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鹅湖》谈老柴音乐的“戏剧性”
在上一篇文章中,笔者谈了一些现场音乐会中乐器的音色和格里格/穆索尔斯基/谭盾作品的曲风问题(点击查看),今天笔者谈谈柴科夫斯基音乐中的“戏剧性”和现场即兴演奏表演艺术。
音乐会:四幕芭蕾舞剧《天鹅湖》
地点:北大百年讲堂
时间:2009年1月10日
关键词:美轮美奂的舞台艺术;老柴音乐中的“戏剧性”
柴科夫斯基的音乐是无数古典爱好者入门必听的作品,在描述其作品风格时,一般都会用到“戏剧性”一词,其经典的3大芭蕾舞剧音乐(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自不必说,在其钢琴协奏曲、交响曲等其他音乐体裁中这种“戏剧性”也有着很强的体现,就拿脍炙人口的《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来说,时而热情奔放的钢琴独奏、时而婉约伤感的弦乐协奏,交织着一种强烈的戏剧冲突;《第六"悲怆"交响曲》末乐章中,戏剧冲突更是达到了癫狂和阴郁的极致,这些都是作曲家极端情绪化、忧郁敏感性格的体现。
芭蕾舞剧《天鹅湖》谢幕
看现场版的芭蕾舞剧《天鹅湖》,除了能享受到美轮美奂的舞台效果和精彩的芭蕾舞之外,还能结合剧情的发展、舞者的表演,共同印证老柴音乐中的“戏剧性”,切身体验到戏剧作为综合艺术门类独特的魅力。如果抛开现场演出,单纯听唱片,固然也能体会到旋律的优美,但会缺乏综合的画面感,难免美中不足。
芭蕾舞剧《天鹅湖》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
芭蕾舞剧《天鹅湖》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
老柴音乐中的“戏剧性”通俗的来说,就是旋律跌宕起伏,很是“热闹”,如果表现在唱片录音中,那就是庞大的动态范围(音乐中不失真的最大响度和最小响度之比),此类唱片往往是测试器材动态表现和瞬态表现的利器。
《天鹅湖》经典版本之一 罗斯特罗波维奇版
罗斯特罗波维奇(Rostropovich) 指挥柏林爱乐版的《柴科夫斯基 "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三组曲》(Tchaikovsky 3 Ballet-Suites)是DG大禾花系列中的名盘,由于录音出色、动态凌厉,在表现老柴音乐中的“戏剧性”方面堪称典范,笔者强烈推荐,附上该唱片的APE下载地址: http://www.verycd.com/topics/4226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