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追述未来 机箱架构变革大事记

互联网 | 编辑: 潘轲 2010-05-07 00:00:00原创 一键看全文

为P4而生 2001年Intel CAG 1.0标准

在电脑诞生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PC机箱一直没有制造与设计标准,因为在当时性能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消费者唯一关注的是CPU频率,率先突破1GHz的Athlon震撼业界,接踵而至的频率大战使CPU一路飙升……转折点出现在2001年,这一年INTEL发布了Northwood核心的Pentium 4处理器,创造出在当时2.4GHz的巅峰频率,为了给这颗0.13nm制造工艺的发热大户一个“空调房”,Intel制定了CAG 1.0标准,机箱制造行业终于开始进入秩序的时代。

CAG的英文全称为Chassis Air Guide,意为“机箱空气引导器设计规范”,INTEL的官方中文名为《机箱设计指南》,是INTEL对于机箱内部散热设计的标准,这个标准并不是强制所有机箱厂商遵守,但因为INTEL在业内的影响力,CAG 1.0成为实际上的行业规范。

Intel CAG 1.0标准:http://cache-www.intel.com/cd/00/00/06/20/62085_62085.pdf

CAG 1.0标准诞生的背景是2001年的CPU频率大战,可想而知,这个标准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针对加强CPU散热制定的,例如针对CPU位的导风筒,前面板进风位等等。

在当时显卡功耗并不高,CPU正在狂飙频率的环境下,Intel的CAG标准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使机箱从闷热的铁壳子变成了散热性能良好的硬件空调房,缓解了当下之急,但是从长远看,CAG标准并没有考虑到显卡、主板、电源、硬盘等配件的散热,它仅仅针对CPU散热做出了优化,这一点注定了CAG标准沦落的命运,也为2009年的机箱设计大爆炸埋下了诱因。

CAG1.0规范给CPU设计了一个独立风道:在处理器对应的侧板位置开设一个6cm的导风孔。在内部有一个可伸缩的导风管和导风罩,罩在CPU散热器上方, CPU的散热器风扇通过导风管,直接从侧板外面吸入冷空气给处理器进行散热,加热后的热空气通过机箱后板上的8cm机箱风扇排出。

在CAG的规范中,之所以将导热管设计为可伸缩的,目的是为了调节与CPU之间的距离。这一点不仅对处理器的热性能,对其他组件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这个距离大于20mm,那么冷空气就会在到达CPU之前就散发了,CPU的散热就会受到影响。如果距离小于12mm,由于处理器接收到了大部分的冷空气,那么其他系统组件就不能得到足够的冷气流。
 

CAG标准制定了前进后出的风道,这种设计在当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得高发热的Pentiun 4 3.0E处理器能够稳定运作,这种风道架构即便在今天也足够集成显卡的平台使用。

 

继CAG 1.0标准之后,Intel制定了TAC认证,TAC认证是包括CAG/EMI等设计标准在内的认证体系,也就是说,如果想获得TAC认证,机箱必须按照CAG标准来设计。两者并不重合,也不是从属关系,我们可以认为所有通过TAC认证的机箱必须使用CAG标准来设计和制造。

INTEL TAC 2.0标准:http://cache-www.intel.com/cd/00/00/38/71/387155_387155.pdf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