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信息化技术破除企业管理和需求孤岛

互联网 | 编辑: 杨剑锋 2006-07-11 13:31: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现在必须全力扩张渠道体系,要在国内建立若干配送中心,实现按订单生产,加快应收款的管理,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呆账与坏账……”“你们信息中心必须拿出一个方案,让我们的信息化建设尽快开展。”

  这是企业的信息化主管经常碰到的情况,业务部门总是有数不尽的需求,IT部门也总是能做到有求必应,而结果却是信息孤岛无处不在,最终业务部门和IT部门都有怨言。

  信息化是一场“土改运动”?

  据META Group的统计,一家典型的大型企业平均拥有49个应用系统。每一个系统响应不同需求,但系统间却难以呼应,相互隔离。IT为什么总是那么难以与企业业务需求做到丝丝入扣,IT战略为什么总是那么难以以与企业战略互动呢?

  研究发现,信息孤岛表现在形式上是数据矛盾和应用不交互,而在深层其实是管理的条条框框的原因。企业的职能部门分管了企业的各项业务,无意中也分隔了企业内的原本应该统一的信息数据:因为管理信息化需求的不同,提交者关心的重点缺乏全局观,企业统一的业务流也未能反应到全部信息系统上。

  信息化就是要在企业内部“打倒信息土豪”,一般员工也好,企业管理人员也好,“能不能分到田地”是他们决定“参不参加打土豪”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企业信息化,基层员工和中高层管理者各自抱有不同的心态。一般而言,基层员工对信息化变革的心态主要是“三个恐惧”:失业的恐惧、学习新东西的恐惧、改变原有工作习惯的恐惧。而中高层员工对信息化的心态也矛盾:他们既希望保持传统习惯与工作方式、权利的荣誉感,也希望信息化能更有利于管理下级,但又不愿意使自己的工作情况暴露在大众面前等等。很多员工认识到:在现有的绩效管理体系下去参加“信息化”,无疑是给自己的脖子上套绳索。

  在这种前提下进行的信息化,需求分析得到的结果也必然会是被动的、不客观的,因为“管理孤岛”往往会造成部门之间甚至不同业务岗位之间各说各话,缺少全局的协同,从而造成“需求孤岛”,然后又进一步形成“信息孤岛”,最终导致信息化项目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