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不等式:能力≠应用≠有效

互联网 | 编辑: 杨剑锋 2006-07-21 13:09: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信息化不等式”可以表示为:“能力≠应用≠有效”,具体是:在信息化发展中,能力建设的水平不等于应用水平,信息能力被应用的程度不等于产生实际的效果。

  在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化不等式”具有普遍意义。信息化建设是为了应用,应用是为了出实效。然而,我们投入大量资源建成的信息能力,不一定能够得到充分应用;而应用了信息通信技术或已建成的信息能力,也不一定获得实际的绩效,如何以用户为中心,以应用为导向,提高信息化实效,关系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能力不等于应用”。这里的能力,是指基于信息通信技术建设起来的信息化能力及其就绪状态,通常人们用各类信息化能力的就绪指标来反映;而这里的应用,是指人们利用已建成的信息能力的情况。能力与应用之间的差,往往表现为已建成能力的闲置和应用得不充分。

  例如,过去长期以来,我国信息基础设施是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信息能力建设成为当时信息化的主要任务。但随着连年巨大的资源投入,我国信息基础设施有了长足发展,在不少地方出现了通信资源严重闲置的现象。另有一些地方政府不顾当地的环境条件和用户需求,建设了在线业务功能较强的网站,却没有多少用户使用。至于重复建设问题,更是一直困扰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顽症之一。这都是“能力不等于应用”的明证。

  “应用不等于有效”。信息通信技术或已建设起来的信息能力,不用肯定不行;但即使应用,也存在着一个如何应用的问题,应用不当,同样不能取得实效。而且,这里的有效,指的是用户对应用的绩效评价。

  例如,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许多企业投入较多,拥有一定程度的信息能力,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但由于在应用中并没有与业务有机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没有与企业运营融为一体,信息化的投入不仅不能提高企业竞争力,反而形成新的浪费。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