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等DC蔡司头究竟何方神圣?

互联网 | 编辑: 徐嘉 2003-08-31 00:00:00原创 一键看全文

许多初入门的鸟儿们大多知道“sony”“松下”“卡西欧”等著名品牌,入门几个月后会发现相机界有自己的“名家”如熟悉的“佳能”“美能达”还有相对陌生的“奥林巴斯Olympus”“尼康nikon”“宾得Pentax”“适马sigma”等等。等到中毒深点得就知道什么“徕卡”“蔡斯”。但这

全能高手卡尔蔡司登场

德国光学诸雄,徕卡剑走偏锋,追求小巧。施奈德讲究的是有容乃大,内力雄厚。罗墩斯得最出名的是暗(房)(利)器(就是放大镜头啦)而蔡斯就是一个全能高手了。

135幅面Carl Zeiss T*镜头是唯一可以抗衡徕卡的品牌。120中幅中哈苏也是依靠蔡司T*镜头群称霸专业领域。就是在大幅,Carl Zeiss也有一支小像场的Planar T* 135mm/3.5号称大幅镜头的最大光圈。

德国古镇耶那Jeona就是著名的卡尔. 蔡司光学的故乡。也许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卡尔. 蔡司(Carl Zeiss ,1816~1888)一个高中毕业的学徒工将会在这里创造一个世界光学巨人。

靠着多年的对光学和化学兴趣,卡尔在学徒满之后长期的在当地的耶那大学旁听。在1846年卡尔. 蔡司正好30岁的时候,他创办了一个工作室,有20个雇员,早期产品是放大镜片和简单的显微镜,由于得益于两位科学家恩斯特-阿贝和奥托-肖特的帮助,蔡司厂光学镜头的质量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二战以前设在德累斯顿的生产车间是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的照相机工厂。

灾难降临,就在1945年2月14日晚上,德累斯顿照相机工厂被盟军炸毁,这是个灾难。在二战将近结束时,巴顿将军的第三军团占领了耶那,本来打算让工厂重新开工,由于Yalta条约规定美军的位置必须后退向西移,德国被一分为二,耶那镇和德累斯顿全部都由苏军占领。

对于这个光学巨人的财富,俄国人当然不会让“美帝国主义”染指,于是大量的蔡司高级技术人员被转移到了苏联的基埔市,作为战争赔偿,苏军同时也拆除剩下94%的Carl Zeiss加工厂和制造厂。在基埔建立了现在的Kiev照相机制造厂(所以现在俄罗斯镜头靠着偷[抢?]来的一点皮毛技术至今还能在光学领域有着一席之地)。

但是德国人的技术好像抢不走,在耶那大学的支持下Carl Zeiss Jeona的LOGO很快又出现了。同时巴顿撤出时,也掠走了的蔡司的126名关键的管理人员和技师在老美扶持的联邦德国(西德)领导下在巴登-符腾堡的奥伯考亨(Oberkochen)重新建厂,Carl Zeiss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也获得了新生。但从此蔡司厂也因此一分为二。

东德的产品冠名为:Carl Zeiss Jena(卡尔. 蔡司.耶那)史称“东蔡”。生产潘太康相机。

西德的产品冠名:Carl Zeiss 史称“西蔡”

其实东、西蔡在设计上都秉承了蔡司传统,可是都标榜自己为是为蔡司正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这种竞争使得蔡司在光学设计上得到了进一步的进步。

两德统一后,东西德的蔡司厂又联手经营。总部仍设在奥伯考亨,拥有员工3500名,同时在世界各地设有分厂。这时的蔡司双剑合壁,在广泛的光学领域已经是第一强者。在135领域的Contax还尚有徕卡与之抗衡,但到了120的专业领域Carl Zeiss T*已经是称雄天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哈苏、禄徕使用蔡司镜头才坐到江湖前2把交椅,玛米亚、勃朗尼卡没有蔡司支持就注定只能夹缝中求生存。

到了数码时代,又是蔡司!使得原本是光学外行的sony摇身变成消费级dc业界的老大之一。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