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次那篇《测试前的Athlon 64技术分析》中,我们将Athlon 64的技术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分析介绍,这篇文章我们将继续介绍Athlon 64的芯片组,为后面的测试部分做一个铺垫。
Athlon 64的第二部分
在上次那篇《测试前的Athlon 64技术分析》中,我们将Athlon 64的技术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分析介绍,这篇文章我们将继续介绍Athlon 64的芯片组,为后面的测试部分做一个铺垫。前几天有1位兄弟在QQ上问我,为什么评测到现在还没出?我只有一五一十地袒露内心的一些苦衷,这将写在这篇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对于这次评测,我们职能用无奈来形容。不过,我们希望我们的评测并没有迟到,因为我们具备了更宽广的全面性。ok,让我们先开始Athlon 64之旅的第二部分:Athlon 64主板芯片组介绍。
A64坐骑之K8T800
作为AMD的最佳芯片组合作伙伴,VIA早早地准备了支持的芯片组以恭候Athlon 64处理器。K8T800芯片组是其K8平台的未来主力成员。VIA未来K8芯片组的扩展面很大,不管是Athlon 64还是Opteron,桌面版移动版或者服务器版,它都提供了相应的产品。VIA誓夺Athlon 64市场。
K8T800采用了普通的双芯片结构,由北桥芯片K8T800和南桥芯片VT8237组成。其中北桥的结构很简单,由于Athlon 64内部已经集成了内存控制器,所以北桥芯片就只集成了AGP控制器。有的芯片组为了简化,许多都做了单芯片结构,但VIA仍延续了常规的设计。
在北桥与处理器之间,VIA架设了一根频率为1.6GHz,16-bit的HyperTransport总线,达到了6.4GB/s的带宽,达到HyperTransport最高端的配置。
而南桥部分,VT8237已经在KT600、PT800等测试中被广泛介绍过,这里就不多浪费笔墨了。总体来说,VIA这次的K8T800还是一款中规中矩的产品。其并没有注入什么炫耀的功能,而是依靠自己在IC领域强大的研发实力,来使K8T800成为完全的VIA全套解决方案。
A64坐骑之nForce3 150
NVIDIA在nForce2之后已经在Athlon这片市场有了相当的知名度和开发经验,对于下一代主流产品Athlno 64,NVIDIA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时机。有真实性颇高的一条新闻显示NVIDIA未来将会推出一款支持Prescott处理器的主板芯片组nForce5,但Athlon市场仍为未来NVIDIA所开发的重点。这一点在未来几年都是肯定的。这次NVIDIA针对Athlon 64的不同产品也开发出几款不同的产品。其中包括支持Athlon 64处理器的nForce3 150、Athlon FX/Opteron的nForce3 Pro150以及支持多路Opteron的nForce3 Pro250等。
和K8T800所不同的是,nForce3这次采用了单芯片结构。将AGP部分与南桥部分进行整合。这样可以减少从北桥到南桥的数据传输延迟。其中nForce3延续了NVIDIA一贯张扬的创新理念。nForce3在单芯片下也有着相当丰富的功能。
nForce3 150由5个部分组成,包括符合AGP 3.0规范的AGP 8X单元、PCI v2.3接口单元、NV MAC网卡单元、USB 2.0接口单元以及HyperTransport总线单元。它的HyperTransport总线带宽为3.6GHz。
其中AGP部分支持目前相当成熟且普及的AGP 8x标准,不过这里NVIDIA充分地利用自己的优势。nForce3的图形接口单元是充分为NVIDIA自己的专业级显卡Quadro FX所充分优化的。这一点恐怕可以促进两者的市场发展。目前Quadro FX目前在市场上颇受欢迎,不管是速度还是实际的渲染效果都相当令人满意,如果nForce3的优化可以达到某个幅度的话,那可以拉开Quadro FX与FireGL的性能差距,增强专业图形的效率。
磁盘方面,nForce3 Pro并没有集成S-ATA控制器,而是集成了3通道6接口的ATA/133控制器,而且支持RAID 0/1/0+1。没有支持S-ATA是当初研发时的一个保守举动。不过主板厂商完全可以独立挂接S-ATA控制芯片来提供支持。
网络方面,和nForce2相比,nForce3在表面上有所倒退,只集成了一颗10/100M的网卡,这比起nForce2的Dual Net确实要平凡一点。不过在网络功能方面,nForce3看起来更要Professional。具备流控制、传输优先级、网络唤醒、网络引导、能源管理、网络管理以及ASF(Alert Standard Format)反黑客等等。
整体来说,nForce3 150在单芯片以及一些功能上的独特之处是相当出色的。这使它的定位获得了一个台阶的提升:企业级的专业图形工作站。当然如果nForce3 150仅仅是初级的,而支持Opteron/Athlon FX的nForce3 Pro 150则更适合这个位置。
A64坐骑之SiS755
SiS这次又卷土重来了。继在800MHz的Pentium 4上,SiS发布了多款针对不同市场的芯片组后,对于Athlon 64这个潜在的市场,它自然不敢怠慢。这次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来自SiS的SiS 755芯片组吧。
SiS 755和VIA的K8T800一样,为双芯片结构,由SiS755南桥和SiS964北桥组成,当然也可以和SiS963/L组成。其主要特性还是不变的。北桥方面,SiS755只集成了AGP控制器和HyperTransport桥路。其中支持AGP 8x规格,支持快写模式。在HyperTransport方面,支持最高800MHz的频率以及16-bit的数据位宽,最高带宽可以达到3.2GB/s。
南桥方面,这次SiS655FX使用了SiS最新的南桥芯片SiS964。较于前作SiS963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另外S-ATA的支持,它支持双通道的S-ATA,符合S-ATA 1.0标准。另外,它还支持软件级别的S-ATA RAID,包括了RAID 0/1以及JBOD。这使得SiS最新芯片组的磁盘能力不输于Intel和VIA的同类产品。另外,SiS 964包括了目前最新南桥芯片所普遍支持的功能,包括8个USB 2.0接口;10/100MB自适应以太网以及HomePNA 2.0 MAC,可以依靠外部PHY芯片进行扩展功能;支持6声道AC’97 v2.3规范;支持2个ATA/133接口。不过SiS964并没有像SiS 962/963那样整合IEEE 1394功能,这个设计相当实用。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
连接南北桥,SiS采用了自己的MuTOIL技术,采用16-bit@533MHz,拥有1GB的带宽。另外,SiS655FX和SiS648FX一样,同样具备HyperStreaming技术,这个技术我们曾经多次讲到,所以就不在这继续讲述了。
另外,SiS的HyperStreaming功能也同样加入了SiS755中,HyperStreaming技术可以有助于改善系统整体性能的一项技术。有以前的文章我已经介绍的相当透彻,所以这里就不单独作出介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详见这里来获得更多的资讯。
整体来说,SiS755整合了SiS今年的一些独特技术,比如HyperStreaming技术,配备了最新的南桥芯片后,在功能上也和VIA的VT8237、ICH5/R难分高下。除了SiS755之外,SiS还会推出其整合Ultra256图形核心的SiS760,相信依靠其性价比的优势,其产品在市场上也是有可能崭露头角的。
A64坐骑之ALi M1687
ALi(扬智)这个名词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呢?在MaGiK 1之后,ALi已经沉默了3年之久,在这段时间中,ALi一直致力于USB控制芯片以及DVD解码芯片的研发,几乎让人忘了它在主板芯片组业务的存在。不过在Athlon 64上,ALi再次出击,有如其MaGiK 1首当其冲那样迅速地推出了其Athlon 64方面的产品:M1687。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ALi这次的产品可谓十年磨一剑,不过其多年沉默可能会让许多消费者对其的表现有些缺乏信心,让我们先来看看这颗产品的规模吧。
M1687由M1687北桥与M1563南桥组成,需要注意的是,M1687真正的芯片样子并非是上图那样,而是和上面那张宣传图里的芯片一样,神似AMD-8151,甚至有网站对此事进行了一番讨论,而在我们的评测中,我们也发现软件显示出AMD-8151。在经过向ALI询问后,了解到原来这款芯片是由ALI和AMD共同研发的,所以在有些方面有类似就不足为奇了。而ALI也表示在PCI EXPRESS方面用的是AMD的ID,所以在用软件工具看的时候,就显示AMD的名字。看看它的功能吧,和前几块分离式芯片组的北桥一样,M1687也只集成了AGP控制器和HyperTransport的桥端控制。其AGP部分支持AGP 8x。HyperTransport部分,为1.6GHz频率,16-bit数据位宽,达到6.4GB/s的带宽与处理器进行数据交换,而与南桥部分的HyperTransport部分为800MHz频率及8-bit的数据位宽,1.6GB/s的带宽。
南桥部分,M1563南桥芯片在主要功能上有些落后于前几款产品的南桥芯片,只支持6个USB 2.0/1.1接口,而且它不支持S-ATA接口,支持提供了双通道P-ATA/133的支持,不过在一些附加功能上,M1563倒有一些可取之处,它支持Memory Stick以及SD卡的控制器,可以在主板直接扩展其读卡接口,这一点倒是为SONY以及SD卡用户带来了许多便利。不过这方面的配件到底有几家厂商会予以提供目前还是未知数。
单从架构来看的话,M1687在主要功能上并不落后于VIA、SiS的产品,不过其南桥上吃了一定的亏,无法对应支持更新的功能是一个比较致命的弱点。不过好在主板制造厂商倒是可以发挥其长处,在PCB上寻找空位进行功能扩展,毕竟加装一块S-ATA的芯片并不用付出很大的代价。ALi一直以来在I/O方面的表现一直无法令人满意,不知道这次是否可以表现出不俗的实力呢?我们就一起拭目以待吧。
痛苦周期即将结束
一个痛苦周期的结束,评测报告即日放出
我们这次PCHOME的Athlon 64评测实在慢了别人不少。在测试中我们的确碰到了不少问题:首先就是评测处理器的寻觅,这次AMD公司全国范围内没有一颗Athlon 64处理器,其少数的几颗处理器都聚集在几家主板厂商中,几颗处理器犹如稀世珍宝那样被国内庞大的媒体群体疯狂争抢。我们PCHOME相当不幸地成为了这个部队的一部分。在联系了数家厂商未果之后,编辑一边咒骂着,一边继续寻找处理器,由于在“乞讨”处理器之时,已经有几款主板已经达到,甚至国内几家媒体已经慷慨激昂地推出了评测,我们无路可退。在数天之后,终于从AOpen那借来这颗来之不易的处理器。我们从没有如此对这颗处理器如此崇拜过,不是因为它的性能几何,而是它的珍贵。正由于无法在时间上抢得先手,我们只能讨论评测方案的改良。这次经过一番部署。我们最终决定以主板芯片横评的形式进行这次评测。VIA K8T800、NVIDIA nForce 150、SiS 755、ALi M1687,这四款芯片组总共8款主板成为了我们这次Athlon 64测试的主线。
由于测试数据的众多,我们还需要1-2天时间进行图表的制作以及文章的最终整理,对网友的期待换来的是无情的等待,这一点我们感到相当抱歉,希望网友能对我们继续充满热情,这才是我们最振奋的推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