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GF1的套装镜头松下LUMIX G 20mm F1.7 ASPH是一支让人觉得很“麻烦”的镜头。它的麻烦之处并不在于...
20mm F1.7的相关特性与光圈测试
好了,看过镜头外观和性能参数后,我们直接进入画质测试阶段。我要坦白,虽然这是一枚松下镜头,但我更多时候是把它装载到奥林巴斯E-P2机身上去使用的。这一方面是因为我觉得奥林巴斯相机的操作比松下更加顺手一点(纯粹个人喜好),另外从画质上来看奥林巴斯E-P2的表现也要比松下GF1更强一点(主要是高感画质)。不过,最吸引我的是由于松下LUMIX G 20mm F1.7 ASPH是目前松下已经发布的几款M4/3镜头中唯一不带O.I.S光学防抖系统的镜头(估计是镜筒太饼干而无法塞下O.I.S部件),因此我只能靠奥林巴斯机身来弥补整套系统没有光学防震机构的缺憾。
但是,在之前的E-P2和GF1对比测试中我已经指出,虽然都是M4/3阵营的产品,但两款相机在对画面信号的处理上是不同的。同一枚松下LUMIX G 20mm F1.7 ASPH被安装在两个不同的机身上,松下GF1的对焦速度和效率就要比奥林巴斯E-P2更快更高一些。另外,很显然松下在图像处理上也对自家镜头进行了优化,所以拍摄同场景时,奥林巴斯机身使用松下LUMIX G 20mm F1.7 ASPH的话边缘会有可见的紫边,而松下的画面就没有这个问题。
F1.7 VS F5.6
由此,我们的画质测试还是要把松下LUMIX G 20mm F1.7 ASPH放在自家的GF1机身上进行。可怜上海这两天受北方强冷空气影响,一直阴雨连绵,我好容易在今天下午才等到天空止住了雨水。也顾不上等云开雾散,直接请DC评测编辑耀华DD带着GF1+松下LUMIX G 20mm F1.7 ASPH上天台去拍摄同场景下的样张。感谢耀华DD冒着严寒帮我带回来了这组在不同光圈下拍摄的松下LUMIX G 20mm F1.7 ASPH镜头对比样张。首先我先请大家观察上面那两张照片——画面左侧的是全开光圈F1.7时的画面,右侧则是F5.6的画面。这里主要是象大家展示本镜头在全开光圈时有比较轻微的暗角情况,但并不算严重(相反我还是比较喜欢这种程度的暗角,能够给纪实类照片带来一些特殊的味道)。
中央画质:
F1.7/F2
F2.8/F4
这里上下两组是松下LUMIX G 20mm F1.7 ASPH在F1.7(全开)以及按照光圈等比例收缩的F2-F2.8-F4-5.6-F8-F11-F16(最小)光圈下的画面中央对比。
我很难分辨出在这前四档光圈下,该镜头在照片中央部分有什么画质差异。让人非常高兴的是本镜头即使在全开光圈下,画面中央的画质也非常锐利(相机关闭了各类图像后期修饰)。在进一步收缩光圈后,我们一直要等到F11时才会觉得画面的对比度开始有些减弱,而在F16时中央画面的解析力才有比较明显的下降。
中央画质:
F5.6/F8
F11/F16
不过,在边缘画质方面,差异就显得比较明显了。
边缘画质(左下角):
F1.7/F2
F2.8/F4
在全开光圈和F2的大光圈下,松下LUMIX G 20mm F1.7 ASPH镜头边缘的成像是相对比较弱的。一方面是画面受到暗角的影像,边缘曝光显得不足,对比也不够;另一方面是成像偏软,而且有相对明显的色散。不过好在当光圈收缩到F2.8后画质问题马上得到了明显改善,而F4-F8下的边缘画质显然是完全能够令人满意的。这种良好的状态依然能保持到F11以后才会重新出现一定的下降,F16的边缘画质再次出现劣化但程度比全开光圈时要好。
边缘画质(左下角):
F5.6/F8
F11/F16
考虑到M4/3(也包括4/3)体系的像素密度与镜头最小光圈衍射问题,我们通常会发现这类系统的最佳光圈会比135系统来的早一点,而最小光圈通常也不会太小。这种特性对于GF1或者E-P2这样的机型来说其实是有利的,而我们普通消费者通常也会比较偏爱在大光圈下拥有较高画质的镜头。松下LUMIX G 20mm F1.7 ASPH镜头的最佳画质光圈应该在F5.6-F8之间,考虑到M4/3规格的景深特性,我们建议即使是拍摄风光,该镜头的光圈也不宜小于F11。
我其实在稍早的上周六已经拍摄了一组松下LUMIX G 20mm F1.7 ASPH+奥林巴斯E-P2机身的各档光圈对比,但最终发现在最大光圈下还额外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紫边。考虑到测试原厂镜头还是应该装在原厂机身上才合理,所以那组阳光明媚的对比图片只能作废了。这类放出两张小图,画面左侧依然是F1.7的全开光圈,可以看到有一定的暗角现象存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