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7 同一主控方案OCZ推出了四种产品
关注固态硬盘的玩家想必都清楚主控芯片是决定固态硬盘性能档次的重要标志,一款好的主控芯片在技术规格方面往往更加先进,速度更快,当然价格可能也更贵。而闪存颗粒也同样重要,不过闪存芯片可是有三六九等之分,比如我们所说的原片、白片以及黑片。显然,固态硬盘通过采用低规格的闪存,就可以推出廉价的固态硬盘产品。
●同一主控方案OCZ推出了四种产品
SandForce SF-2000系列主控现在已经被用于最新上市的高端固态硬盘产品中。作为SandForce最重要的合作伙伴OCZ也抢先其他厂商推出了相应的产品。消费级中,OCZ率先推出了Vertex3系列,然后于上月月底又推出了Vertex 3 Max IOPS版,并于本月上半月再次陆续发布了Agility 3和Solid 3系列产品。
有意思的是,这四个系列的产品均基于相同的主控方案:SF-2281。关于其规格和售价我们可以在这里面做个对比: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四个系列的产品,在连续读写性能方面相差不是很多,因为SandForce主控拥有一套出色的实时压缩技术,在数据可压缩时可以成倍地提升读写性能。因此即便是小容量产品,我们看到的也是能够达到标称400MB/s以上的写入速度。
最为明显的就是四款产品在IOPS方面的差别,其中Vertex 3 Max IOPS可以达到70K IOPS,而Vertex 3系列最高则为60K,Agility 3系列为50K IOPS,即便Solid 3容量较小,但是120GB的版本也仅仅表明为20K IOPS,要知道Vertex 2 60GB标称也有40K IOPS。
靠限制IOPS来划分档次也是一种策略
●其它品牌很少见到用限制IOPS推出多个系列的手法
我们知道,基于同一主控芯片不容容量的固态硬盘在性能上是有差距的,这是因为NAND闪存的写入次数是有限的,加上写入次数的限制,这就是所谓“写的快死的也快”,因此小容量的固态硬盘在性能方面都会被主控进行限制。
但通常我们能见到的都是同一系列不同容量的差别,很少在其他品牌见到采用同样的主控,还细分不同的系列产品出现,而且一出还是四个系列。
海盗船采用SandForce主控方案的产品只有Force系列
芝奇采用SandForce主控方案的产品只有Phoenix系列
比如海盗船采用SandForce主控方案的产品是Force系列,芝奇采用该主控方案的是Phoenix系列,并也随着SF-2000的推出发布了第二代产品。
●OCZ Agility 2就是Vertex 2的低IOPS版本
OCZ方面同样的做法也出现在他们刚刚开始采用SandForce方案的时候,自Vertex 2(消费级,企业级产品这里暂且不谈)时代开始采用SandForce SF-1200主控。
OCZ在2010年就延续了当前的策略,Agility 2就是低阶IOPS的版本
Agility 2同样也是该主控方案,但在性能方面比Vertex 2系列稍低,如后者是50K IOPS,而Agility 2则只有10K IOPS。至于Solid 2以及Onyx则是采用Indilinx,用来细分高中低端市场。
但是当时(2009年下半年)固态硬盘的热度显然不及现在,就和现在一样,用户印象最深的依然是OCZ的高端产品Vertex系列。
那么既然采用的是相同主控、相同容量的不同系列的产品,价格会差在哪呢?很显然,一个是主控,一个就是闪存。
OCZ固态硬盘的返修率竟然很高
●OCZ固态硬盘返修率居高不下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来自法国BeHardware网站的统计,针对市售的各类硬件产品做了返修率统计:
SSDs:
- Intel 0.3% (against 0.6%)
- Kingston 1.2% (against 2.4%)
- Crucial 1.9% (against 2.2%)
- Corsair 2.7% (against 2.2%)
- OCZ 3.5% (against 2.9%)
SSDs:
- 6.7%: OCZ Agility 2 120 GB
- 3.7%: OCZ Agility 2 60 GB
- 3.6%: OCZ Agility 2 40 GB
- 3.5%: OCZ Agility 2 90 GB
- 3.5%: OCZ Vertex 2 240 GB
可以看到固态硬盘产品中OCZ以3.5%为最高,海盗船也有2.7%,而英特尔只有0.3%。在各类具体的SSD产品中OCZ的Agility 2系列四款产品居首。固态硬盘挂掉一方面是主控因素,如Bug引起的无法启动、找不到硬盘等情况,但这会存在于每个采用SandForce主控的品牌中。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采用了劣质的闪存颗粒,比如白片。
●SandForce主控方案让白片也可以淡定使用
白片是从晶圆中切割下来的Die进行封装之后,再次检测到又不符合标准的颗粒。理论上这部分的颗粒也应该和黑片一样当做废品处理,但是有些晶圆厂为了节约成本,依然会继续使用。
切割下来的Die在封装之后检测到不合格的就为白片,理应做废品处理
显然,白片的可靠性自然没有原片高,一旦出现问题,如果是因为固件原因或许还可以通过修复固件的方式还原,但如果是因为闪存的问题,丢失的可就是数据了。
不过好在以SandForce主控方案拥有的RAISE技术,通过屏蔽部分容量作为冗余校验,可以进一步减少因坏块产生数据丢失的问题发生,同时DuraWrite技术也可以减少实际写入闪存的数据量,以降低磨损程度。显然采用SandForce主控方案的固态硬盘确实给了没通过检测的闪存颗粒的市场。
从某些方面看DuraWrite使MLC耐久度增加,这给了白片市场空间
之前有媒体指出OCZ在前一阵子的Vertex 2系列固态硬盘中采用了白片,不过OCZ很快对此予以否认,宣称部分颗粒是通过从芯片厂商购买晶圆自己进行封装的,但是OCZ并没有给出晶圆的检测标准,这依然给很多人留下了不少疑问。
若用闪存区分档次让用户情何以堪?
●OCZ为抢首发曾在Vertex3上用ES主控芯片
另一种情况则是由主控所引起的。很多固态硬盘出现掉固件的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Vertex 3是第一款正式上市的消费级SF-2000主控的固态硬盘
OCZ曾在初期发布的Vertex 3系列固态硬盘中采用了ES版主控,但是通过打磨的方式抹去了ES的标识。OCZ给出的解释是这部分主控是SandForce出售正式版之前推出的产品,暂没有使用正式的编号,但是这批产品在正式版推出之后通过了检测,符合正式版水平,因此SandForce同意OCZ采用打磨的做法。
确实它没有采用ES主控,但是也没有采用25nm闪存(图片来自Chiphell)
果然,在Vertex 3 Max IOPS版本中,我们见到的确实是正式版芯片。但是它采用的闪存芯片据悉并非为25nm制程,而是东芝的32nm Toggle Mode MLC NAND芯片。这种做法并非不能理解,这种极限IOPS版本拥有很快的写入速度,磨损速度可能会比较快,而25nm制程的闪存擦写次数进一步缩减。当然也并不排除这只是因为批次的问题。
●Agility 3和Solid 3是否采用了廉价闪存?
那么最后的问题便是,OCZ是否在低端的Agility 3和Solid 3系列产品采用了更加廉价的闪存(如擦写次数更低)?毕竟相同的主控芯片是不可能带来成本上的区别的,如果闪存颗粒的寿命较短自然要通过限速的方法来延长寿命。
最低端的Solid 3,它采用了什么标准的闪存芯片呢?
目前OCZ还没有针对Vertex 3、Agility 3以及Solid 3系列固态硬盘中采用了何种等级的闪存芯片给出正面解释,以上的论述只是笔者的猜测。即便如此,我们不能否认的是,这确实是一套不错的市场策略。
●用不同等级的闪存来细分市场,用户情何以堪?
我们用户今后可能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如果预算有限,你要么选择被限制性能的高端主控+廉价闪存的产品,要么选择廉价主控+符合标准的闪存的产品。笔者相信在数据重要性优先的前提下,选择前者的用户会更多。
当然这只是在你知道内部闪存种类的前提下进行的选择,如果今后有很多厂商推出的同系列产品中,采用的闪存颗粒质量参差不齐并且没有任何说明,他们最多能保证的就是在三年保修期内产品不会出现问题,一旦过了这个期限,损失的还是用户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