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综述
人有五官,其中又以听觉、视觉、味觉为人类最重要的三大享受追求。人类对味觉的追求最为普遍,简单的说就是美食;而视觉则相对复杂,例如有对清晰度的追求,对色彩的追求,对视觉内容的追求,但总的来说其标准比较容易界定,比如480P、720P 1080P这三个最常见的视频清晰度划分标准,而色彩方面目前界定液晶平板电视的色彩显示能力数值有色域,色彩还原度等等。听觉和前两者一样,但人类对听觉的追求档次是最参差不齐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手里有一万元,可以买一台电视和一副耳机,小编相信绝大多数人会选择电视,又比如一道珍贵的价值1000元的豪华料理,我们或许可以如数家珍的讲出这道料理的珍贵之处,或许是他的食材来之不易又或者是他使用了什么秘制的酱料,可绝大多数面对一副1000元的耳机,却基本都不知道他究竟有何特色,又怎么会要价1000元的。
人类发明音频类设备的年代远早于视频类的设备,可为什么直到今天大多数人对于音频类产品的鉴赏能力却始终没有很大幅的提高呢?为什么人无法忍受画面模糊的电视却可以听着劣质的耳机摇头晃脑呢?归根结底对于听觉太难以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是关键的因素,音质的好坏没有像720P/1080P这样直观的数值可以去划分等级,只能全靠耳朵听,但这样所造成的恶性循环是,没有听过优秀设备的人永远无法理解优秀的音频设备所带来的听觉上的愉悦,就好比若干年前对耳塞产品一无所知的小编在初次接触了500元以上的耳塞后也全然没有听明白他到底比自己的100元的耳塞好在了哪里,这个问题也是目前大多数人无法接受高价耳机的原因。
那么客观的讲,去除音质这个非常主观的要素外,耳机究竟有什么优势值得我们花高价去选购他呢?小编认为,一款中端价位的耳塞相较低端的入门耳机有这么几个特点:
1.淘汰率低。现在国内消费者往往不愿意购买顶级的数码产品的主要原因就是现在的数码产品淘汰率实在太惊人了,两款相差1年时间推出的同价位手机,在功能和性能上能足足差上1~2个档次。而耳机这个“特殊”的产品其淘汰率要远低于一般的数码产品,中高端的耳机在耐用性上又是十分出色的,再加上有一个好的保养,一副耳塞用上三、五年小编认为也不是没有可能。
2.舒适性。和电视机不同,耳机是需要和人体发生接触的,可大家却往往忽略了高端耳机给人在佩戴的舒适性上所造成的差异,关于这一点,以往在头戴式的耳机上会体现的比较明显,因为高档的头戴耳机往往会选用材质更舒适耐用的材料在做耳罩和头带,因此长时间佩戴不仅能有效减轻夹头感,还能提升透气性能,耳机的重量也能减轻。耳塞方面则要讲高端入耳式耳塞的独特优势了,入耳式耳塞驱动单元小,导音孔小,使耳塞能够深入耳内,这样就没有了传统开放式耳塞直接将单元外壳与耳朵发生长时间接触后的疼痛感,柔软的硅胶/海绵耳套能够给你最舒适的佩戴体验。
3.耐用性。这个在第一点里也提到了,高品质耳机不仅在用料上讲究,线材亦同样有质的提升,我们知道低端耳机会被损坏的往往就是因为拉扯造成的线材断裂,一副好的线材有着很强的抗拉扯能力,在日常的收纳与取出的过程中,优质线材不易搅混的特点能够让你非常快速的清理“线路”。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希望各位能够重视对耳机的选择,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PChome评测室才决定推出这么一个中端动圈入耳式耳塞的横向评测,与其说是一个评测倒不如说小编希望通过客观的方法来让对耳机不那么了解的网友明白自己到底有没有必要去购买这样的产品,希望你有耐心看到最后并能够觉得不虚此行。
横评厂商简介以及最新动态一览
中端动圈入耳式耳塞这两年来也被各大媒体说的够多的了,也是目前大家最看好的,能够接替开放式耳塞在民用耳塞领域中的地位的产品。入耳式耳塞的“隔音”特点是开放式耳塞无法比拟的,隔音所带来的安静的听音环境和最大程度的阻止了声音的流失能够让你在任何地方都享受到如同在家中一般的音乐体验。过去只有动铁单元的耳塞才能做成入耳式的时候,高昂的价格让他成了许多人只能看却买不起的奢侈品,而如今经过改良的动圈单元终于也可以将耳塞“塞”到耳朵里去了,动圈单元成熟的市场环境和制造工艺极大的拉低了入耳式耳塞的市场价格,以至于现在我们都能看到一些200元左右的入耳式耳塞,这在过去确实是不能想象的。
隔绝噪音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耳塞的焦点
到了2009年,世界的知名品牌旗下基本都有了自己的动圈入耳式耳塞产品上市在售了,因此,动圈入耳式耳塞横评的时机也就成熟了。这次横向置评选择了五款中端的动圈入耳式耳塞,价位大约在600~800元之间,该价位相对的略高于国内主流耳塞消费市场,小编认为该价位虽然较高却是大家普遍在选购耳塞时会去“看一看”的价位区段,就如同想要选购4000元的电脑时也也会去了解一下4500~5000元的电脑究竟是怎样的配置一样。这次横评属于略带前瞻性质的一个评测,动圈入耳式耳塞在国内的市场尚没有完全成熟,但无论是作为媒体还是厂商都非常希望消费者更多的来了解这些产品,这样也能为日后扩大销量,进一步降低价位铺路。
先来看一下这次参加评测的厂商以及产品:
Audio-Technika(铁三角):ATH-CK7
铁三角是一个很奇怪的公司,他们有做的很烂的产品,也有做的非常好的产品,他们在华销售的各种耳机产品统统加起来的其型号数量是要比森海塞尔还要多的,他们也是少有的从入门的百元耳机到售价上万都有的产品线非常齐全的耳机品牌,在选择参与评测耳塞过程中最终定下来是要求铁三角方面送来了一副ATH-CK7。CK系列是铁三角目前主力的耳塞型号,在CK7之上便是采用动铁单元的CK9,前一阵子小编还有幸试用了铁三角去年年末推出的世界上最小的三单元动铁耳塞CK-100,真实和细腻的声音还原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CK7作为中端的主力动圈入耳式耳塞之一,也是很有实力拿出来与其他厂商的产品PK一把的。
Beyerdynamic(拜亚动力):DTX-80
这是小编近期一直在玩的耳塞,拜亚动力这个品牌是这次横评中最小众,知名度最小的品牌,尽管他已经有了高达85年的历史,尽管正是他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副动圈式的耳机,尽管他是和森海塞尔、AKG、歌德并称“四大耳机”的品牌。但对于大众,缺乏平民化产品的拜亚动力自然很难与森海塞尔、铁三角这样的全产品战略的品牌相比,当然其实如果真要论知名度恐怕没有一家能与SONY媲美了。
关于拜亚动力我们要谈的更多的是地位,拜亚动力在Hi-Fi的圈子里是备受推崇的,拜亚动力的少产和低调并且较少涉及民用市场才导致了他知名度的低下,但拜亚动力的产品却是非常值得每一个想要选购耳机/耳塞的人去挑选的。DTX-80是拜亚动力今年最新的动圈入耳式耳塞产品,也是一款面向民用市场的“利器”。本站也已经放出了关于DTX-80的横向评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其实也正是DTX-80的到来才给了小编去做这样一个评测的动力。
横评厂商简介以及最新动态一览
Sennheier(森海塞尔):CX400
关于森海想必也不用过多介绍了,其在国内的知名度绝对不低于任何一个耳机品牌,这其实也要归功于当年的MX系列的销量神话所赐。在最夸张的情况下,森海塞尔的市场份额要高过第二名一倍,是一个非常恐怖的占有率,MX系列也是绝大多数国内消费者接触的第一款独立品牌的耳塞。到了今天,国内的许多MP3/MP4产品里所附带的耳塞其绝大多数都是延续了MX系列的外形,由此可见其深入人心的程度。森海塞尔也是一个非常固执的厂商,他们坚持不加入开发动铁耳塞的行列,还推出了IE系列的高端动圈入耳式耳塞来和几大动铁厂商抗衡,不过受到这次评测的选定产品范围的限制,我们自然不能把售价在千元以上的IE系列放到评测中来,所以最后选定的是次一级的中端入耳耳塞型号CX系列的中端主力CX400。
Sony(索尼):EX500sl
如果站在一个发烧友的角度来看,索尼是绝对“不入流”的,但是索尼却又有PCM-D50和EX700SL这样的音频“怪物”,再加上索尼的品牌号召力,就算是森海塞尔也决不能小看了索尼的能力。品牌崇拜是一种非常强力的控制力,何况对耳塞品牌不了解的人来讲,有更多其他业务的索尼集团自然而然会成为他们首先关注的对象。索尼的Walkman系列在全球创下的无数传奇式的记录,让现在国内的主力消费群体几乎是没有不知道索尼的。EX500SL是索尼过去的中端经典入耳式耳塞EX90的升级版,虽然其官网的售价非常高昂,但实际上我们可以拿到的正品行货的价格大约在600元左右,是符合价格区段的。EX500SL作为去年的索尼新品其关注度也是相当高的,凭借索尼的人气和EX90所累积下的广泛受众,EX500相信也能掀起又一轮的耳塞升级热潮。
Shure(舒尔):SE115
人们很喜欢用“朝代”来形容由一个厂商或者一个产品引领一段时间市场主流的情况,比如说90年代索尼CD walkman的“王朝”又或者现在的“iPod王朝”。耳塞也可以划分为很多个时代,比如在前面提到的“四大”,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就是HiFi的代名词,在耳塞方面特别是专业的舞台表演和监听耳塞领域,上面的四大就都没能入围了,取而代之的是来自美国的动铁耳塞厂牌。舒尔是和UE、音特美、Westone并称为美国“动铁四大”的厂商,也是推动动铁耳塞民用化的几个主要主导者之一,他们的耳塞大多都被明星在舞台表演上广泛采用,尽管他们各自的经营耳塞的历史都不算太长。舒尔近年来的业务扩张很快,也将价格区段不断的向下延伸,直到去年推出了旗下第一款采用动圈单元的耳塞SE102,显然SE102的定价以及音质受到了用户的好评,于是他们再接再厉在前不久发布了第二款走时尚路线的动圈耳塞SE115,尽管是5款产品中价格最贵的,但SE115有着他自己独特的优势。
体验前端介绍
这次横评使用的前端平台统一为索尼的PCM-D50,关于这台设备小编想就不用再多言了,不管你如何去google和baidu,各种关于PCM-D50的溢美之词都是不绝于耳的,或许索尼的Walkman系列已经日落西山,但不代表索尼产品的做工就不好,老实说要在这市面上找一款能打败PCM-D50的随身听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许多人也就将D50称之为“神器”,这正是对其高端的声音品质最好的赞美。
在PCM-D50这样的高解析的输出设备之下,五款耳机再没有理由挑剔前端的问题,声音素质不好问题只可能来源于耳塞本身。另外因为D50无法播放APE/FLAC等无损音轨,所以试听的专辑均是将APE与FLAC专辑解压还原为WAV源文件后再导入D50的。具体的专辑列表如下:
《鼓动非洲》纯器乐原声碟/青山テルマ《DAIRY》舞曲,R&B,抒情人声
Dark Tranquillity《Fiction》/Eternal Tears of Sorrow《A Virgin And A Whore》
宇多田光《Distance》舞曲,R&B/ALAN《Voice of Earth》民谣、抒情人声
Cherish《THE TRUTH》R&B,说唱/绚香《First Message》抒情人声,流行歌曲
详解铁三角CK7——简介
CK7是一个很妙的型号,在铁三角CK系列耳塞中CK7和CK9之间少了一个位数,CK7是CK系列中最贵的动圈耳塞,CK9是铁三角的第一款动铁单元耳塞。铁三角当年被人们一再提起的经典开放式动圈耳塞同样也以7结尾,CM7,这个被无数人奉为经典的产品。但是CK7与之相比名气就差了太多。作为CK家族中的后辈,CK7似乎也没有被铁三角给予多少厚望,只是作为一款中端价位的动圈耳塞,CK7自然有着他独特之处。
这次拿到的CK7包装有些破,就直接上产品图了,CK7很厚道给配备了一个皮质的收纳袋,并且提供了延长线。我们从来不怀疑铁三角的做工,在五款耳塞之中,CK7也是外观上最让人欣赏的之一,金属质感的外壳让CK7给人的感觉相当“硬”,和铁三角耳塞擅长女声音色的特点有些相反。在外壳的细节雕琢上,也力求精简,除了一个铁三角的标志和左右识别,就没有其他多余的图案或文字了,耳塞的外壳虽然不大,但其中可包含的东西和设计思路却也是相当丰富的。
但是CK7也有一个缺点,个人感觉在佩戴和试听的过程中,CK7比较难完全的塞住耳朵,要知道有没有很好的塞住耳朵就直接关系耳塞的低频和声场表现,CK7的硅胶套质量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对耳朵的适应性较差,如果你购买了CK7,强烈建议你为它更换一副能够比较好塞住耳朵的耳套。
CK7在线材的连接部位都有特别的加固保护,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你在日常的使用中无意的拉扯从而导致线材损坏的问题,CK7也有延长线,所以尽可能的将随身听放在包里吧,不但安全也省力。
详解铁三角CK7——音质
铁三角长期以来的音染和声音调教都是倾向于抒情音乐的,特别是对女声的的渲染,有着较强的毒性,在推出动铁单元的CK9后其音染相对的有所收敛,偏向监听风格。不过CK7是动圈单元那么自然会承载了铁三角更多的“个性化”和“招牌化”的东西。CK7的音场动态不大,总体感觉声音都挤在了中高频,就好像一个不擅唱歌的人在KTV欢唱一些难度较高的歌曲时总是不经意的就起KEY过高的感觉。当然这样的声音是很有毒性的,只是在PCM-D50的解析下总感觉高音有些溢出,有刺耳的感觉。
CK7的音色相对比较擅长表现清冷、纤细的女声,这样的声音本身比较尖锐,再经过CK7的“提”,能让声音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但如果换成一些中低音的女声,就会显得不太合适,我们所需要的浑厚效果没能体现出来,并且CK7低频量感不足的问题也较难让舞曲的律动更加节奏性。这样的CK7也无法很好地胜任纯器乐与金属摇滚音乐的播放,对这两类乐种来说,需要的是一个开阔的声场,高动态的声音表现,丰富的细节,而CK7这这些方面均不擅长。
CK7是个“偏科”类的产品,它在某些乐种和人声方面有很突出的表现,然而在更多的音乐类型面前却显得比较无力,这么说并不是批评CK7,耳塞都有其自身的定位和调教,也总会有人欣赏和接受这样的产品,只是从一个普通的消费者来看,CK7的性价比有些略低了。
详解拜亚动力DTX-80——简介
拜亚动力在发烧友圈内的名气是不容置疑的,其高端的头戴产品无论是质量、做工还是音色都是一等一的个中极品,可耳塞方面的产品究竟会做的怎么样,又能不能被大众接受就成了他们要考虑的问题。今年拜亚动力少有的连续发布了好几款耳塞新品,一时引起了发烧圈内的关注,可惜的是由于在圈外知名度较低导致了这些产品本该面向的更大众的消费者对此却一无所知,本站也早就针对DTX-80做了非常详细的试听评测,如果你有兴趣不妨自行点击阅读。
DTX-80从外观上看很有些山寨的味道,很普通的外壳设计,很普通的细节做工,似乎一切和其他四款产品相比都没有任何亮点可言,惟独在随附的包装中提供了一个还算不错的布质耳塞收纳袋,如果你的随身听够小(比如iPod Nano或者COWON D2及S9),还能将耳塞与随身听一起塞入这个收纳袋中,省去了携带和保护上的麻烦,算是非常贴心设计的赠品。
DTX-80的外赛外壳设计的较为一般,颜色搭配也没有亮点,上面还刻画了拜亚动力的英文全称,个人认为实在有够繁琐,和铁三角相比,这些来自欧洲的厂商确实还需要在细节上多下功夫才行。
在随附的包装中DTX-80同样提供了大小不同的三种规格的硅胶耳套,在设计上个人认为同CK7、CX400一样有着隔音效果不理想,较难塞住耳朵的问题,你不能像慢回弹海绵耳套一样拼命的往耳朵里塞,这样只会让效果适得其反,要感觉让硅胶套正好吸附在耳朵中央将整个空间封死,这样会让你像拔塞子一样在取下耳机时有一个力的作用。另外DTX-80与CX400一样属于5款产品中线材相对较差的产品。
详解拜亚动力DTX-80——音质
与DTX-80普通甚至略显山寨的外表相比,内在的狂野是你在佩戴上它听音乐之前绝对无法想到的。DTX-80有着非常出色的大动态声场,这种动态表现以往似乎只在更加高贵和昂贵的耳塞中才能听到,DTX-80属于那种让轻度发烧友或者刚走上发烧道路的朋友一听就上瘾,中毒的耳塞。除了大动态以外,扎实的低频下潜能够让你感觉到以往一些低频强劲的头戴耳机才能带给你的震撼,所谓“披着羊皮的狼”不就正是用来形容DTX-80这类产品的了吗。
在其他方面DTX-80向我们展现了一款优秀的动圈耳塞所应该具备的素质,出色的声音层次解析,活跃的中频人声,还有不少声音的细节都被很完好又独立的表现了出来,DTX-80所表现出的惊人素质是相当令人惊讶的,特别是在知道了他仅为600多元的售价后更是如此,我们不得不感叹尽管同样在国内生产,但是DTX-80就是能够获得如此出众的声音效果,也证明国内是有能力生产出一流的耳塞产品的。
如果要说DTX-80的缺点,小编认为还是解析力,为什么会这么说?尽管大家都知道一句俗话叫一分价钱一分货,可是当实际拿到一款产品之后,即使是身为小编的我也较难不把DTX-80与时下一些更加高端的耳塞去比较的想法,和DTX-80相比,这些更加昂贵的产品同样也有更更加令人难以置信的声音输出效果,DTX-80和他们相比有差距自然是无法避免的。第二是高频以及人声,从试听的感觉来说和一些将全部功力都投入到这两个领域的同价耳塞相比,DTX-80在高频和人声的解析上存在一定得局限性。总的来讲DTX-80是胜在了一个整体的综合表现之上,对几乎所有的乐种都有不错的适应性,是听音乐类型广泛的朋友的不二选择。
详解森海塞尔CX400——简介
CX400是08年森海塞尔的一款中端的主力产品,不难发现的是欧洲的耳机厂商在自家的产品上都有着比较深的固执,比如说至今我们也没有看到任何一个欧洲的耳塞品牌拿出了他们的动铁耳塞,森海塞尔似乎就是铁了心要在动圈的路上一走到底,所以才会有了IE系列的出现。在中低端,过去森海塞尔坚持走低价路线,当年的MX400,MX500为什么能卖的那么好,其中主要的原因也是因为他们确实够便宜。现今的社会主力消费者大多为70年以后的年轻一辈,大家早在学生时代大多都有过偷偷拿着索尼的随身听接森海塞尔的耳塞听歌的经历,如今这些人包括小编本人在内大多进入社会有了工作和收入,此时再选择耳塞,森海塞尔依然会是大家首先考虑的品牌。
CX系列一共有三款产品,CX300是森海推出的第一款入耳式的动圈耳塞,其实验味相当浓,属于试探市场之作,在熟悉了产品的工艺和确定了市场销售的方案后,森海便进而推出了CX400与CX500。如果要严格的来说,CX500也同样符合这次参与横评的标准,不过一个品牌只能有一款产品的原则是不能变的,考虑下来,价格更加适中的CX400才是大家比较会感兴趣的产品。
过去许多人形容MX系列的时候,大多会用“外观看上去不怎么样,但音质不错”这样的语句,确实森海和其他的欧洲品牌一样有着重内在忽略外观的坏毛病,不过经过这些年的锻炼,森海在产品设计上显得成熟了不少,CX400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小编一个过去曾经接触过森海塞尔耳塞的朋友见到CX400后便感叹现在森海设计产品水平有了提升,由此可见森海这些年确实在进步。
CX400与其他产品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使用了顺滑的反光塑料作为外壳,虽然在颜色上仍旧是没有变化的传统黑色,但是可以反光就让耳塞看上去“明亮了许多”。CX400还有一个很长的线柄相信这样设计其中也包含了一定的保护线材接口的考虑。和一向非常注重产品外观的日系厂商比起来,CX400有着自己独特的味道。
详解森海塞尔CX400——音质
如果你习惯了过去MX系列给你的森海塞尔的声音特色的话,那么CX400或许会让你对森海塞尔感到陌生,CX400是一款在声音特色上相当日系的产品,其相当的偏向于中高频和人声表现的特点与森海以往的一贯做法不太相符,不知这是否是针对国内消费者的口味而做出的调整。CX400同样是一款声场较窄的产品,虽然说其特点是锐利的人声,但实际上和CK7相比还是有一段距离,声音的还原度也不够高,也有“隔了层纱”的感觉。
CX400的声音特色相对来讲会比较适合中低频的歌曲,尽管它的特色在于中高频和人声的表现、拿舞曲来讲,其低频的量感比较充分,只是下潜和瞬态不够理想,另外舞曲的歌者大多为声音比较厚实的人声,是CX400会比较适合的人的声线特色,但是就这样一首WAV的无损音源来讲,CX400的解析力不高和高频的削减让歌曲整体放不出来,可能需要推力较大的前端才能有较好的表现。
CX400的表现和以往的森海产品会有一些比较不同的地方,如果你是作为一个森海的老牌FANS来体验CX400可能会不太适应,总的来讲CX400在五款产品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和CK7同样的其受众和适应性较窄。
详解索尼EX500——简介
EX500在发售前就被许多索尼的FANS强烈关注,这一切皆是因为EX500有个非常强力的前辈EX90。EX90是当年索尼中端的猛将,有着非常出色的声场表现,甚至被编辑部几个索尼FANS称为“小神器”。盛名之下难免有压力,怎么样做出比EX90更出色的产品就成了索尼方面的一大课题,过去人们对EX90诟病的主要几个方面是佩戴感,并不舒适,而且导致漏音控制的不好,因此EX500首先就在这方面下了功夫,力求给用户美妙的音色的同时也能有一个惬意的佩戴体验。
应该说这次的五款产品中,去掉有四种颜色可选的SE115,但就外形设计和颜色搭配的角度上来看,EX500无疑是最大的亮点,或许你从来没有考虑过耳塞也能给人带来装饰效果,但是EX500闪亮亮的单元外壳确实能够起到吸引注意力的效果。另外EX500的外壳形状也和一般的耳塞也不太一样,其扁平而非球状的腔体外壳在过往的产品中几乎没有过,这样一来EX500就可以简单的分为正面与背面,就佩戴上来说倒确实不容易搞错,不知这算不算是一种特别的优点呢?
索尼在产品的细节做工上同样十分讲究,线材的保护,其硅胶耳套的设计相较前面几款产品来说隔音效果要出色的多,对耳朵的适应程度也比较理想,是属于比较容易能将耳朵塞住的一种硅胶耳套,相当讨好耳朵所需求的舒适度。
EX500和EX90最大的区别在于EX90使用的是斜角入耳的结构,这种结构不利于隔音,所以才会有许多朋友抱怨漏音这个问题。第二点是EX90为了固定耳塞在硅胶套与外界结合处使用了一个圆形的硬塑料作为过渡,耳朵是很柔软的,长时间被这样的硬塑料压迫就会有明显的疼痛感,因此EX的后一代产品无论哪个都统一取消了这样的设计,所以光冲着能不让耳朵受罪这一点,也有足够的吸引力让你选择EX500了。
详解索尼EX500——音质
都说“索尼耳机要配索尼的随身听最好”,从这个角度上来说EX500应该是本次最大的获益者,毕竟D50和他是一个“家族”的,早前小编在初次接触D50时也使用过一款更加高端的耳塞:EX700来试听体验,结果可想而知就是被毒害甚深,EX500或许没有EX700毒性那么强,但是也绝对不容小视的。
和同为日系品牌的铁三角比起来,索尼在其耳机的调教上“POP”了许多,至少必须要满足一些大众流行歌曲的需求,因此在人声上略微削减了声音的锐利度,让声音更加温暖,这样能迎合更多大众消费者的品味,只是声音的中庸来带的是细节的不利落,音场的动态作为承前启后的中枢在这样的调教下变得不明朗,就好像在声音与耳朵之间有一层核膜,声音最本质的一面没能被释放出来。
当然EX500在低频量感上的补充还是很有好处的,起码不会像铁三角的产品一样在低频上“淡如白水”。但是索尼有个习惯,就是喜欢在低频上加入音染,让低频有一种不真实的弹性,这种人为制造的低频音染让用户的看法分为了两派,真实还原还是制作出讨好用户的声音在这方面各个厂商显然有不同的看法,只是这种做法相对来说较难为非常忠于真实的人来讲会较难接受。
详解舒尔SE115——简介
舒尔原本是不做动圈耳塞的,因此去年当他们第一次推出入耳式耳塞的时候,很多人都怀疑他们能不能做好,毕竟无论是产品还是中端耳塞这个市场都是他们过去从来没碰过的。现在一年过去了,小编认为SE102是500元以内少有的兼具了佩戴、音色和实用的耳塞,然而可惜的是在推广上的不利让这款产品没能被更多的人接触到。因此在在SE115发布时,舒尔方面更加重视了产品的宣传,并为SE115在中国的上市举办了若干小型的新闻发布会,下图便是在发布会现场小编的实拍。个人第一次见到SE115时应该说是非常惊讶的,在高端耳塞还敢走时尚路线的,除了日系厂商,目前也就舒尔敢于尝试了,况且到了800多元这个价位,就连铁三角都没有“多种颜色可选”这样的耳塞产品了,舒尔要冒这么大的风险来做这么一款耳塞到底有没有意义呢?
小编认为这款产品还是有其意义的,不管这款产品最终针对的消费群体是哪些,起码我们可以承认的一点是,在国内,消费的起和懂不懂没有直接的联系,小编见过许多连720P和1080P都分不清楚的家庭里购置着50寸的FullHD液晶电视,而整天在电脑前比这个比那个的人往往却什么都不会买,对商家来说他们自然更加倾向于那些有能力也会消费的群体来选购自己的产品,那么将SE115设计成拥有四种颜色也就可以理解了。另一方面,SE115的发布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明眼人都可以发现其完全针对了iPod Nano 4代的颜色进行了搭配,事实上SE115在国外的发售也是时刻伴随着Nano进行着组合推销,这点是舒尔在吸取了许多行销的教训后得出了一个不错的反省结论。
SE115在国内的销售将会更多的利用到苹果专卖店的资源,例如在iPod专柜旁设立舒尔柜台,将两者组合起来供消费者体验。能去苹果专卖店消费的人群大多都有一定的收入基础,也能够接受高价的耳塞,何况舒尔还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五款产品中,或者说千元的动圈耳塞中最为卓越的佩戴体验只有舒尔才能给你,再加上苹果全球合作伙伴这个名号以及一贯不错的声音表现,小编认为SE115的虽然更贵,但是前景将会比SE102更加美好。
提到舒尔就不能不提他的慢回弹海绵耳套,曾经有发烧友非常扩张的购买了很多舒尔专利的海绵耳套给自己的耳塞使用。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种海绵耳套的舒适性是前所未有的,比硅胶耳套更加柔软,慢回弹海绵还能几乎100%的贴合耳朵的形状,让这种海绵耳套成为了发烧友的首选。一些著名的耳塞品牌,在随附的配件中往往也只提供了一副海绵耳套,还经常是白色的,而购买SE115就可以非常简单的拥有这种优越的佩戴体验,这不得不说是非常吸引人的地方,对那些会挑选SE115的朋友来说,光是这点恐怕要比其音质是否出色更加的让人难以拒绝。
详解舒尔SE115——音质
在音色的调教上,SE115整体偏暖,在高频上有一定的削减,这是为了更好的针对iPod而进行的设计,放大高频对于MP3这类有损格式来说会让声音变得粗糙,这是舒尔自身第一次尝试制作时尚性的耳塞产品,个人感觉想法多一些也是比较正常的。因为耳塞套非常出色,因此使用SE115就完全没有了声音或者低频流失的烦恼,我们可以享受到近乎100%的完整声音表现,这点上来讲,SE115是五款耳塞中做的最好的。
SE115的声音堆积大部分集中在中频,曾经在采访舒尔方面的人员时他们强调过SE115是一款注重低频的耳塞,但是从其实际的表现上看,个人认为SE115的中频表现要比低频好上一些。因其声音比较温暖,所以在听一些流行音乐时比较能增加耐听度,不过对听惯了高端耳塞的人来讲,SE115高频不突出,声音还原不高的问题可能是会阻碍他们购买SE115的原因之一。另外在低频上,SE115对于低频堆积和在表现比较强的低频时显得弹性不够,这样的整体就显得有些迟滞,这也是个人认为的SE115低频表现没有中频那么好的原因。
总的来说,SE115验证了我们常说的那句话,过于讨好流行自然会遭到一些传统派的拒绝。SE115在各方面都显得过于流行,也非常的贴合流行,这是这家一向以传统和高端自居的厂牌过去所没有的,这对舒尔过去一贯的支持者来讲可能会比较难接受,但这同时暗示的也是舒尔渴望开拓耳塞新市场的决心,SE115才刚上市没几个月,那么就让我们静观一段时间的变化再来谈论SE115的成与败吧。
方法与细则
对消费者来讲,看评测,看试用报告,无非是希望进一步了解产品,比如说了解一款笔记本电脑的做工是否足够精细,配置是否合理,电池续航能力如何等等。但声音是非常抽象的东西,其实是较难通过文字的描述来直观的获得感受的,现在网络上的所谓评测,对观者来说,也不过就是看看耳塞的卖相,了解一下产品的背景,然后看看评测者的结论,例如这款耳塞总体如何,性价比是否高,适合听什么音乐之类,最后总还是得在实体店购买时再用自己的耳朵亲自试听后才能确定是否购买。
小编对者五款耳塞都有不短的接触时间,在经过反复考虑以后,决定用一个客观的实验来阐述一些大家过去可能会比较忽略的问题。我们都知道,一个成熟的发烧友绝对不会只追求整个音频系统中的某个部件,比如说只买贵的耳塞,却一点也不考虑前端的播放设备和音源,听音乐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只有在所有的环节都有保证,最终的声音素质才会有好的效果。假如你已经有了一个还不错的随身听,也有一些不错的无损音源,那么你期望在这五副耳塞中获得什么?答案显然就是声音素质的提升,这个的实验目的是想向大家展示一下,音源好与音源差的区别,耳塞好与耳塞差的区别,耳塞与耳塞之间的区别。
简单的说就是一次试听的体验,使用的体验前端是索尼的PCM-D50,然后准备了两套完全一样的歌曲,均是是从APE/FLAC等无损专辑中提取出来的,一套解压还原为WAV源文件,另一套压缩为320Kbps的 MP3格式,接着再找了若干位对耳塞以及音频类设备有不同程度了解的“小白鼠”。实验的方法是在MP3与WAV中随机挑选一首歌曲,其中会具体分为舞曲以及R&B、抒情人声、纯器乐以及摇滚金属乐三个部分,让听者直接用耳朵体验,是否能从耳塞的解析中感觉出MP3与WAV的区别。一来,可以借此考验五款耳塞在在解析力方面的水准,也就是说假如你购买了五款耳塞中的一款,他究竟是不是能给你直观的提升;二来,也可以知道五款耳机各自比较适合那种风格的音乐,能够将该种类音乐表现的比较完备因此能让听者感觉出区别。
在最后还会对每位试听者做一个小调查,了解他们的实际体验感受,也可以作为你购买耳塞的参考依据。
实验对象的选择
为了保证该有一定的客观和公正性,因此不能全部选择对耳塞有非常深入研究的同事或者耳塞发烧友,何况500~800元定位的耳塞一般的消费者也还是承受得起的,关键只是需要消费者克服一个心理上的障碍,接受昂贵耳塞的理念,再者便是500~800这个价位区段本身也不是发烧友会光顾的类别。
因为时间有限,对象初步在编辑部选取了6人,接着在不同层次的人群中选取了14名,参与到该的人数总共为20名。每个对象的时间大约为1小时至1小时30分,每个参与者需要在每一副耳塞上听至少30首歌曲,其中10首位舞曲以R&B等低频强劲的歌曲,10首位抒情人声的中高频歌曲,10首器乐和金属/摇滚乐歌曲。参与者在每一首歌曲上花费的平均时间约为1分~1分30秒,整个实验花费了本次评测最多的时间,大约为两个多礼拜,搜集数据样本后,再进行分类和整理。
在参与该实验的所有对象中,有过去没有接触过200元以上耳塞的初级用户,也有听过一些500~1000元耳机及耳机并且自身对耳机的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的中等用户,更有比较高端的发烧级用户,但是因为本文篇幅有限,如果将20个人的结果全部罗列,不光是一堆枯燥无味的数据,对观者来说,自然也不会想自己去总结之中的含义。因此小编精选了其中的四份具体的测试表格,均是各个阶段比较有代表性的,这些数据和问卷都是相对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那接下去就以看图说话的形式来解释一下这次测试的结果。
测试结果-总识别率
总识别率是统计了所有20位对象对自己试听的全部150首歌曲的识别率,这是一个总体的数据,然后再有一些细分的数据样本供各位参考。
从与对象在测试过程中的交谈来谈,这个统计的结果与参与者的倾向大致一致,这也就是说,拜亚动力DTX-80、铁三角ATH-CK7以及索尼EX500是在20人中最受欢迎的三款耳塞,使用这三款耳塞进行试听分辨的准确率同样也是比较高的,不管你最终倾向的是哪一款耳塞,但该的结果是真实可信的。
从另一方面看,耳塞因人而异,其中CX400是一个比较特别的例子,尽管其总识别率在五款产品中并无优势,但是在使用CX400进行测试的过程中却发生了好几次连续10首歌曲全中的情形,这在其他耳塞里是没有发生过的,那么小编只能姑且认为CX400是一副比较特别的耳塞,他可能有一定范围的受众,这些受众能够适应CX400的声音表现从而享受CX400所带来的美妙音质。
至于垫底的SE115,虽然相当多的人表示带起来很舒服,可是实际的识别结果却令人感到遗憾,在SE115的评测中小编也曾谈到过这个问题,因为SE115是一款针对iPod开发的时尚类耳塞产品,舒尔着重强调的是耳塞的佩戴舒适性,另外因为iPod本身是以听MP3为主,如果耳塞有较高的解析力,那么会过多的暴露有损格式的缺点,因此个人当时猜测是舒尔方面干脆对SE115的解析力做了一定的限制,所以才会造成对象较难分清MP3与WAV的缘故。
测试结果-分类识别率
接下来是按照的三大类歌曲分组进行的数据罗列,这三组数据的意义主要是表现五副耳塞具体能将哪些歌曲的声音、动态、细节表现的更好一些,也客观反映了这几款耳塞的声音特色。
在舞曲和R&B这类主流的流行音乐上,可以看到五款耳塞的实力比较接近,其中的细微偏差其实还要包含一定的“猜歌”的成分,所以个人认为这个结果是打平也不为过,这意味着五款耳塞在主流音乐的表现上不会有太大的差异,非要为自己喜爱的耳塞是不是一定比其他品牌强而争个面红耳赤是没有意义的。
抒情和人声同样是比较主流的音乐类型,但是因为这类歌曲并非以旋律为主而是以歌手的声线和唱腔作为重点,因此耳塞能否更好的解析人声就是比较关键的要点。同时在这一个分类里也是所有参与者综合准确率最高的一组,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人们对同样的声音会比较注意和敏感,在该分类里也同样是拉开差距比较明显的一个,最高的有接近70%而最低的只有五成的准确率,从侧面也反映了耳塞的特点。
这类音乐都是会用耳塞听音乐的用户里的“非主流”选择,这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小小的耳塞较难将器乐和摇滚这类依赖声场、乐器细节、整体协调感等指标要求非常高的乐种表现的更好,另外该分类也是所有参与者平日接触最少的音乐种类,因此准确率的起伏和偏差其中也要包含了对歌曲种类的陌生。这样来分析的话CK7高频突出的特点就成了大家在进行辨别时的救命稻草,作为一个经常听重型金属乐的人,小编还是比较能理解这张表格所透露出来的意义的。
测试结果-格式识别率
在进行测试的过程中,播放的歌曲其实是有规律的。例如在播放10首舞曲时,会先播放5首MP3格式的歌曲再播放5首WAV的歌曲,因为本次实验的答案为单选,而且是类似于是非题的回答方式,倘若在播放MP3格式的歌曲时测试者回答错误,那就意味着他认为他听到的是一首WAV的歌曲,反之亦然。那么将MP3认为是WAV和将WAV认为是MP3究竟有什么区别?
个人认为这要分两部分来说,首先是将MP3错认成WAV,其实如果看后面的实验对象的问卷调查时你可以发现,不少参与实验者在完成测试后都认为320Kbps与WAV在这些几百元档次的耳塞里听来差别并不会太大。造成这种错觉的原因主要有这么几个,第一是耳塞的音染,这次横评所涵盖的耳塞价位范围里的所有产品其实都相对的比较偏向于将声音处理后再表达出来而并非一些发烧友所追求的监听风格。音染这种东西是耳塞的“个性”,也是大家追随各个品牌的源动力,MP3格式的歌曲在被耳塞处理后所表达出的感觉接近了WAV或者说给人造成了是WAV的假象,那么这反而并不能说明是耳塞的失败,只能讲是耳塞的音染较重干扰了听者对声音细节的判断。其次是我们还必须说解析力的问题,解析力就和视频的清晰度是一样的,越好的耳塞对音源解析力就越高,就如同720P和1080P之类的区别,因此在听高档耳塞/耳机时,我们能感到的是一种真实感,但这同样需要通过大量的试听和比较后才能得出结论的。
因此综合这两条因素来判断,如果测试结果里一款耳塞在MP3的识别率里准确率高,我们可以认为他的音染相对较小,同时解析力比较高,反过来说如果准确率低,那么可能这款耳塞的音染就比较重,也有可能是解析力低造成辨别不能,至于这两者就能哪个占更多的,还要看具体每位使用者耳朵的接受能力,该结果只能作为参考。
从结果里不难发现,在前面表现一直很坚挺的DTX-80与CK7在识别MP3格式的数据罗列里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反而倒是EX500异常的坚挺,这间接的说明了EX500作为索尼中端的监听耳塞确实名不虚传,也验证了本篇开头所说的音染和解析力的问题,大家都知道铁三角的耳塞音染比较重,所以在该类别中数据低也不一定是坏事。
然后是WAV的识别率,如果说将MP3识别成WAV还情有可原,那么将WAV识别为MP3就没什么过多的理由可找了,这直接的说明了耳塞没能将WAV的饱满音色较好的展现给听者,才会误导听者选择错误,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该类别里所有的耳塞的平均成绩都要大大好过在MP3识别率里的表现,其之间的差异也相对较小,波动并不大,然后我们也看到本来表现就抢眼的“三强”又恢复了正常的表现。
测试结果-种类歌曲格式识别率
前面是总的MP3与WAV的识别率,本分类是在刚才的基础上进行再细化,可以看到所有的实验对象在三大类歌曲的MP3与WAV的识别对比,分析这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趣的结果。
舞曲的识别率里SE115与CX400很特别的在MP3的识别率上高过WAV,这点和前面总的识别率表现结果是是相反的,这并不是说SE115和CX400在MP3的识别率上有多高,而是他们在WAV的识别率上过低才会造成这种结果,而DTX-80在WAV上居然高出MP3这么多,个人认为这个结果也说明DTX-80在音质表现上的不稳定,因此综合来看,两者对比差距越小这款耳塞的综合表现就越稳定。
同样的原因也适用于人声分类,除了SE115巨大的反差外,EX500快接近80%的识别率也同样令人瞩目,其他的就不多说了。
最后的器乐环节结果倒是出乎了意料,前面说过测试的选择是“是非题”性质的,那么也就说两者之间的差异越小,说明耳塞的表现就越稳定,但是为何在器乐上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简单的说,MP3格式的识别率低就说明了大家都将MP3误认为WAV了,这一方面是大家对该类音乐接触的较少造成的,另外大家在判断时所采取的办法往往是抓细节和高频,而并不一定能注意到整体声场的平衡,器乐之间的剥离度,这些只有通常比较长时间的体验和比较后才能得出结论,所以像DTX-80这样在五款耳塞中最适合听金属乐的反而得分不高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了。
参与者个人数据抽样一
在看完了上面这些整体的测试数据之后,小编觉得有必要拿出20位测试者中的几个个案,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一下对于不同层次的人来讲这五款耳塞、有损和无损、不同的乐种究竟有怎样的区别。在对每一位参与者完成测试后,都会要求填写一份有五个问题的调查问卷,从这其中或许你多多少少可以了解一些他们的看法,可能其中会对你以后挑选耳塞有所帮助。
抽样A:该名参与者是小编的同事,虽然对音频产品的研究不深,不过同样在PChome中,总难免会受到一些影响,也见识过一些不错的设备。严格来讲他的耳朵并不能算“木耳”,但是在测试结果汇总之后他的成绩是处于中游水平,这中间包含的因素比较复杂,不过总的来说是一份比较有代表性的成绩。我们知道玩音频产品是需要有经济基础的,除非有父母的支持,不然一个能轻松玩的起动辄几千元产品的大部分都是工作几年之后收入稳定的人士,这些人士的年龄往往比较接近30岁,但是我们都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视力与听力是呈下降的趋势的,WAV和320Kbps的MP3如果没有被特别的放大处理的情况其实区别不会很大,那么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年龄较大的人是不是就没有发烧的必要呢?
在分类识别率上抽样A的有一些起伏,但总体保持在一个相对适中的水平范围内,其中抽样A强调了他比较不喜欢CK7的音色表现,事实上在结果成绩上CK7也比较不理想。
尽管EX500在总识别率上并没有位于分类识别率的第一,但是在种类歌曲的识别率上EX500的表现却出乎意料,特别是在使用EX500测试纯器乐以及摇滚类音乐时只听错了个别,根据抽样A介绍,似乎使用EX500比较容易能分辨出器乐在MP3和WAV之间的区别。
最后一个种类格式识别率与前面的统计不同,并没有按照耳塞区别,而是按照歌曲类型,也就是说将参与测试者在五款耳塞中MP3以及WAV的识别率分别汇总起来进行对比,但是结果的好坏依然是两个数值差越接近越好。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最后一类摇滚与纯器乐上,按照抽样A本人的说法,尽管在EX500上他找到了一些规律,但在其他耳塞上他表示比较难分清楚,特别是多次将MP3识别为WAV。
最后来看问卷调查:
1.平时自己喜欢的音乐
抒情人声以及节奏感清晰的类型
2.在五副耳机中选一副自己最喜欢的
SONY EX500
3.简单说说选择这款耳塞的理由
首先比较适合我的耳朵,舒适感是我选择这款耳机的首要原因,其次它的音色渲染比较适中,偏向监听风格,或者说更加对我的听音喜好。
4.感觉有损和无损差距大吗?自己感觉主要的区别在哪
我感觉320k的mp3和wav区别不会很大,关键因素还在播放设备和耳机
5.感觉和更加低端的入门耳机之间区别大不大?个人体会大在哪
大,很大。无论从佩戴舒适度还是设计做工来说,和低端耳机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如果说这些还可以克服,那在音色方面,我是无论如何不能接受低端耳机的音质。
参与者个人数据抽样二
抽样B:资深的发烧友,发烧的领域涉及随身听、耳塞、高清及家庭影院设备等等,是一个比较综合性的数码时代“中毒”患者。接触过的耳机/耳塞产品范围极广,对音乐品质的总体认识是本次所有参与测试者中最高的,那么他在个人测试数据又呈现一种怎么样的结果呢?
在总识别率上和其他几名测试者并列第一,在分类识别率上,抽样B在三款耳塞上有接近70%的表现,另外抽样B的数据结果也基本像我们证明了纵使是多年接触高端设备的玩家,在这样的一种测试环境下也不会有“一听就能分辨”的情况发生。在测试时小编是不会限定每个人在每首歌曲上究竟可以花多少时间的,但是抽样B在总花费时间和平均花费时间上都是最多的,这就表示该名测试者纵使花了更多的时间来比较其结果和其他人也没有差别多少。
令小编感到好奇的是,抽样B的数据在种类歌曲识别率上起伏很大,其中最大的差别在同为“抒情人声”时SE115与CK7的比较上,两者相差达到了50%,根据测试者介绍SE115的高频声音比较闷,很难把握人声和高频的细节,虽然小编并没有告诉每位测试者他的测试结果,但是各位参与者当自己对某副耳塞有不好的表现时都会在结束后自我反映出来,会告诉小编诸如“这耳塞不适合我”或者“我可能在这款耳塞上错的比较多”,而实际情况和各位的描述也都是基本吻合的。
该名测试者的第三项数据同样有参考价值,根据他自己介绍平日听的最多的是第二类“抒情人声”,可是其测试结果却是反差最大的,相反平日接触最少的第三类“摇滚与纯器乐”却是出乎意料的最平衡。根据这样的数值小编认为,正是因为平日接触的过多,所以在测试该种类的歌曲时会盲目地相信自己的判断,而没有认真仔细地判断歌曲实际地音色表现,而对于平日接触的较少的歌曲,反而为了能获得一个好的结果花了精力去分辨,结果自然也就比较理想了。
问卷调查:
1.平时自己喜欢的音乐
轻音乐以及抒情人声类
2.在五副耳机中选一副自己最喜欢的
SONY EX500
3.简单说说选择这款耳塞的理由
佩戴舒服 是我喜欢的音染
4.感觉有损和无损差距大吗?自己感觉主要的区别在哪
主要是看MP3的压缩率和播放器材的素质,如果压缩过高会很明显,而MP3 到320K码率时和无损的差距比较接近,但在音场和解析力方面没有无损的好。
5.感觉和更加低端的入门耳机之间区别大不大?个人体会大在哪
参与者个人数据抽样三
抽样C:平时几乎不碰高端设备,使用的最多的是苹果的iPod和它的原配耳塞,和若干年前的小编完全一样,而这类消费者也正是独立品牌的耳塞厂商们最极力想要挖掘的潜在客户,这些人的加入会让中低端耳塞市场更加庞大和有活力。
小编在测试开始前花了很多时间来对该名测试者讲解测试环节的目的和意义,并反复播放了几段MP3与WAV让测试者自己体验区别,不过即便如此人的听感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提升,倘若测试结果起伏差距大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实际上该名测试者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不到10%,和其他测试者都在同一个档次上,个人认为在先天性的听感上,每个人也是完全不同的,尽管他的总体测试识别率不高,但是对于平日较少接触高端产品的人来讲,还算蛮不错的。
在种类歌曲识别率上,改名测试者创造了一个最高成绩,也就是CX400在抒情人声上全对的成绩,然而在评分原则上总是习惯去掉最高分与最低分再取平均值,本测试虽不用那么做,但是100%的正确率在这样的试验里并不具备任何参考价值,只能说他的运气比较好罢了。
第三项数据反映了一个客观的问题,如果说WAV的音质更好,为什么识别率会低于MP3格式?这个结论看起来很难理解,但实际上还是要和每个人对音乐和发烧理解的档次来挂钩。对一个平日不接触高端音频设备的人来讲,参与这种辨别实验在心里暗示上会倾向于“找错”,也就是说他们会找“破绽”,比如在某一个环节上出现他认为的所谓瑕疵,他就借此判断为MP3,这样一来对WAV的判断就比较不利了,因此也就呈现了这样的结果。
问卷调查:
1.平时自己喜欢的音乐
rock、POP、一些摇滚类纯音乐
2.在五副耳机中选一副自己最喜欢的
拜亚动力 DTX-80
3.简单说说选择这款耳塞的理由
卖相好,音质佳
4.感觉有损和无损差距大吗?自己感觉主要的区别在哪
有区别,无损在一些细节方面更加出色
5.感觉和更加低端的入门耳机之间区别大不大?个人体会大在哪
器乐的层次和细节更加出色
参与者个人数据抽样四
抽样D:最后一个单独罗列的测试对象也算一个发烧友,但是他并不烧耳塞,而是玩音箱,尽管都算音频类的产品就同样也能得到好的测试结果吗?
抽样D的分类识别率数据比较平均,除了SE115略低外,其他四款耳塞都保持在非常接近的档次中,他个人对这样的一种尝试很有兴趣,也在一些耳塞上花了不少时间,而EX500又一次拿到了最好成绩。
然而来看种类识别率,却可以发现数据起伏很大,而起伏最大的便是在CK7上,老实说小编对这个结果也有些不太明白,不过测试者本人倒是挺喜欢CK7的音色表现,那么我们只能理解为在CK7的抒情人声测试中他发挥失常了。
在种类歌曲格式识别上差异最大的是第三类摇滚及纯器乐,这就表示在实际试听过程中测试者将大多数歌曲都归类到WAV里去了。他本身应该算是一个涉猎比较广泛的音乐爱好者,也不是没有接触过一些比较激烈的或者说纯器乐类音乐,个人认为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差异比较主要的原因是他习惯性的将听音箱的习惯拿到耳塞上来了,而实际上耳塞并不是一个非常适合听第三类歌曲的设备,这个巨大的差异参考价值相对有限。
问卷调查:
1.平时自己喜欢的音乐
r&b 爵士 弦乐
2.在五副耳机中选一副自己最喜欢的
森海塞尔 cx400
3.简单说说选择这款耳塞的理由
这款森海塞尔耳机声音还原性好,解析力高。高频有所削弱符合我的口味。在低频上点到为止没有拖沓干。表现上非常均衡各种风格的音乐都能胜任。女声的纯净甜美,打击乐的清纯,浑厚都能清晰还原。有身临其境之感。
4.感觉有损和无损差距大吗?自己感觉主要的区别在哪
用这款耳机有损于无损能听出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音乐的丰富性上,无损音乐更有厚度,层次感
5.感觉和更加低端的入门耳机之间区别大不大?个人体会大在哪
我个人觉得5百6百的耳机在声音细微的表现上更加的出色。人声的呼吸,弦乐弹奏中的摩擦声都能细致入微的表现,让听者更有现场感,在声场上也变得更加开阔,听一些现场演唱会,交响乐都有很好的效果。这是200左右的耳机所无法达到的。
测试者评选结果
测试最后小编让所有参与测试的人员对以下四个项目进行了投票,并将最终的结果汇总至下面饼图。
上面的个人问卷中其实已经包含了这个问题,在20人中有7个人投票给EX500和6个人投票给DTX-80,证明了两者的人气,确实是中端动圈入耳式耳塞比较优秀和杰出的代表。
在音质最好的耳塞评选中DTX-80依然凭借整体平衡的表现获得了和CK7同样的评价,EX500之所以失分主要原因在于CK7高频比较“毒”的解析很对许多人的口味。
在佩戴上SE115和EX500毫无悬念的都获得了第一,舒尔独特的佩戴方法和连发烧友都争相购买的舒适海面耳套确实让很多人都比较欣赏,而EX500则因为他纯白+音色的外观吸引了大多数人的关注,何况EX500在佩戴上也并不弱于SE115,而DTX-80只有一票则侧面反映了厂商还需要在提高耳塞音质的同时加强对佩戴舒适性的考量。
如果按照官方定价:最贵的是EX500 要价999元,其次是SE115 售价899元。而实际上在经销商报价处,最贵的是舒尔SE115 800元,铁三角ATH-CK7 688元,拜亚动力DTX-80 599元,索尼EX500 638元,森海塞尔CX400 699元,几乎都位于同一个档次。
在经过了一番测试和挑选后,根据个人因素和耳塞的综合性考虑,最后有7个人选择了EX500,理由基本为音质相对还行,但更重要的是佩戴也舒服,外形最靓骚;5个人选择DTX-80,这些人表示虽然DTX-80的做工看上去有些山寨,佩戴也不是最舒服,可是出色的音质和最便宜的价格让他今后会考虑入手一副;在其他三款耳塞中,选择舒尔的两个人都比较有钱,他们认为这种独特的佩戴方式和舒尔SE115贴合iPod颜色这两个方面是吸引他们的地方,选择CX400的人以前都接触过森海塞尔的低端耳塞对森海有一定的情节,CK7也是同样,可以说是品牌FANS。
综上所述便是整个耳塞横评的所有数据与讲解。
更多精彩的最新音频资讯,请点击进入音箱频道 MP3/MP4频道 耳机频道!
数字家庭全体同仁感谢大家对PChome一贯的关注和支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