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相机“共享平台”的时代到来了吗?

互联网 | 编辑: 魏申杰 2010-11-17 00:00:00原创 一键看全文

最近网络上有则爆料挺有意思,它提到腾龙(TAMRON)最近提交的一支10-24mm F/3.5-5.6 的新镜头设计专利同尼康的一支AF-S DX 10-24MM F/3.5-4.5 G的镜头的结构非常相似,这两支镜头尽管在镜片数目上有细微的差别可是镜头内部低色散镜片和非球面镜片的布局却惊人的一致。通过资

什么是企业共享平台?

腾龙新镜头专利图

这个概念比较好理解的方法是用汽车来阐述。汽车的生产有个名词叫做技术平台,我们看到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种不同种类的汽车,可是技术平台却并非有那么多种,很有多种类的汽车其实出自同一个技术平台,这就像造房子,两间完全相同的房间通过不同的装修方式可能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和功用,但如果每次装修都要从造房子开始那厂商的成本就实在太高昂了,试想想丰田、大众这样的大型汽车集团,旗下的汽车可能少讲也有几百种,如果每种车都需要一个独立的平台,那厂商可能直接就破产了。

数码相机生产企业其实也是采用技术平台的方式来生产相机的,比如说佳能,现在550D、60D和7D其实就是在一个相同的平台上打造出来的不同的三款产品,首先他们都有完全相同的核心和核心功能(同样的传感器和画质和高清视频拍摄),但是为了使之略有区别,在功能和性能上进行了增加和删减,最后就形成了从低到高的价格区段排列,我们可以预计,佳能今后APS-C规格的数码单反将全部采用这种方式来打造。

不过企业和企业之间共享技术平台就没有那么简单了,比如要丰田同本田去共享平台这似乎就有些天方夜谭了,同理,尼康和佳能也不可能就平台事宜进行合作。然而为了对应日益增加的研发成本以及经济与消费环境等因素所造成的企业收益的减退,时下的消费电子企业不得不被迫考虑这样的问题。和相机机身相比,镜头的研发费用也一点也不便宜,如果能够共享专利,搭建一个通用的平台,然后各自根据自己的需要“增加或者减少”镜头的品质,这对双方都是共赢的,唯一的问题就是如何让消费者比较平静自然的接受这一事实。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