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世俗观念 3D误区与健康问题剖析

PChome | 编辑: 吕晔彤 2010-10-26 04:47:00原创 返回原文

我们认为概念上的误区是最要命的,就目前对外销售的3D电视所采用的时分法立体显示技术(即通过红外信号收发器+快门眼镜实现3D画面)来看,3D只是3D电视具备的一个重要功能,这个功能可以自行开启与关闭,也就是说当您想要看3D电影或3D节目的时候开启3D功能便可享受3D视觉(部

3D常见误区之一:3D电视只能看3D

每当我问身边的朋友有没有考虑去买一台3D电视看3D电影时,得到的答案几乎都是“买那电视干啥,又贵而且还只能看3D。”从日本第三方调研机构近期发回的抽查数据显示,超过70%的日本消费者认为,3D电视就是专门用来看3D节目或3D影片。这种看法同样存在于3D刚刚兴起的中国市场,而且其比例有增无减。

很多消费者都顾虑:买了3D电视那平时看2D节目怎么办?

我们认为概念上的误区是最要命的,就目前对外销售的3D电视所采用的时分法立体显示技术(即通过红外信号收发器+快门眼镜实现3D画面)来看,3D只是3D电视具备的一个重要功能,这个功能可以自行开启与关闭,也就是说当您想要看3D电影或3D节目的时候开启3D功能便可享受3D视觉(部分品牌的3D电视能自动识别3D信号进行切换),当您觉得有些节目没有必要看3D画面时亦可以切换至现在屏幕所看到的普通2D画面。

快门式眼镜的优势在于每眼接收到的图像都是完整的全高清图像

回头想想,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电视厂商宣传的信息过于简单,往往只提及3D电视而不说明3D只是一种功能,另一方的原因可能在于老百姓对电器产品的认知程度普遍不高。就像买微波炉一样,营业员介绍这个牌子的这个型号有XXXX功能,这是最先进的微波技术,其他品牌都没有的,结果消费者兜了一圈确实没发现哪家有类似的功能,于是就决定购买,结果回到家中一用才发现根本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用,而且小问题不少,所以我们国内消费者在购买电器时多数比较盲目,这才会让很多厂商不务正业,天天不搞技术研发就想着如何到处投广告,家电厂商就有很多这样的,故个人认为广告越多的牌子未必都能生产好东西。

3D常见误区之二:有3DTV就能看3D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气比较旺的电视论坛里,隔三差五会有因为冲动买了3D电视的朋友发帖求助,明明都按照正确的方式连接却无法享受3D效果。我们知道,正常情况下电视主要有3种用途,1.收看节目、2.播放Blu-ray碟片、3.连接 PC或游戏设备。要让这3种用途都能实现3D效果并不难。

3D电视买回家没法看3D

即将推出3D节目的国外频道

先解决收看3D节目的问题,电视台需要先用专业3D摄像设备进行拍摄,其次电视台要配备整套3D制作及传输设备并保证其传输带宽够大,且保证3D图像质量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最后,用户终端需要重新更换新的机顶盒,万事俱备之后电视节目调到播放3D节目的频道,再带上3D眼镜,长按开启3D按钮便可享受3D节目。

3D专用摄像机

高品质Blu-ray节目需要传输带宽对于有线电视来讲还需努力

再解决如何享受3D蓝光影片,这一愿望的实现需要您不单单购买3D电视和3D眼镜,同时需要购买另两样东西:3D蓝光播放机和3D蓝光碟片。不少人会有那么点上当受骗的感觉,可是如今许多外资品牌都将这4样3D蓝光必备的设备打包出售,而且价格比单独购买省下将近3000-4000元。原本就在家中使用功放并且已习惯使用HDMI连接功放进行音视频解码的朋友,需要注意3D蓝光播放机上是否有两个HDMI输出端子,这一设置是为了避免HDMI线材通过功放之后3D电视无法识别3D信号的问题出现。关于线材是否需要使用HDMI 1.4版本,个人认为目前来讲没有必要,因为目前所有3D蓝光播放机在播放3D时均是按24p模式播放的,这样对带宽要求大大降低(如果不明白可以点《掌握带宽计算公式识别虚标功能与参数》了解),甚至HDMI 1.1都可以完成3D视频传输。那什么时候应该配备HDMI 1.4呢,由于HDMI 1.4主要是针对QFHD(4K×2K)的标准以及3D传输的标准制定,这些制定主要是用在未来QFHD节目和3D广播电视节目中,所以将来如果您要收看3D节目或玩最新的3D游戏机的话,可能需要换一根HDMI 1.4版本的线材来支持Side by Side或者Top-and-Bottom等8种的3D节目播送格式。

Side by Side并列显示

Top-and-Bottom上下显示

最后解决如何连接3D笔记本及3D PC设备,曾经有网友问,新买的笔记本和电脑支持nvidia 3D,连接3D电视后是否可以有3D效果,我想NVidia官网的3D立体幻境的支持表格会给到您满意的答案。同样用HDMI相连就能享受nvidia呈现的各种3D游戏。

nvidia 3D对于各类机型的支持

3D常见误区之三:整体决定3D效果

之前说到,想看3D蓝光影片就需要整套3D家庭影院的设备(3D电视+3D眼镜+3D蓝光播放机+3D蓝光碟片)支持,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3D效果的好坏就要看整体设备性能怎么样,对于这个看法我个人并完全不赞同,理由是现在外资品牌的新品3D蓝光播放机其处理芯片其基础性能几乎相同。另一方面,虽然外资品牌都有各自的3D电视,但其配备的快门式3D眼镜却不尽相同,而且戴上后的效果参差不齐,高品质的3D眼镜很少被50Hz的家用灯泡影响,好的3D眼镜偏色少、透光度高,佩戴更舒适,但这些都只代表了在3D视觉的享受过程中是否舒适,顺畅,并不具备影响3D效果好坏的能力。

3D效果的好坏主要在于3D电视

所以,在排除前两者的可能之后,作为显示终端的3D电视承担起了3D效果好坏的大任。既然是3D电视,那么是否有什么关键性的因素可以让我们判断它3D显示优劣?答案是:有。根据日本3D产业相关研究结果来看,在相同客观条件下,决定3D显示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在于“单幅画面完整再现所需要的响应时间”,在这一点上,主动式发光的等离子明显要优于被动式发光的液晶,所以在我们之前对两者测试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3D等离子所展现的3D画面,更立体,更清晰,更具临场感和纵深感,而且开启96Hz之后几乎没有Crosstalk,这一切都是因为快速响应使得3D等离子可以在超短的时间内完成左右帧每一幅均以1920×1080的全高清分辨率快速再现,当然平板电视的纵深感的优劣也取决于电视机在色彩表现方面的层次感,不论对于2D还是3D电视,色彩表现力优秀的产品,其画面景深感也更强。反之,如果一台平板电视的画面看起来很平面化,那么我们也可以推断它的色彩表现能力不会很好。

3D液晶电视常见的Crosstalk串扰,3D等离子电视却几乎没有

当然,以上所说的只是在欣赏蓝光碟片时好坏主要取决于3D电视,未来中国也将逐渐加强3D广播节目内容,届时决定3D效果的因素除了3D电视本身之外,可能更看重的是3D节目源,包括了拍摄质量,后期制作时视频工程师对于3D画面的修正,比如:3D图像纵深感的校准,色彩和亮度的统一等等。不过个人觉得这还离我们有一定的距离,毕竟2010年国内才刚开始在重点城市普及数字信号传播。离3D成熟还有一段艰苦的历程。

3D常见误区之四:PDP功耗远超LCD

每次在论坛里看到XXX等离子与XXX液晶效果对比的帖子都难免不了一场口水战,而且战斗到后来往往都是各自拿对方的缺点作为攻击手段互相嘲讽。其中等离子功耗高就是一大杀手锏,当然这的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3D 液晶电视的功耗

然而,这一事实摆在3D电视上却又是另一回事。为何?这得从3D显示原理与3D电视成像原理两方面来讲。首先,在误区一中曾提到,目前的3D显示是基于时分法立体显示,要完成这种立体显示需要电视能够保证120Hz(左眼帧60Hz+右眼帧60Hz)以上的画面刷新率,也就是说要求3D电视的画面刷新率是原先60Hz的一倍,而功耗的区别就在这里。

PDP能快速再现整幅画面

对于等离子来讲如果要实现完美的3D画面,最关键的问题是画面再现速度,1/120秒钟每一幅每一帧要精确再现才可以形成完美3D电视,那么等离子方面是如何实现再现速度的加快?是通过提高发光效率减少氟化镁的发光量来加快速度,这是等离子的原理因为它是自发光的,而液晶不论是LED也好还是LCD也好都是靠背光提供光源,如果LCD为了加快它的反应速度的话,势必它的发光量要增加的(解释一下:其实很简单,液晶原来1秒钟内通过60次开关背光源来完成60幅画面的刷新,现在为了满足3D画面左右帧的输出需要显示120幅画面,就等于要增加一倍的电量去控制背光灯的亮灭来达到120HZ的效果),因此它的发光量越来越高,功耗越来越大,而等离子是性能越来越高,功耗越来越低,所以现在日本国内卖的同样尺寸的3D全高清电视,等离子和LED的耗电量是相差不多的。

等离子光束的残光时间缩短

等离子与液晶特性决定他们在3D时代将互换角色,虽然个人认为即便是功耗高,一年多出几百元的电费,与获得更真实的3D视觉相比,这种得失比对于买得起3D等离子电视的消费者来讲,应该还是可以接受的。

3D常见误区之五:2D转3D电视更好

3D电视推出以来,片源一直是困扰3D电视销量的根本因素,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外资电视品牌纷纷抢先推出了带有2D->3D功能的3D电视,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2D的蓝光碟片享受到3D的效果。我想对于95%的人来讲,这一概念无非具有很大吸引力,毕竟它从理念上解决了目前3D片源比较少的根本问题。

自带2D转3D功能的3D电视

可有时我们对这种听起来非常具有诱惑力的东西不能抱太大的期望,因为结果往往事与愿违。2D->3D是通过计算出来的立体画面,而有一点我们必须了解,目前市面上的3D电视,其3D显示原理都是基于人的双眼特质开发出来的,也就是说真正的3D影片要用专业3D摄像机用并列式或分光式的两个镜头模仿人的左右眼来分别记录两个眼睛所看到的不同角度的景象,并将其通过帧顺序或场顺序等方式结合一起,从而展现出来。

左眼与右眼的视差是立体视觉的关键因素

所以真正的3D影片是基于人眼的各种特质来还原3D场景的,而2D转3D其实违背了人眼立体成像的原理,并且目前电视机自带的转制功能还无法再现良好的3D效果,所以消费者切勿迷信带有2D转3D功能的3D电视。

星球大战导演 乔治-卢卡斯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反过来想想,如果电视自带的2D转3D效果真的能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好,那电视台还花几百万,几千万去买成套的3D专业设备干嘛,如果电视自带2D转3D效果真的能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那么乔治-卢卡斯(星球大战导演)为何准备将每一部《星球大战》都花整整1年时间完成2D到3D的转制……

3D常见误区之六:影院好于3D电视

3D的兴起除了产业链的完备之外,一定离不开电影强力推动,还是得用那句老话来形容:如果没有《阿凡达》,或许很多人至今都无法理解“身在影院,魂在片中”的感觉。因为过去的电影不论再怎么精彩,观看者都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正在看别人拍摄的电影,而3D电影却不同,看了15分钟后,它能让您感觉自己就在电影的现场,随着影片的情节做出各种生活中的正常条件反射,比如:发出各种声音,来缓解视觉的冲击,所以用“身临其境”形容毫不为过,再加上IMAX这种在成倍提高清晰度的同时将图像最大化的影院终端解决方案介入之后,3D电影的效果达到了令人称奇的境地。

那么目前家用3D电视效果真的无法战胜IMAX的效果吗?我想从目前来看确实如此,因为IMAX 3D能展现超高清晰度以及色彩鲜明度的图像,不过很多时候我们都因为IMAX的强大而忽略影院存在的问题——观看位置。家中有私人影院的朋友都知道不论家庭影院如何设计都存在一个“皇帝位”,即最佳欣赏位置,这一区域在电影院中也有,而往往我们买到的票子不是靠前靠后,就是太偏,好的座位不知何时就被暗箱过或早已抬至天价。

IMAX仍是目前最好的3D 影片欣赏地

但如果我们撇开IMAX谈论普通3D影院的效果,那我倒觉得3D电视还是有不少优势的,首先普通影院3D投影均采用偏振立体显示方式,这种偏振光的方法缺点在于,左右眼看到的图像垂直分辨率都只有原始图像的50%,在没有IMAX成倍的精细度画质下,50%垂直分辨率的丧失对3D画质的影响较大,而采用时分立体显示的3D电视不会有分辨率减半的问题,其次普通3D影院的投影设备包括幕布在内,其还原亮度,对比度的效果不一定有个人家庭影院出色,而且最关键是音响效果未必能有个人家庭影院好,再有普通3D影院同样存在位置问题,最后未来电视台播放的3D节目不太可能天天跑到电影院去看吧。综上所述,个人认为,3D电视尤指目前的3D等离子其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好于普通3D影院。

3D常见误区之七:裸眼3D才是王道

 

2010.10.4东芝于日本CEATEC展会发布的20寸裸眼3D电视GL1

其实这个命题从理论上来讲是绝对正确的,因为如果按类别,立体显示正常情况下应该分为两种:非全息立体显示与全息立体显示,而全息立体显示目前来看是立体显示的终极显示方式,而不论是何种光学原理的全息立体显示技术都属于裸眼3D的范畴。但问题是,带有全息技术电视普及还离我们很远很远,远到未必能在有生之年见到。即便是非全息的裸眼3D技术也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

全息立体显示技术

多视点裸眼3D技术中的一种(柱镜光栅)

因为裸眼技术要克服无法大尺寸化、视角窄、3D无法切换2D等问题还需要一段时间、而以佩戴辅助设备(眼镜)的方式获得3D影像的解决方式很有可能将持续好几年甚至十几年。毕竟在这种方式下,许多经营者的基础设备无需全套更换(当然这也符合3D刚刚兴起时每个厂商都不愿过多投入的心态)。环顾所有与3D相关联的产业,几乎清一色都是采用辅助设备的解决方案实现3D,所以对于一些有远见的朋友,一直抱着裸眼3D才是王道,戴眼镜的我们不要这种思维的网友,我想时间会证明一切。

预计3D电视2011,2012,2013的销量

3D健康问题之视力损伤

3D效果虽然出色,不过毕竟目前的3D技术还不够做到完美无缺,不少网友都反应在观看《阿凡达》时,常常会感到眼睛酸痛,流泪,时不时需要摘下眼镜休息片刻,尤其是坐在比较边缘位置的观众,这种现象更明显。

2010发行的3D Blu-ray影片

近期,美国一家显示技术顾问公司Northern Lights的创办人Aris Silzars表示:“如果摄影师仅以动画方式来制作3D视频,那就不会有问题;因为大脑并不会对卡通画面产生预期差距。” 另一方面主持3D视频造成眼睛疲劳研究的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教授Martin Banks表示,“我们唯一有数据根据的就是所谓的视觉辐辏-调节冲突,我们的实验室已经证实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冲突会导致疲劳、不舒服、眼睛紧张以及头痛等症状”, 当观看者直视邻近的事物或场景,它们的视觉焦点会集中;而当他们凝视远方,其视觉焦点就会散开,也就是光学术语说的辐辏。而让眼睛肌肉聚焦,好集中关注某种东西,就叫做调节。那如何来调节3D一是观看者应该坐在距离3D电视屏幕非常远的地方,就像在电影院那样;因为距离屏幕越远,聚合与调节视觉的距离差异也会越小。第二个建议是,让所有3D场景都是在屏幕前方呈现的方式来拍摄立体影片,如此,透过将辐辏-调节差异最小化,造成大多数观看者疲劳或产生其他症候群的可能性也会大减。

辐辏角大小决定人们判断物体的远与近

在IMAX上观看3D电影至少有一点是比较好的——亮度高。这却是3D电视所面临的另一大问题,如何在佩戴3D眼镜后使其亮度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根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假设一台普通的3D电视在显示2D的时候亮度约为500nits,而在3D显示时会降低到原先的1/20,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配戴眼镜和3D显示本身,首先3D眼镜目前公布透射率数据为33%,同时3D眼镜为左右眼单眼观看图像,所以其体感亮度为原先双眼观看图像的50%,再加上3D电视在显示左右帧图像时亮度就为降低为原先的25%,那么3者叠加之后,总体亮度下降为原先的1/24,对于人眼来讲,这个数值下的观赏亮度是偏低的。

3D眼镜是个问题

由此可见,目前3D健康问题还是集中在视力方面,并且针对原本已佩戴眼镜的用户,3D眼镜的设计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良。如需了解更多3D资讯,解答3D疑问,请进入3D达人会讨论。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