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骁俭:我看U9 PK SAP/Oracle

互联网 | 编辑: 邹震 2009-05-08 10:30:00原创-特约 一键看全文

第一页

作者介绍:黄骁俭先生现任上海乐勤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创始人、合伙人。 曾任全球最大企业管理软件供应商SAP公司的前任大中国区副总裁,金蝶公司副总裁。

5年前的差距
  

中国的ERP软件和国际一流管理软件厂商的产品到底有多大的差距?5年前我的评价是至少差20年,也就是说2004年国内的几个主流ERP产品,比如用友的U8,金蝶的K/3等,和国际一流厂商(SAP、Oracle)等比较,相差20年的水平。为什么当年,会有这样的判断呢?主要考虑的是几个因素:
   1、)应用基础结构的差距:对于一个要面对各种类型企业的产品化ERP系统,它的组织构架就已经决定了它的应用覆盖面。2004年我做过一个比较,当时的SAP R/3可实现10种以上的多组织模式,而国内产品都只能覆盖单组织应用,而且没有业务组织形态,只有行政组织形态。这个差距就决定了国内的产品很难适应有一定业务规模的企业需求。
   2、)对企业资源的数字化的差异:对于各类企业资源,其数字化的深度反映出其信息化的应用深度。同样我做过一个比较,当年SAP R/3中对会计科目的数字化是用35个字段来表述的,而当时的金蝶K/3是16个字段,这个字段的差距的背后则是ERP应用功能的差距。
  3、)技术及平台的差距:支持多种操作系统、支持多种数据库、支持可扩展的开发等技术要求,是一个成功ERP系统的关键,由于技术与平台的滞后而被淘汰出局的产品,在ERP的发展历程中比比可见。比如当年DEC的产品、王安的产品,甚至后来根植在AS400上的SSA的产品,先后都从主流市场消失。因此5年前,国内产品的技术根基是很浅的,基本都只是寄生于微软的平台和开发技术至上,对于大型应用的支撑力度是有很大限制的。
   这几个主要指标的评判,让我在2004年,得出了国内的产品和国际产品有20年的差距。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3 页123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