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报告发布方回应质疑:网瘾不以时间定

互联网 | 编辑: 2010-02-10 17:04:49转载 返回原文

北京晚报报道 上周,一份《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2009)》经由媒体的广泛报道引发不小的争议。

北京晚报报道 上周,一份《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2009)》经由媒体的广泛报道引发不小的争议。这份由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发布的报告称,目前我国城市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的14.1%,约为2404.2万人。也正是这一惊人的数字,引来了诸多批评,记者在网上看到,很多网民言辞激烈:“每天上网135分钟就是重度网瘾,那我们编程的每天电脑前10小时的人算什么级别的网瘾?”“整篇报告有点自欺欺人的感觉,一路用了网瘾这个词,到最后却用引号把网瘾这个词解释了一下说这个词是个新词,还在探讨。拜托了,整篇报告用的不能再用了,都铁板钉钉的词最后这么补充,那这个报告的基础就站不住脚还说什么说啊。”还有的网友干脆调侃起来:“我记得有一年暑假我每天打球4个小时,看来我是重度球瘾了,要抓去电击了。”

针对社会各界的质疑,记者采访了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研究部副主任刘小奇,他也是这个调查报告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网瘾者”有七大特征

记者:构成网瘾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刘小奇:根据美国科学家的研究,“网络成瘾”或“病态网络使用”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也就是说,“网瘾”最明显的特征并非其上网时间长短,而是网瘾者个体的社会性以及心理性的损伤。“网瘾者”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耐受性逐渐增强。即上瘾者要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才能获得和以往一样的满足;

(2)出现戒断症状。如果一段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不上网,就会变得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时刻担心自己错过什么;

(3)上网频率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高,且上网时间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长;

(4)企图缩短上网时间的努力总是以失败而告终;

(5)花费大量时间在与互联网有关的活动上,比如安装新软件、整理和编辑下载大量的文件等;

(6)上网使其社交、学习、工作等社会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7)虽然能意识到上网带来的严重问题,仍然继续花大量时间上网。

《报告》所使用的调查问卷是在以上七个标准特点的基础上设计而成,用以判断被调查者是否已经构成网瘾,并评判其网瘾程度。

本次调查使用了组合型的“或然”题项,分步评判被调查者是否构成网瘾。调查中设置了一个对网瘾评判标准的前提条件(构成网瘾的必要条件):上网给青少年的学习、工作或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带来不良影响。在这一问题被给予肯定回答的前提下,继而判断被调查者是否满足以下三个条件:(a)总是想着去上网;(b)每当因特网的线路被掐断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上网时会感到烦躁不安、情绪低落或无所适从;(c)觉得在网上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快乐或更能实现自我。如以上三个问题中,至少一个问题的答案为肯定,则判定被调查者属于“网瘾青少年”。

网瘾轻重不以上网时间为标准

记者:网瘾的轻重程度是如何判断的?

刘小奇:网瘾程度的轻重并不是以上网时间来判断的。调查问卷对于网瘾程度的测量方法是:在判断网瘾第二步的三个充分条件中,满足的条件越多,那么其网瘾的程度也就越深。即:在被调查者肯定上网对其学习、工作或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带来不良影响的前提下,如只满足第二步三个问题中的1个,则认为其是轻度网瘾;如满足两个,则认为其是中度网瘾;如满足三个,则认为其是重度网瘾。根据分类以后的情况来看,重度网瘾者的上网时间往往比轻度或中度网瘾者的上网时间要长,但时间并不是判断网瘾轻重程度的根据。

而对于用以上条件判定的非网瘾者,调查给出了判定其是否构成网瘾倾向的评判标准,即:在被调查者不满足构成网瘾的前提下,如以下两个问题均得到肯定答案,则认定其有网瘾倾向。(a)实际上网时间往往比自己预期的时间长;(b)向亲人隐瞒自己的上网时间。

下一页 特殊行业从业人员不算网瘾

特殊行业从业人员不算网瘾

记者:从事IT等特殊行业的工作人员每天花大量时间在网络上,这些人算不算网瘾?

刘小奇:以上已经表明,判断被调查者是否构成网瘾的条件并非是上网时间,而是上网对被调查者本人的心理以及其社会功能的影响。IT从业人员每天虽花大量时间在网络上,但这属于工作和学习需要,属于正常的利用网络途径获取信息。只要上网并未对其心理和社会能力造成损害,则不能认定其构成网瘾。

先判定网瘾再计算上网时间

记者:每天上网时间135.5分钟为重度网瘾,这一数字怎么计算出来的?

刘小奇:调查报告中提到:“重度网瘾青少年平时平均每天上网时间为135.5分钟,比所有青少年网民每天上网时间的均值(80.2分钟)多出55.3分钟,是无网瘾倾向的青少年网民每天上网时间(72.7分钟)的近两倍。”这是根据满足调查问卷中“重度网瘾”条件的青少年所计算出来的上网时间,即问卷中首先需要青少年回答“上网是否对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如果给予肯定答案,则继续回答三个问题,(a)总是想着去上网;(b)每当因特网的线路被掐断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上网时会感到烦躁不安、情绪低落或无所适从;(c)觉得在网上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快乐或更能实现自我。三个问题都是肯定答案后判断其为重度网瘾者,随后根据这些重度网瘾者的上网时间测算出的“135.5分钟”。

《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2009)》观点摘要

■目前,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约占14.1%,人数约为2404.2万,这一比例与2005年基本持平。在城市非网瘾青少年中,约有12.7%的青少年有网瘾倾向,人数约为1858.5万。

■18-23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15.6%)最高,其次为24-29岁的网瘾比例(14.6%)以及13-17岁的网瘾比例(14.3%)。与2005年相比,13-17岁年龄段的网瘾青少年比例有所下降,18-23岁年龄段的网瘾青少年比例有所上升。

■我国城市男性青少年网民中的网瘾比例比女性青少年网民中的网瘾比例高出5.6个百分点,但男性青少年网民的网瘾比例较2005年稍有下降,女性青少年网民的网瘾比例较2005年稍有上升。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城市,网瘾青少年的比例高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特大发达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的网瘾青少年比例仅为8.4%,而边远欠发达城市的网瘾青少年的比例则高达14.8%。

■自我评价学习成绩越不好的在校学生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越高。认为自己“成绩较差”的学生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达到28.7%,认为自己“成绩一般”的学生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为14.5%。而自我评价“成绩很好”和“成绩较好”的学生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均在11%左右。

■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平时(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间约为80.2分钟,其中近六成青少年网民平时上网时间不超过1小时,但重度网瘾青少年平时平均每天上网时间为135.5分钟,是无网瘾倾向青少年平均每天上网时间(72.7分钟)的近两倍。

■网瘾青少年主要是“网络游戏成瘾”,其次是“网络关系成瘾”。近一半网瘾青少年(47.9%)把“玩网络游戏”作为其上网的主要目的并且花费的时间最长,属于“网络游戏成瘾”;13.2%的网瘾青少年在 “聊天或交友”上花费的时间最长,属于“网络关系成瘾”。

■网瘾青少年和非网瘾青少年在上网目的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网瘾青少年中选择以“玩网络游戏”为主要上网目的的比例(47.9%)远远高于非网瘾青少年中选择这一选项的比例(21.1%);而非网瘾青少年中以“学习和工作”(45.5%)为主要上网目的的比例则显著高于网瘾青少年(31.5%)。

■在以“玩网络游戏为主要上网目的”的网瘾青少年中,38.1%“参加过网络游戏公会”,而在以“玩网络游戏为主要上网目的”非网瘾青少年中,只有17.7%的人参加过。并且,“参加过网络游戏公会”的网瘾青少年中,72.0%认为“参加网络游戏公会后,上网时间增加”,而“参加过网络游戏公会”的非网瘾青少年中,这一比例为52.0%。

■网瘾青少年对不良行为的容忍度较非网瘾青少年高。如在非网瘾青少年中,有66.5%认为“打人”这一行为“绝对不可以”,而在网瘾青少年中,只有48.4%认为“绝对不可以”。

■超过半数(50.9%)的青少年网民使用过手机上网。有超过六成(60.4%)的网瘾青少年使用过手机上网,而非网瘾青少年中使用过手机上网的比例只有49.4%。

■网瘾青少年中“平常不主动与人交往”的比例显著高于非网瘾青少年。在非网瘾青少年中,有29.1%的青少年“平常不主动与人交往”;而在网瘾青少年中,这一比例达到38.0%。

■网瘾青少年更难与周围的人相处好,但也有自己的朋友圈子。对于“我很难与周围的人相处好”这一描述语句的符合程度,网瘾青少年的平均得分为2.71,非网瘾青少年为2.26(总分5分),两者差异显著。对于“朋友在遇到困难时经常找我帮忙”这一描述语句,网瘾青少年的平均得分为3.78,非网瘾青少年为3.81,两者的差异则不显著。

■网瘾青少年与非网瘾青少年在家庭结构和家庭氛围上有显著差别。在网瘾青少年中身处单亲家庭的孩子比较多,尤其是与母亲共同居住的单亲家庭孩子;网瘾青少年往往与家长缺乏交流沟通、或者互相不能理解,且父母之间的不和谐也对青少年有影响。

下一页 网友与原声回放

网友原声回放

网友 “爱与梦的边缘”:这份调查是针对哪些地区、哪些人进行的?我对这份报告的真实性抱有怀疑。另外,已经18周岁以上的人为什么会被列入调查范围? 难道成年人连自己上网娱乐的权利都没有了吗?能否认定是你们刻意扩大范围?再者网络成瘾是什么定义?我每天玩3个小时就算网络成瘾了吗?“将近半数(48.8%)的青少年网民认为‘设立国家级网瘾预防和救助中心’也是非常必需的” ,我特意走遍互联网上各大论坛,没有见过一个同意这种观点的,相反很多网民对此都是怨声载道。

网友“猪-公子”:我一天上班8个小时,8个小时都要上网,要不没办法工作。哎,苍天啊,我又被网瘾了……这样的话我是不是可以申请职业病鉴定和补贴啊?

网友“传说中di蝴蝶”:我上班8小时全在网上工作(当然会有很多时间是和工作无关的啦),下班基本上网3至4小时(看电影,听音乐),12小时×60分钟=720分钟,我应该属于神仙都救不了了吧。

网友“妖妖”:我从头找到尾,没发现所谓的百分之多少的两千多万网瘾青少年是以什么标准划分出来的。我平均每天上网14个小时,不分平时和周末,不打游戏不看电影不听音乐,基本不和人聊天,这算网瘾不?

网友“博文懿瞳”:网瘾的标准是什么?这份调查报告虽然很全面,但是我没有看到关于网瘾的标准在什么地方,没有标准的话怎么界定一个人是不是有所谓的网瘾?如果是病的话,总得有个诊断标准,如果单以时间来衡量肯定是荒谬的。如果是网瘾治疗机构给出的标准,那也就很有可能涉及到商业利益,也是不可信的。

网友“超级牛”:135.5分钟就属重度网瘾?这个标准是谁制定的?怎么制定的?

网友“山西白菜”:一个词的出现势必会有其背后的广泛应用,但是一个词的贬义和褒义却在不同立场上有着天壤之别。因为一些无所事事的所谓教育家所谓专家的不负责任的言论导致被利用和处于迷茫的家长群体盲目的对教育进行了“戒”的决定,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剧,更是一个令华夏儿女汗颜的现状。我们的教育究竟怎么了,为什么明摆着和常理相悖的言论能够导致对青少年施以如此这般的毒手?为什么家长这么容易被欺骗?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