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发!E卡口腾龙B011镜头对比评测

PChome | 编辑: 徐嘉 2011-12-19 05:51:00原创 一键看全文

腾龙B011出现的意义不仅仅是一款新镜头,更是代表着腾龙从此正式加入索尼微单阵营,代表着E卡口规范真正被一个世界级大厂所认同。而我们也希望腾龙与索尼的深度合作,能够让我们看到APS-C幅面微单产品镜头进一步小型化的可能

腾龙公司的首款E卡口镜头发布

早在今年年初我对腾龙中国公司宣传部长 金雷先生做有关B008镜头的专访时就问他,目前微单产品线这么火热,你们腾龙有没有什么动作?他对这个问题先是笑而不答,然后才很“技术”的回答我说对于微单热潮,腾龙早已经开始关注,而且未来肯定将会有动作。但是,到底将会是怎样的动作,腾龙究竟是会投向在海外接受度很高的M4/3阵营还是加入索尼NEX阵营或同时推出多款不同卡口,这一点始终无从知晓。不过,这个问题在最近已经有了答案,全新代号为B011的18-200mm F/3.5-6.3 DiⅢ VC镜头的出现,证明了腾龙终于全面开始与索尼公司合作,索尼微单使用的E卡口镜头群阵营开始有了腾龙这一大型副厂镜头厂商的加入。

事实上,腾龙与索尼的合作在很早就可以看出端倪。首先腾龙公司本身就和索尼公司有眉来眼去的关系——索尼控股腾龙在10%上下,且多年来腾龙一直为索尼的α、cybershot等产品线提供镜头ODM/OEM;其次是索尼在今年CP+前夕就已经公布了有关E卡口的各种规格信息,并欢迎第三方厂商加入到E卡口镜头的设计和生产之中。因此,腾龙与索尼并没有多少让人感到意外,只不过腾龙这款B011刚刚发布没有多久就立即准备上市,相比之下其最大的竞争对手适马SIGMA尽管在今年CP+上已经展示了一款号称给NEX开发的30mm F2.8微距头的模型,但后来就似乎没有什么下文了。

上图是我们今天文章的主角腾龙18-200mm F/3.5-6.3 DiⅢ VC(前,以下简称 腾龙B011)与索尼公司原厂的SEL18200(后)镜头的合影。这两款镜头都被安装在一台小巧的索尼NEX-C3机身上。尽管我们把腾龙B011放在索尼原厂头前面,但从图片上我们还是可以分辨出两款镜头的体积差异。

事实上,这枚被安装在全新设计的白色包装盒内的腾龙B011镜头除了镜头口径和重量(原厂头的尺寸是直径75.5mm,长99mm,重524克。而腾龙B011的体型却是直径68mm,长96mm,重量为460克,原厂头的滤镜口径为67mm而腾龙B011为62mm) 要比原厂小一些外,在镜头焦段、光圈规格方面几乎完全一致。

即使从内部设计来看,两款镜头差异也并不是太大。除了将原厂的OSS防震系统换成腾龙自家的VC、把原厂17片12组变成13组外,似乎也找不到什么差异了?

但是,情况并非如此。首先,腾龙在B011内采用了全新的步进马达。尽管资料不全,但我们认为这是一款非超声波(仍需确认)但同样能够实现静音驱动的新型马达。按照腾龙官方介绍,新马达能够帮助E卡口相机在反差AF时时刻保持精确对焦并还能支持全时手动对焦微调。

此外,该镜头采用的是类似B008上采用过的改良式VC防震系统。该系统与过往VC系统的区别主要在于让防震镜片保持磁悬浮状态的线圈、磁石的位置不同。常规方案是将磁石作为移动部分而将线圈以固定位置形式出现,而新方案则正好反过来 ,让更为纤巧的线圈作为移动部件——这样由于可动体的负荷减小,所需要的驱动电力更小,整个镜头的体积也能相应缩小。

从整体上来看,腾龙B011的确要比原厂的SEL18200瘦了整整一圈。这种差异在照片上可能体现的还不完全,但当你同时把两台相机拿在手中时就能清楚的感受到腾龙镜头与NEX-C3的组合明显要更轻巧。当然,受制于镜头本身焦段的限制,无论是腾龙B011还是索尼SEL18200都无法做到饼干头那样的轻薄,这一点必须向消费者们说明。

另外,腾龙B011目前已经推出了黑色与银色两种不同的配色方案,前者似乎与NEX-5C或者NEX-7这样的黑色机身很搭调,后者则比较适合银色或其他颜色的机身。从镜筒上变焦环与对焦环的大小位置来看,原厂和副厂镜头之间也没有什么差异,不过有网友提出腾龙总喜欢把变焦环上的防滑条做的太粗,如果能够更精致一些可能视觉效果会显得更精巧。

对于这款新镜头,本站已经拍摄了两组照片,分别是黑色版本的腾龙B011独照以及银色版本B011与SEL18200的对比照片。有兴趣的网友可以访问:

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1441402.html

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1442707.html

(摄影:小星星)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5 页1234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