是不可取的,玩的人要学会心理调适,毕竟这只是游戏。
社会学家:
网络不会放大现实中的焦虑和孤独
至于网友们担心的过于依赖这种虚拟交往而影响到正常生活的说法,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马良博士认为,完全不必担心。
“其实孤独和焦虑在现实生活中及交往中都会有,这和网络并没有太大的关系。”马老师说,这个主要是看个人的自控能力和心态问题。“成年人的自控能力还是可以相信的。”
“在平常生活中,无论什么事情,只要你过度的投入都会产生焦虑。这点,现实和网络都一样的。网络并不会放大这些焦虑心态,如果真的出现这些问题,还是要在现实生活中找原因。”
●相关链接
SNS的全称为:Social Network Site,即“社交网站”或“社交网”。
1967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1934~1984)创立了六度分割理论,简单地说:“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6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6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按照六度分隔理论,每个个体的社交圈都不断放大,最后成为一个大型网络。这是社会性网络(Social Networking)的早期理解。后来有人根据这种理论,创立了面向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服务,通过“熟人的熟人”来进行网络社交拓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