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机之王!春卷的松下LX3评测报告

互联网 | 编辑: 2008-08-06 00:30:00原创 一键看全文

随着松下LX3的正式发布,我们有关这个系列以往产品的种种怨念终于有望告一段落。这款时隔2年(也就是相隔四代)才发布的新机,终于可以终结LX2的神话。至于它本身是否会成为某种新的传奇或者是新一代“装B机”,那么我们不妨先对它细细观察一下。

松下LX3外观设计与相关特性 一

尽管在香港发布会上,我们前方记者已经发回了一篇有关松下LX3机身的试用感受,但我还是打算在这里把这款相机的外观设计详细介绍一下。

从机身正面的外观来看,本机与上代产品并没有太大差异。尽管松下LUMIX系列始终给人以时尚现代的印象,但实际上长久以来松下相机的外观始终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无论是LX系列还是家族成员众多的FX系列都是如此。对比索尼或者三星的产品线,松下相机在外观设计上总有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味道。

机身正面最显眼的无疑是这个金色的L标记。很高兴,我发现手里这台FK8FA001005的样机除了这个LOGO与LUMIX标记外,整体再没有其他任何带有“广告味道”的标记或者不粘胶标签,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不过我的赞扬显然给的早了一点,去香港参加LX3发布会的同事告诉我他亲眼看到几台银白色版本的松下LX3镜头旁还是带有牛皮癣一样的“F2.0大光圈”以及“24毫米广角”之类花花绿绿的标签,我手上的这台黑色样机要么是运气好没有贴上,要么就是早已被某位和我一样对机身贴纸过敏的松下朋友除之而后快。

机身正面另一侧则是一个一体贯穿式的手柄,前缘用金属条与皮质做装饰。我不否认有了这个手柄后,整机的单手把持手感非常不错,而且稳固性大大加强(松下LX3机身采用光洁的金属磨砂表面,如果没有这条手柄机身会显得太光滑)。但是,我也听到很多朋友觉得手柄上明晃晃的金属条太过刺眼,破坏了松下LX3外观的整体协调。额,我只能说这又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了,尽管我本人同样也对这个装饰条没有任何好感......

我现在就可以说,相对前作LX2,新机所采用的这款新型F2.0光圈、24-60MM焦距的徕卡DC VARIO-SUMMICRON镜头是松下LX3最大也是最受欢迎的改进之处。SUMMICRON作为徕卡顶级镜头的标记,几乎始终是伴随着F2.0或更大光圈出现的(也有部分F3.5的型号)。我们过去曾经在早年的LC5和LC40上见过这个级别的镜头,后来的松下相机则大多采用ELMARIT镜头,今天伴随着LX3,SUMMICRON终于再现江湖。

除了最长60毫米的焦距略微让人有些感到不足外,我对这枚大光圈超广角镜头实在找不出其他任何意见或不满。而当我在正式试用这款相机后,仔细观察徕卡DC VARIO-SUMMICRON带来的画面品质,也只能进一步加强我对这只小镜头的喜爱。快速、锐利、细腻、畸变轻微,可以说这枚8片6组(带有四片非球面镜)的镜头代表了当前卡片机乃至整个消费级别DC所能实现的最高画质。

和两款LX系列前作一样,松下方面也在这支镜头的外沿设置了对焦范围调整与画幅调整两组滑块。前者可以对松下LX3的对焦范围与手动/自动对焦进行切换,值得注意的是松下LX3第一次实现了1CM的超微距拍摄(终于能够和理光打成平手)。在画幅方面,本机依然带有4:3/3:2与特色的16:9三种画幅。不过,和两款前作相比,本机并没有采用真实16:9规格的CCD,而是重新采用了一块千万像素的4:3画幅CCD。

通常来说,4:3规格的感光元件要实现3:2或者16:9的画幅,那么肯定要对原始画面进行裁切,这种做法不但大幅度的损失了画面分辨率,同时也对镜头广角范围产生负面影响。但松下的做法并非如此,和TZ系列一样,松下LX3所用的这块CCD依然采用了大面积冗余设计,使得在三种画幅下都能获得24MM的超广角,而在像素方面的缩减也非常少(4:3为千万像素,3:2为950万像素,16:9为900万像素)。

按照松下方面的介绍,松下原本也曾考虑过把LX3的有效像素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但最后为了保证画质,还是把像素控制在一千万这个比较适中的水平上。这样,这块1/1.63英寸规格的CCD每个单位像素的尺寸都比常见的千万像素DC增加了大约45%的面积,从而使得松下LX3的感光度与饱和度比一般DC提升了40%。这样,松下LX3在高感光度下的画面品质会变得更好而且曝光宽容度也得到了提升(与松下FX36做对比)。

此外,松下方面还在LX3的发布新闻稿内大肆宣扬这块新型CCD在电路设计方面的优势,宣称该产品信噪比提高了3分贝,低照度的画面色彩也得到了明显改善。我无意在这里罗列更多技术细节或者参数,稍后我会放出一组使用松下LX3拍摄的夜景照片来证明该CCD的品质。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