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IT的热门和冷门职业

互联网 | 编辑: 杨剑锋 2006-07-24 14:36: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就业难!就业难!这几乎年年喊,年年谈的话题。但是大学生就业关系国计民生,因此也就常说常新。学校大规模扩招带来的就业问题已经凸现,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尤其严峻。   在西方,失业率在西方被称作痛苦指数。而如何避免大学毕业生陷

  供需错位

  就业难,IT行业无需求?

  在北京市人事局今年发布的《2006年引进非北京生源本科毕业生紧缺专业目录》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计算机软件等专业榜上有名。IT类专业在14个紧缺专业中占了4席。此外,根据中华英才网的调查,在上海和广州,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类职位数量分别占到全部职位的20.68%和20.18%。

  据智联招聘和前程无忧等招聘机构数据显示,截止到6月底,IT行业的职位需求总数为84382,与年初的5万多职位需求量相比,在一个月中整个IT业职位数增长了近三万个。  而在毕业生数量上,从总体上看,计算机专业是全国最大的专业,现有771个学科点。总共有44万多名在校学生,居各专业第一位。

  一边是大城市对IT人才的迫切需求,一边是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人数的庞大供应。但是这两者却没有形成买方和卖方的和谐对称。

  学生就业颇多困惑。中央民族大学的小树去年毕业,但是今年才找到

  工作。“轻松的工作工资很低,工资高的工作却很累。计算机的方向很多,竞争很激烈,想找到完全适合自己的方向不容易。”小树说。昆明理工大学的小胡有着同样的困惑:“大公司感觉我们基础不够扎实;小公司讲究实效,看我们实际动手太少。”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一位已经工作两年的毕业生的观点更为直率:“理想中的工作和现实中需要的差距很大。说白了,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到了社会中没啥用处,一切都得从头学。”

  而用人企业又太功利。IBM大中华区人力资源部人才与学习总监邝懋功也说:“毕业生比非毕业生的培训成本要高很多,而且他们在短期内对公司的回报很少,所以相对来讲短期内成本很高。”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原玉玲强调:“毕业生素质都不错,但是在经验上还有不足。这些新进员工主要是做技术支持,客户服务的,需要很强的沟通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而他们在这方面还有待提高。”

  而其实,IT行业很缺人,但是企业并不会觉得毕业生月薪便宜就用毕业生。对企业而言,月薪3000元和3500元并无区别。关键是毕业生的管理成本很高,包括培训,心理辅导和过渡成本等多个方面。企业不会盲目去补充不符合自己条件的毕业生的,他们变得更有功利性,要求新员工上手快,且不看其能否带来长期价值,而先看能否带来短期价值。

  而造成这种供需错位的原因,大家众口一辞地指向了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国内某门户网站一项最新在线调查显示,1500多名被调查者中,55%的人认为是教育体制不适应社会需求,只有10%的人认为是人才过剩或大学生眼高手低,造成大学生就业难。

  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传统教育模式越来越遭受到企业的拷问。东软人力资源部部长李印杲告诉记者:“东软现在最缺的是高级技术人才,比如系统架构师、设计师和咨询顾问等。同时拥有技术经验和良好外语能力的人才是最受欢迎的。现在的毕业生数量很大,但是能同时满足这两种素质的优秀人才并不多。我们更需要的是能迅速上手的人才,但是高校实行的是一种普遍性的教育,这和企业要求精工于某一领域的要求是有距离的。”

  欧特克公司全球副总裁高群耀也说:“今天在我们信息产业里面特别强调的是创意或者是创新精神,要不断地产生奇思妙想。但是,我们在和一些毕业生沟通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思想比较保守,这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体制也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

  说起学生素质的培养,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林颐老师感觉有一些遗憾:“我们的毕业生在学习环节是不错,但是在专业基础能力上的磨练方面还比较浮躁。过去老师会带着学生做项目,但是现在老师们对学术研究太过关注了,这影响了学生的实践机会。另外,学校没有建立起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这也导致高年级同学的社会实践的缺乏。”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