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经济危机的角度探索多媒体音箱

互联网 | 编辑: 陈家鑫 2009-12-15 00:00:00原创 一键看全文

多媒体音箱发展的不利因素

在发展期间,国内多媒体音箱经过多次洗牌,有很多坚持不住的音箱厂家倒下去了,而接着又出现了不少新生派。不过国内发展缓慢的多媒体音箱行业,仍然纯在不少弊端就像经济危机中纯在的隐患一样。

国内多媒体音箱行业,乃至全国的制造行业,大多都是沿着一条老路走,等别人去开拓新道路,换句话说就是没人愿意创新,很多厂商都是静观其变,市场中突然出现新卖点了,或者有厂家挖掘到新发展趋势了,好了,大家一窝蜂似的都来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冲击波,曾经的老牌音箱厂商,不思进取一味抄袭,得到的结果只能是由大到小,最后消声觅迹。另外,别人研发出的新技术,竟然很多厂商拿来抄袭改个新名字就是自己的,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不过这里三诺音响还是要赞扬一下的,在国内抄袭成习性的年代,三诺勇于开辟新道路,为目前的音频领域开拓了不少新土地。而三诺推出,推广之后,经过一些老牌厂商或者是大牌厂商更加发扬光大,这也是比较好的现象。

开辟挖掘到新技术,新亮点却得不到支持与鼓励,反而得到的是恶意竞争所产生的互相攻击,互相谩骂现象。也就是说国内多媒体音箱的行业内发展就是谁也不能好。在推出新技术或者新卖点时,很多来自其他厂商的“枪手”在网站或者论坛里仅发自对新技术的片面看法,对其缺点放大般的点评,这种环境下,谁还愿意去创新呢?

另外,国内的很多音箱厂商老是把消费者当无知,当傻瓜看待,尤其是很多新生派的音箱厂商。制作噱头当卖点,欺骗消费者,损人不利己。其实这点在国内其他制造业也是很普遍的现象了。然而国内的监管制度不严,更是让这些喜爱投机倒把的厂商能锦上添花,各种噱头各种欺骗,导致多媒体市场乃至国内其他行业的零售市场局面非常混乱。举个例子,之前的地面增压技术本来是出现在一些中端或者高端音箱产品,而目前却被流行为低端价格产品中,地面增压是一个对低音发挥相当有利的音频技术,设计起来也不是像低端产品那样简单,低端音箱出现的地面增压,依我看也不是地面增压,只不过是把低音单元换个方向罢了,所以消费者朋友们在购买音箱时不要认为低音单元向下就一定好,要想听档次高的低音,还是得看低音单元的口径还有其声学设计是否对低音有益。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