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独树一帜 你的下台电脑是3D的

互联网 | 编辑: 马振华 2010-08-10 07:00:00原创 一键看全文

影院偏振法实现3D视觉 效果好成本高

● 视角差是产生3D视觉的决定因素

3D视觉应用在电子游戏中那是后来的事,人们最早接触的是3D电影。众所周知,无论是影院的幕布,还是家中的电视、显示器,生成的图像都是平面的,人脑对其中物体的方位只能通过潜意识中的常识来判断,与现实中的切身体会有很大差距。

在现实中,人的视觉之所以能分辨远近,是靠两眼之间的视角差。在看任何一样东西时,两眼的角度都不会完全重叠,人脑即凭借这微小的差距产生景深感。物体距离越近,两眼产生的视角差越大,景深感就越明显,反之亦然。因此,人的感官能准确判断一定范围内的物体方位,但对过于遥远的物体距离则失去距离感。比如人无法依靠视觉判断太阳和月亮谁离得比较近。

● 影院多使用偏振法实现3D视觉,效果好但成本高

3D电影的制作有多种形式,其中较为广泛采用的是偏振法。它拍摄时以人眼观察景物的方法,利用两台并列安置的摄影机,分别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摄出两条略带水平视差的电影画面。放映时,将两条电影影片分别装入左、右放映机,并在镜头填安装两个偏振轴互成90°的偏振镜。两台放映机同步运转,同时将画面投放在荧幕上,形成左右双重影像。

观众在观看时需带上特制的偏振眼镜,由于左、右两个镜片的偏振轴也互相垂直,并与放映镜头前的偏振轴一致,使观众的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最后汇聚在视网膜上,大脑神经由此产生三维立体的视觉感受。

用更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说,等于是用拍摄时的两台摄影机,代替人眼分别收录每只眼睛看到的景象, 最后再将两个影像分别单独展现给左眼和右眼,欺骗了人脑,使其产生强烈的身临其境感。

由偏振法实现的3D视觉颜色还原效果非常好,给人的感受很自然,适合较长时间观看。但由于偏振法的实现需要在影片拍摄、制作、放映等全过程中采用特殊方式和特殊设备,成本高昂,故暂无法向家庭或个人用户普及,多数是被影院这样的商业公共放映场所采用。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