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MP3二世? 时下几种无损格式浅析

互联网 | 编辑: 魏申杰 2009-02-20 00:30:00原创 一键看全文

艺术是人类创造的最美丽的东西,也是人的精神寄托所在,也正是人类对于各种各样艺术的不断追求,才使得各种技术不断的发展。而艺术无论如何概括,均可被划归到听觉和视觉两个大块之中,在数码产品中具体就可表现为听视觉的高清晰、高逼真度,听觉的高还原、高临场等等。从黑

无损享受,大势所趋

艺术是人类创造的最美丽的东西,也是人的精神寄托所在,也正是人类对于各种各样艺术的不断追求,才使得各种技术不断的发展。而艺术无论如何概括,均可被划归到听觉和视觉两个大块之中,在数码产品中具体就可表现为听视觉的高清晰、高逼真度,听觉的高还原、高临场等等。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从CRT到高清平板,电视机的发展确实是一步步朝着前面所讲到的方向前进着,然而在听觉也就是音乐方面,却发生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在MP3格式流行之前,音频类数码产品已经非常成熟,比如一副80年代的KOSS PP耳机,即使在2009年的现在也一样非常畅销,一个90年代的索尼CD Walkman也同样能比今天许多MP3随身听播放效果好的多,音频技术的进步目前更多的是在应用方面,而对音质本身的提高却几乎达到了极限。换句话说即使提升了,对一般人来讲也不会像看AV信号与HDMI信号这样能一眼就分辨出优劣。称霸随身听市场30年的索尼从最初的磁带Walkman开始就致力于提高人们在随时随地听音乐过程中的享受质量,CD至今仍是最完美的音频媒体介质。

 

SONY音乐多年来培养了无数世界知名的歌手

不过不论是CD还是MD显然与21世纪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不相符,更便捷的传播方式,通用的格式才是当时社会最迫切需要的东西,再加上日本厂商普遍对MD技术控制过严,如果当初能够放开,也许MD还会流行很长一段时间,而现在的我们看到的,就是MP3和iPod兵不血刃,轻轻松松的干掉了索尼,坐上了市场老大的位置。然而流行和经典总是存在一定的差距,MP3并没有实体,也是有损压缩,不具备收藏价值,在高端耳机面前又暴露出了太多的缺点,随着网络传输速度的大大提高以及对人们无法压抑的对高品质音响享受的追求,MP3作为一种过渡型的产品已经很好的完成了他的使命,在不逊于CD音质的无损压缩格式的带领下,新一轮关于音乐的享受热潮已经悄悄的到来了。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4 页1234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