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相机“共享平台”的时代到来了吗?

互联网 | 编辑: 魏申杰 2010-11-17 00:00:00原创 一键看全文

最近网络上有则爆料挺有意思,它提到腾龙(TAMRON)最近提交的一支10-24mm F/3.5-5.6 的新镜头设计专利同尼康的一支AF-S DX 10-24MM F/3.5-4.5 G的镜头的结构非常相似,这两支镜头尽管在镜片数目上有细微的差别可是镜头内部低色散镜片和非球面镜片的布局却惊人的一致。通过资

合作与共享的几种趋势

原厂镜头和副厂镜头原本还算有一条比较清晰的分割界线,每个摄影用户从上手开始学习时都会从选择镜头开始,一般能得到的最普遍的选购经验就是“有钱买原厂,没钱买副厂”,原厂镜头是品质的保证,而副厂镜头可以在很低的价位就获得恒定大光圈,原本大家各取所需相安无事,那么今后这种“对手”间的合作和共享会持续下去吗?还会有怎样的趋势呢?

其实要说合作,现在厂商之间已经挺频繁了。为了共同应对研发风险,在竞争演变中,数码相机市场已经形成了几个阵营集团,而这过去我们是一直都在讨论的,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一种厂商之间的“抱团”方式,虽然说这仅限于向传感器供货商订购传感器。

而共享将可能会成为下一个新的方式。为了盈利,降低研发成本,尤其是便宜的走销量的镜头,打造通用研发平台,再根据各自品牌所需构建具体的产品,共同降低风险提高利润率,这才是厂家追求的。在尼康和腾龙之前,索尼与蔡司就应该非常接近这种合作方式了。

镜头上的合作与共享可能还会带动一些老牌的光学厂商的复兴,像现在松下与徕卡、三星与施耐德都可算是新老互助效果出色的范例,对新兴厂商来说,他们不仅需要一些光学上的技术,更需要光学大厂的品牌影响力为自己的相机助阵,多种多样的形式手段最终无非也就是为了同一个目的,但对我们来说,百花齐放总好过看独角戏。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