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GF1的套装镜头松下LUMIX G 20mm F1.7 ASPH是一支让人觉得很“麻烦”的镜头。它的麻烦之处并不在于...
什么是我真正想要的M4/3镜头
到这里,我可以冒着被人指责为“松下枪手”的风险(其实无所谓了,我很多年前就是奥林巴斯的‘炮手’了)再次大声说:松下LUMIX G 20mm F1.7 ASPH这枚镜头是O/P两家M4/3产品发布以来所推出过的最佳镜头——至少是我心目中的最佳。不过,真正能够彻底解放这支镜头,发挥它产品特性的却不是松下GF1机身而是奥林巴斯E-P2。所以,这个事情就正如我开篇时所说的“麻烦”起来了:指望松下或者奥林巴斯能够联合推出一个这样的奥林巴斯机身+松下镜头的销售套装显然是不现实的,那么如果我想要得到这个组合的话,就不得不分别去买两套产品,然后凑成这样一个O/P组合。
事实上,我已经听说有E-P1用户托人去日本买回目前价格大跳水的松下GF1+松下LUMIX G 20mm F1.7 ASPH套装回来,然后把松下LUMIX G 20mm F1.7 ASPH留下给E-P1用,再把GF1机身抛掉的事情出现了。由于单买一支松下LUMIX G 20mm F1.7 ASPH的价格很高,这种“买回套装再拆卖机身”的做法居然能为想要这枚镜头的用户剩下不少银子。
扯远了,其实从松下LUMIX G 20mm F1.7 ASPH身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未来奥林巴斯和松下应该为M4/3开发怎样的镜头。首先,他们的体积一定要足够小巧;其次,他们的画质虽然没有要求作到堪比徕卡或者ZD银圈的水准,但至少也要拿得出手——本镜头至少在全开光圈时的中央画质还是非常出色的;第三,镜头要么是大光圈设计要么带光学防震要么能利用机身防震——这一点对于奥林巴斯来说不是问题,松下可要想办法再努力些了。
我在这里列出了松下与奥林巴斯M4/3现有镜头的官方页面地址,不过很遗憾,松下方面虽然多一点但其实也就四五款镜头可选,奥林巴斯更加可怜,只有期待明年1月份两款新镜头9-18与14-150能够顺利上市。不过,奥林巴斯好在还有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完备的4/3镜头群在后面给两家的M4/3撑腰,当然,你得负担得起4/3镜头的价格(包括售价不菲的原装转接环)和重量。
http://lumix.panasonic.cn/products/lumix_g/more-camera-lens.html
我自己其实并不太在意M4/3镜头的焦段是否齐备。由于我自己已经拥有了大型的135器材,所以M4/3器材在大部分情况下只是作为辅机或者某个焦段、某种应用的补充而携带的。所以我可能会特别喜欢松下LUMIX G 20mm F1.7 ASPH这种通用性很强,可以随身带且不占地方的大光圈饼干头,也有可能会比较欣赏奥林巴斯明年的那支超级小的9-18超广角——而松下的7-14就显得太大了一点。当然,奥林巴斯明年要出的另外一支14-150也是值得我关注的镜头。考虑到奥林巴斯机身在高感光度画质上迅猛提高,再加上机身防震技术,我也难保在未来某一天抛下目前主力使用的135器材,而只用一台E-P2 + 松下LUMIX G 20mm F1.7 ASPH + 14-150的一机双镜组合出门旅行去了——这套组合是那样轻便,画质却并不会135规格的DSLR差多少!
http://www.olympus.com.cn/product/pendigital_acc.aspx
我之前就说过,M4/3规格在画质上和表现力上的确可能比不上135全画幅机种,在便携性上又的确比不上消费类DC。但是凡事都有正反两面的,前面这两个“比不上”正好从反面说明了M4/3规格在画质和体积上达到了一个我们可以接受的平衡点——且在扩展性方面又远远优于适马DP1/2这类固定镜头APS-C机种。即使目前理光出了CXR这样的连镜头带CCD一起换的怪机器,但我想在价格成本上可能还是M4/3更有优势。
所以,再次呼吁一下,作为一个我很看好的相机规格,请松下和奥林巴斯的朋友多多努力再拉几家机身、镜头、CCD生产厂商“下水”吧!我多么想要看到在明年这个时候,一套机身由奥林巴斯推出、镜头由松下或者适马提供,感光元件由富士或者柯达设计生产的M4/3新机出现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