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师“交锋”
我们的企业家和明茨伯格存在思想环境差异,相互不甚了解,打了一些“空对空”导弹。
胡明沛/文
在上海和北京的“解读大师论坛”上,都有企业家对明茨伯格的思想观点提出相当激烈的质疑,比如万通地产董事长冯仑表示“严重地不赞同”教授的一些说法;比如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因为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而感到“非常失望”。其中,主要的“交锋”在以下方面:
靶子一:管理者的角色
亨利·明茨伯格在1968年的文章中把管理者的角色划分为10种3大类,即人际关系角色(首脑、领导者、联络人)、情报角色(监控者、传播者、发言人)和决策角色(创业者、危机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人)。不同的管理者往往侧重在不同的角色。他认为,角色的划分可以是灵活的,可以有所变化。
我们有的企业家认为这么多的角色令人困扰,在实际工作中实在分不清楚到底是什么角色。而且认为这样的划分适用于大公司,而不适用于小公司。于是,有人也试图划分了诸如制片人、导演等5种角色。还有的管理者认为,自己每天在公司里扮演不同的角色,如老板、秘书、兄长等等。
靶子二:MBA教育批判
亨利·明茨伯格基于对MBA教育成果的分析,对美国式的MBA教育提出了批判,“很多人学了MBA后也根本不懂管理”,认为是招收了错误的人(没有管理经验),采用了错误的方式(课堂、游戏和虚拟案例),导致了错误的后果(无效甚至误导)。他认为应该把MBA分开为MB(商业教育)和MM(管理教育),并尝试了新的管理教育方法(如IMPM课程)。
有不少中国企业家认为明茨伯格的思想走极端,“看到很多将军是打仗打出来的,就断然否定西点军校的作用。”同时,他们比较强调中国的企业环境和美国、欧洲处于不同阶段,至少在目前,中国企业对商业技能、统一语言和MBA关系圈非常看重。毕竟,当前中国企业里MBA还没有普及呢。“我们可见、可用的管理理论和工具还太少,需要MBA课堂来培养。”
靶子三:英雄式管理
明茨伯格反对的是英雄式管理。他认为,如果一个人总是把自己当作英雄来看,这种心态往往是比较危险的。他反对大众传媒制造的“企业英雄”,把整个组织的功劳都归为CEO个人,一味追求股东利益,脱离那些开发产品或者推出服务的人,像搞一个邪教一样。
中国的企业家几乎一致地呼唤企业英雄,希望有更多的英雄建功立业,建设更好的企业,发展经济,带领大家致富。我们的企业英雄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靶子四:实际上没有答案
亨利·明茨伯格在演讲中多次提到“平衡”,比如他的管理三角模型理论,注重科学(分析)、艺术(工艺)和手艺(实践)三个纬度的平衡;比如他认为平衡社会的构建,通常是市场、政府和社会组织三个部分相互制约形成的平衡。他更多地是提供了分析和认识事物的思想方法。他认为,要向所有人学习,不要盲目地照抄照搬别人。
中国企业家往往更希望得到直接的答案,比如说管理三角模型理论中,到底哪个角更重要;比如管理结构,层级式、网状式、扁平化等等,到底哪个更好;比如战略,直截了当的战略、网络渐进式战略或者其他形式的战略,到底该用哪个。大家更希望从大师那里得到回到企业就可以实施的具体方案,而明茨伯格却说:“我只想利用这个研讨的机会,开拓我们的思想。”
或许,产生这样双方根本打不到相同靶子上的“交锋”的原因是,我们对明茨伯格所思考的问题还思考得太少,我们对他还不甚了解吧。4月19日早上,浙大管理学院欢迎明茨伯格教授的巨幅展牌的大标题是“世界最杰出的管理思想家……”,而“世界”2个字是写在一张纸上用图钉后钉上去的,这张纸下面盖着4个字“当代美国”。或许这只是工作人员的小失误,却也多少能说明一点问题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