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首先必须要将国内的MP3市场与国际主流的MP3市场区隔开来。国内MP3播放器市场从最初到现在才短短10年都不到的时间,却快速的经历了从萌芽时期到盛极一时的几百个品牌共存的局面再到如今的市场快速消退和大量的品牌和工厂倒闭或退出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内容盈利国内是否可行?
该文提到的观点中正方认为“高规格的硬件和后台的内容提供”将是提高电子书门槛的两个标准,不过我们也要反过来问,就目前的国内市场而言,靠内容盈利的模式到底是否可行呢?在目前国内,我们不妨将用户划分为“会使用互联网”和“不太会使用互联网”这么两类人群,其中前者绝大多数都生活在国内的大城市中,平日经常接触上网设备,也了解国内互联网的资讯获取渠道,目前国内通过网络获取新闻和资讯的渠道多种多样,几大门户、各类专业的垂直门户加上通过社区BBS以及Blog等等,这些资讯都是完全免费的,也正因为互联网的资讯日益发达,这些用户都减少了购买纸质媒体的计划,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笔者个人在学生时期由于获取信息渠道匮乏,一个月最多的时候要购买4~5本刊物,而现在靠着从互联网获取信息,每个月会购买的仅剩下了一本刊物。
而这样一个群体并不会完全停止对纸质媒体的消费,简单来说,纸质媒体同传统的CD一样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这是注重实时信息的电子内容所不具备的特色,对国内的消费者来说会有“一样要付费,当然会更倾向于买实体的产品”这样的观念,在观念上国内同国外主流消费群体的转变还没有接上轨。
至于另一个“不太会使用互联网”的人群,我们可以认为他们本身就是不太会使用电脑的中老年人,也可能是缺少接触网络机会的农村消费者,而这个群体在国内要占到很大一个部分,2009年4月工信部公布了中国网民的数据为3.16亿,换句话说假设中国目前还是13亿人口,那么就还有10亿人群不上网,但这10亿公民却可能是纸质媒体的用户,他们可能每天都需要看一份报纸了解一下时事,可要他们将手中的报纸换成电子阅读器,笔者认为为时尚早。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后台内容的提供就目前来说几乎不能成为限制企业进入该行业的门槛,换句话说,在中国要做电子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厂商还是纯粹在卖硬件,至于售后能赚多少钱,就不是厂商可以估计的出来的了。
而上文中作者提到的所谓中国某品牌电纸书使用高规格的E-INK电子墨水屏等问题,其实可以看到苹果最新的平板电脑iPad就没有采用所谓的电子墨水屏幕而是使用了IPS面板的液晶屏,苹果并不想让他们的产品变成一个单纯只能看书的设备。同样的道理,未来为了适应国内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入到电子阅读器的竞争行列中来,一定会有厂商转而开发使用液晶屏的阅读器并加入诸如可以“玩游戏”甚至是互联网网页浏览等功能,那么这样来看,其实目前国内一些MP3播放器厂商只要将自己4寸、5寸,甚至是7寸的MP4播放器略微进行修改,装个android系统再加上wifi模块,摇身一变就能进入市场并销售。
另外一旦工厂生产工艺成熟,未来也很可能会出现所谓上游的芯片与系统的设计公司的介入,专门为下游厂商提供自己开发的电子书规格,就如同当年MP3的泛滥一样,大家争相购买上游厂商的方案,然后再委托给工厂生产,打着所谓电子书或者平板电脑的名号,而最终却可能只是黄粱一梦,如同MP3一样面临泡沫破灭,企业撤退的结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