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无意间为黑客攻击“留取”后门

互联网 | 编辑: 杨剑锋 2009-06-16 12:00:00原创-特约 一键看全文

操作系统非罪魁祸首

操作系统非罪魁祸首

谈及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可谓饱受质疑。

2008年10月24日微软系统爆出的年度最大安全漏洞 (Microsoft 安全公告 MS08-067)让人记忆犹新。该问题涉及Windows2000/XP/Vista等桌面操作系统的绝大多数版本。借此漏洞,黑客可发动大规模远程攻击,实际效果可与“冲击波”、“震荡波”等病毒类似。微软当即也紧急发布了安全更新。据了解,因此漏洞存在于操作系统的远程过程调用模块(RPC),如用户的电脑收到了特制的RPC请求,则攻击者可绕过系统认证远程运行任意代码,很可能造成大规模蠕虫攻击。

本刊记者发现,依照微软的每月补丁周期(通常在每月第二周周二发布安全补丁)来看,今年3月份至5月份的安全公告数分别为3个、8个、1个,按照微软安全漏洞四级标准划分,严重级别的过半。

微软在“尽自己所能在安全方面做出努力”,也及时地发布安全漏洞公告和补丁,但绝大多数电脑用户对这位桌面霸主的举动并不领情,“出了任何事情第一反应就是微软系统不安全”一位媒体同行如是说。甚至连安全厂商卡巴斯基实验室创始人尤金·卡巴斯基都如此断言:目前的电脑操作系统整体设计含有不安全的因素,使得恶意软件侵入操作系统变得非常容易。

“其实微软也是受害者。” 微软大中华区战略安全架构师裔云天感慨地说。分析人士指出,其实每个软件都有漏洞,有些是要在使用过程中才能被发现,故有“补丁”一说。而操作系统因其使用人群范围广泛,即便不提开发时潜在的漏洞,黑客为攻击计算机也会不停寻找系统漏洞,以期乘虚而入。微软报告也表明,从2004年开始到2007年,操作系统的安全漏洞正在逐年下降,从12%降至6%。

裔云天告诉《IT时代周刊》,“如果网络攻击是针对某款软件本身漏洞的,那么防火墙和杀毒软件都是无效的”,在他看来“其实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只能抵御一般攻击”,因为很多软件是特定的应用,防火墙并不能判别针对特定应用的攻击是采用哪一种。频频出现的安全厂商“误杀误报”事件恰巧也印证了微软的这个说法。

既然防火墙和安全软件都不完全“靠谱”,操作系统也非罪魁祸首,黑客是从哪里乘虚而入的呢?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