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况足球2010评测:提升明显 值得期待

互联网 | 编辑: 崔盈 2009-10-09 10:45:27转载 返回原文

《实况足球2010》将在11月15日发售,而PC试玩版也提前家用机版数天出现。虽然只有友谊赛模式和少数球队可以使用,但这个试玩版至少给我们充分展示了新作在图形和系统上的改进。就目前的试玩版来看,这一作的品质无疑是值得期待的。

《实况足球2010》将在11月15日发售,而PC试玩版也提前家用机版数天出现。虽然只有友谊赛模式和少数球队可以使用,但这个试玩版至少给我们充分展示了新作在图形和系统上的改进。就目前的试玩版来看,这一作的品质无疑是值得期待的。

《实况2008》无疑是失败的,《实况2009》更多的是改正错误,目前看《实况2010》才算是真正的次世代的水准。首先在界面上,《实况2010》有了特别显著的改变,这种现代化、时尚化的设计风格从2008第一次尝试,在2010上可以说已经明显的像FIFA系列靠拢了。放弃了纵式菜单结构,选用更有冲击力的背景色等等,音乐上也延续着最近两代的风格。

由于目前大师联赛等模式还无法进入,尚不清楚下一级的界面会是何种结构,但从友谊赛模式来看,肯定也会变化不小。游戏内关于阵型、数据、战术等方面的呈现方式与前作基本类似,但在内容上有了不小的改变,并且表现形式也更加生动。特别是战术部分有了图示,显得更加直观。不过战术内容有了很大变化,加入了全攻、全守,去掉了左右中路进攻。另外玩家在本作中还可以调整队员站位距离、抢逼围的强度等等。这些变化都让战术层面变得更加充实,但对于球员数值的表现方式,个人比较不满,直观的图形总览被取消了,数据查看方式也有些别扭,老玩家得适应一段时间。

操作环节,首先是带球难度增加,灵巧型球员在前作中的巨大优势被明显削弱。人球分离继续得到强化,惯性对操控的影响也得到提升。球员的动作数量也有了大幅度提升,虽然可以预见到未来正式版中,长期游戏后依然会有大家动作雷同、固化的问题,但是至少变化性增强很多,不同的环境下球员会做出更合理的动作,而不是以往用同一个或少数几个动作完成各种触球。另外,以往被诟病的手动换人立刻减速的问题,虽然没有根除,但比前作有了明显的改善。

  这一作中,球员转身的速度、护球的强力程度都被弱化,但身体对抗或许有一定的增强(游戏时间尚短,不好定论)。本作中后卫从背后很难压倒进攻球员抢得皮球,几乎只能跟在后面或者犯规,侧后方上抢成功率略高但也不是太稳妥,几乎只有正面和侧面的抢断才能真正威胁到进攻球员,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防守难度,但也更符合现实情况。当然,由于控球难度提升以及变向减速+惯性的加强,突破防守球员也不是太容易。

  看到有人提出本作传中球难度增大,但我在试玩版中的感觉则是比前作简单了。这里的简单并不是说进球率,前作中的传中,无论是下底还是角球,都有几个明显的一看就进的套路,基本上在合适的位置把球起来,中路有人就进球。本作中这种感觉几乎没有,而且底线传中除了找高点攻门外,还比较容易实现逆向转移+回传倒三角的攻击套路,选择性更强。本作中,不仅球员移动如官方所称的360度(其实感觉可能没那么灵巧,但比以往的8方向确实多了很多),传球的角度也更加丰富了。

本作的传球精度有了一定的提升,前作中那种几乎是按照固定几率出现的传球失误明显介绍,传球精度高的球员的作用有了不小的提升。但本作的射门威力似乎明显下降,虽然目前感觉身姿不是特别舒服时打出的球不像前作那么离谱,但即便调整的很舒服也不容易踢出前作中那么威力巨大的射门。整体感觉球路走低,发沉、发闷的感觉比较明显。但球的滚动速度有所加强,门将的侵略性也比较强,整体打起来观赏性比前作还是有提高的。而且由于不能左拐右拐的机械性过人,传切配合地位的提升也有效提高了观赏性。

  本作在球场上的战术层面有了特别大的提升,战术运用不能像以前那样一开始确定以后就一路这么踢下来,是需要随时调整以提升球员的配合能力,这属于理念上的变化,值得推崇。

  最后说下画面,本作的画面素质提升确实很明显,球员和球场的纹理都有特别明显的进化,而看台上观众的材质也大大提高。另外是光影的运用,虽然存在部分缓解过强的不足,但比以前那种光头白发效果以至于被迫取消而言,现在这个真的是好了很多。当然,本作的配置还是有了不小的提升的。虽然官方配置要求看起来平易近人,但如果你在2009之后没升级电脑,而那时也只是勉强跑流畅的话,本作就肯定不行了。不过HD2600PRO级别的显卡,配合上不算太惨的处理器,流行运行肯定没什么问题。

  综合来说,试玩版给我们展现了《实况2010》在系统上的诸多进步,基本上消除了此前的一些疑虑。如果正式版中,大师联赛等环节的改进足够合理的话(个人担心大师联赛的经营部分变得太过复杂),相信本作将会是最近三代中毫无以为的最佳作品。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