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开店:义乌工商职院的创业试验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9-03-04 10:14: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第一页

在浙江义乌有这样一所学校,专门开辟了2600余平方米的学生创业园,1200多名在校生集体在淘宝网创业,60%学生能够自理生活费,1/3学生月收入数千元。这所学校就是创办仅10年的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有调查显示,超过70%的在校大学生萌生过自己创业的念头,但真正付诸行动的只有1%。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最近发布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预计,2008年年底将有100万高校毕业生不能就业,而2009年又将有近611万大学生面临就业。当大多数大学毕业生苦寻工作时,这所学校的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率高达11%。

义乌工商职院到底是出于什么考虑,他们的做法有推广意义吗?记者前往实地调查采访。 从赚0.5元到年营业额200万元

本以为这所校园里人人对做生意创业习以为常,其实不是这么回事。杨甫刚读大二时就有意开网店了,向父母要资金,父母却说:“让你到学校是读书的,不是做生意的。”一分钱也没给他。他还是从送纯净水、贩卖袜子、拣废品开始一点点积累资金,同学都用鄙视的眼光看他,学校的门卫也不解:“这是大学生做的事吗?”

2007年5月1日,杨甫刚的网店开张了。他先在小商品市场上选了50多款货品,拍了照片,上传到自己在淘宝网注册的网店。开张的第二天晚上,就有一名上海客户下了订单。客户选购的只是一款小饰品,除掉运费,他只能赚0.5元。杨甫刚跑到市场商户那里取了饰品,步行送到快递公司,口渴时连纯净水也舍不得买。

就这样一角钱一元钱地积累,杨甫刚懂得客户无论大小,服务和信誉不能打折,网店生意渐渐火了。从饰品到充气沙发,再到瑜伽垫,网店改了几次主营商品的方向,最终选择网络销售排行第一的化妆品。截至目前,这家名为“嘟嘟靓妆”的化妆品网店,成交数量已有4万多笔,经营商品500多种,每天发货快递达100多个包裹,雇了六个人帮忙。每个月收入三四万元,每年营业额过200万元,流动资金有十几万元,成为学校的创业偶像。

今年读大二的周振辉相比之下幸运多了,他进校时,校园已经充满创业氛围。大一时,他参加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简称“义博会”),招募了几个学生员工为厂家分发资料,提成获得200元,那是他的平生第一桶金。

义博会后,他联系了一家广告公司,然后到市场各摊位询问有无印名片需要。他说,这活儿有时很伤自尊,但与人沟通的能力就这样培养起来了。到大一下半学期,也就是2008年上半年,国务院出台了限塑令。他马上意识到这是个商机,就到市场上找环保袋生产厂家。由于厂家一般要求先付款再发货,他受困于资金,浙江苍南县某日用品有限公司伸出了援助之手,愿意让他先提货后汇款。

现在周振辉已成了这家公司的业务主管,共计销售12万只环保袋。“当然,在做的过程中也是吃一堑长一智,记得第一笔环保袋生意是与东阳某连锁超市签订的,忙前忙后下来倒亏了400元,原因是在商谈价格时忘了开发票需交税费。”周振辉说,后来销路慢慢打开,某单位一次性就购买了2万只环保袋,上海一家日资企业、山东一食品公司也都与他签订了长期销售合同。暑期,他跑上海,跑杭州,既要催货款,又要谈生意,忙得不亦乐乎。

如今开学了不能老出差,有了一定资金积累的他又从同学网店纷纷开张中看到商机。在学校老师的支持下,他组建了六人的团队,向学校申请了两间教室,搭建起了供货平台,成为学生网店的供应商。

从红灯高照到主动求学

王佳荥,来自杭州,市场营销专业大二学生,英语、数学偏科现象严重,尤其是英语,从初一开始就没及格过。读不上本科的他觉得没面子,选择了离开杭州到异地求学。王佳荥家境优越,加上性格内向,带着父母买的电脑来到学校后,就一头沉到了电脑游戏的世界里。一学期下来,学习成绩又挂了两盏“红灯”。

去年4月份,学院里组织了“明日网商”淘宝网店大赛,王佳荥抱着玩玩的想法,趁“五一”放假回杭州,进了一些丝绸来销售。

“没想到过了7天还是无人问津,估计是丝绸太贵的原因吧,那我卖什么好呢?”王佳荥说。出师不利的他开始四处转悠,看到同学网店生意红火忙着装箱发货时,他灵机一动,“只要发货都要用到纸箱、胶带,我何不就提供纸箱、胶带呢?”于是,他把丝绸分送给室友,开始转向做提供纸箱、胶带的生意,首选对象便是学校开网店的同学。他印了名片,专门在快件投递点分发。起步时很辛苦,人家一个电话,他就得送货上门,从这幢公寓跑到那幢公寓,在10分钟内把货送到。由于纸箱、胶带都是消耗品,他服务质量好,销路渐渐打开,回头客也越来越多。他给网店起的名字叫“卖家之家”,每个月可有七八千元收入。

王佳荥说,现在他的店铺有12个型号的常规配货,如达到一定的数量,顾客也可定做纸箱。由于忙着处理顾客的询问及订单,玩游戏之事他早已无暇顾及了,“如何与客户进行交流,如何谈定价格,如何开拓市场,这些事已经够我忙的了。”王佳荥说,他现在感觉到自己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经常去请教老师,为了进一步开拓外贸市场,不久前报名参加了自考本科国际贸易专业的学习。“以前是要我学却不想学,现在倒是自己主动要求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了。”说出此话,王佳荥的脸不由得红起来。

从养活自己到反哺社会

丽水来的何洪伟,家境贫困,山里人家,全村160人,村里没有公路,村民们挑着扁担走2500米上下山。他是村里出的第一个大学生,可是,6000元的学费犹如一个天文数字。虽然学校让他通过“绿色通道”入学,并为他安排了勤工俭学工作,到2004年毕业时,何洪伟仍背负了一大笔学费债。一千来元的上班工资,除去付房租费、伙食费后所剩无几。再三思量后,他走上了创业之路,经过5年拼搏,如今已拥有一家规模不小的万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年营业额超过1000万元,旗下的万客商城,囊括十个大类3500余种商品,是知名的批发网站。

何洪伟说对公司的发展充满信心,计划在各城市建立连锁加盟店。他说现在资金周转大,手头紧,等资金充裕了,将回母校资助贫困生,还要回家乡修那条通向山上的路。目前公司提供了26个工作岗位,明年预计增加到100个,还是母校很多学生网店的供货商。何洪伟说,当自己生存都有问题时想得最多的是如何糊口,有了一定的资金基础后,才会想到别人。

不只毕业多年事业有成的校友想到反哺学校和社会,不少学生商人也慷慨解囊。杨甫刚2008年12月捐资2万元给学校的创业基金,2006届学生邬奇非毕业不到一年就回校设立奖学金,帮助更多学弟学妹走上创业之路。2005届学生梅献珍通过勤工助学反哺养父母8万元……经过实践的锻炼,学生们更富有责任心和爱心了。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