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所谓松下GF3的“评测”,我打算把它作为之前香港篇的“补完”。在这里,我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在之前那篇文章中没有来得及谈到或者尚未深入的部分。
重写GF3,难以下笔的评测
在朋友把他新买的这台松下GF3送到我手边,郑重的说卷哥麻烦你帮忙写个评测,他很期待我对GF3的评价时,我就意识到事情有些棘手。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主要原因是之前我在香港已经抢先试用过一台松下GF3的工程样机,而且在从香港回上海的飞机上就开始动笔写的那篇评测实际已经谈的比较完备了。如果这台正式销售版本的松下GF3在画质和性能方面与之前工程样机没有什么区别的话,那么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再把评测重新写一遍。
让人崩溃的是,果然一语成谶。在评测室里反复对比了几次ISO样张和白平衡样张后,我不得头痛的向朋友宣布,原来当时在香港用的那台工程样机实际与现在手里的销售版本几无差别。我既没有能够在机身操作和菜单结构上找到任何区别,在画质方面也看不到任何肉眼能够分辨出来的差异。所以,今天的这篇“评测”的结论在一开始就被定下了:
松下GF3从本质上而言,是继松下GF2对首代产品GF1实行小型化、触摸控制化之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我不认为这三代产品在画质上有这样的根本改变,但毫无疑问松下GF3要比前两款机型更小,操作更简化。请注意,我在这里用的词是“简化”而不是“简单”——事实上,松下GF1因为有许多常用操作的实体按键放在机身上,所以对有经验的用户而言那种按键布局和机身设计或许才是最简单最直观和最有效率的。松下GF2和GF3不断的把各种实体按键取消,把功能都集成在触摸操控的屏幕内,以求达到大幅度减小机身体积,简化按键布局的目的。不过这种设计反而会增加用户进行功能设定时的操作步骤。但是,松下也给出了一个很明确的答案,那就是请你尽量使用机身顶部的iA按键:用户你就不要去进行复杂的机身设定了,一切都交给相机我自己完成吧,你只要按下快门就可以了。
正如当年流行的所谓的“日本自动傻瓜相机”实际展示了日本相机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一样,从松下GF1到GF3的这种设计的变化也同样展示出松下在数码影像的自动化判断、机内处理方面的提升。从简单的自动档到iA到今天的iA+,我们的确可以放心的把大部分事情都交给相机自己去完成,而在至少90%的情况下我们自己手动设定拍摄出的画面效果并不会比相机iA下的效果更好。
所以,今天这篇所谓松下GF3的“评测”,我打算把它作为之前香港篇的“补完”。在这里,我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在之前那篇文章中没有来得及谈到或者尚未深入的部分。在开始阅读本文前,还是请各位确保自己已经读过了香港篇:
全国首发!松下Lumix GF3评测报告
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1358188.html
你能否接受GF3的外观设计
我昨天带着这台销售版本的黑色松下GF3去ChinaJoy 2011展会拍妹纸们,搭载的镜头有两支:LUMIX G 14mm F2.5 ASPH套装定焦小饼干以及LEICA DG SUMMILUX 25mm F1.4 ASPH,也就是M43阵营中的大光圈标头。
松下GF3与今天China No Joy!
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1368032.html
我在展会现场找到了几位平时熟悉的模特MM,请她们谈谈对于松下GF3的看法。在九合天下的展台上,刚刚和我们合作拍摄过PENTAX Q的alba MM对松下GF3的造型撇了撇嘴,说真是难看;文静典雅的小白MM却觉得虽然机顶拱起的那部分有些奇怪,但体积和样子(当时配的是14mm饼干)看起来还行,如果有白色和粉色版本应该挺好看的。
我又在现场抓了几位论坛摄友做同样的询问,答案依然呈两极分化:一帮大老爷们里既有对这种极致简化按键的机型不屑一顾,也有摄友觉得如果是作为随身备机的话,这样小巧高画质的机型正是他所需要的,实物造型也比宣传图片上的好看,显得更有质感。
的确,如果说因为那个杀伤力惊人的广告而成功俘获大家欢心的松下GF2在造型方面也没有什么异议的话,那么松下GF3由于过度追求机身小型化而不得不让机顶内闪部分隆起的外观设计只能算是得到了一个毁誉参半的评价。从操作实用角度而言,我们自然会支持这种机身/内闪一体化的设计:毕竟索尼NEX-5C和奥林巴斯E-PL3的机身、闪光灯分离设计不但增加了操作方面的不便而且也使得机身携带体积变大;但从美学角度而言,在如此小型化的机身上却出现了这样一个有些突兀的隆起,这种造型即使是已经习惯了索尼NEX-5C的用户一时间也会觉得难以接受。有摄友说,如果松下能够把机顶的这个隆起变得稍微平缓一点,或者索性学习宾得Optio I-10那样带一点方形线条的,或许在视觉上的感觉会比现在好一些。我觉得他的话有道理。
所以在目前情势下,理应最能以色媚人的松下“小三”反而遇到了外观接受度的问题,这恐怕会出乎松下日本设计人员的意料。当然,从我个人角度来看,我还是能够接受松下GF3的外观设计——至少它的确足够小巧灵动,搭配14mm饼干毫无便携性问题,这的确是其他任何一款可换镜头相机(不包括宾得PENTAX Q)暂时难以企及的。
我们需要的是怎样的画质
对于画质问题同样纠结。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打破大家对于此类产品画质不切实际的幻想:之前是宾得PENTAX Q,如今是松下GF3。当然,无论如何,对比宾得Q那块纯粹消费级别的1/2.3规格感光元件,松下GF3所采用的M4/3元件在画质上完全达到了真正的单反水准,只不过即使是单反水准也要分层次的,而松下GF3的水平则属于入门级别。
这款相机使用的还是1210w像素的Live MOS元件,尽管松下方面没有给出具体型号和规格,但可以想象它与前代产品并不会有什么差别。从技术角度而言,松下的Live MOS能够在相对较小的M4/3规格上达到如此画质已经难能可贵,无论是加大的感光部分面积、扩大的微透镜开口率还是不断收缩的电路部分,这都彰显出松下在这方面的强大技术实力。但是,由于M4/3规格在先天上面积要比APS-C元件要小不少(正如APS-C比135全画幅小不少一样),所以在整个行业技术未能实现突破性进步甚至是革命性进步的前提下,我们始终无法对高感光度画质以及曝光宽容度问题要求更高。
这个段落的标题是“我们需要怎样的画质”,但这实际是个伪命题,因为我们对于画质特别是高感光度画质的需求是无止境的。我们当然希望所有相机都能具备尼康D3S那样“骇人听闻丧心病狂”的高感光特性(请尼康原谅我,我就是喜欢这八个字),但同志啊,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啊。。。我们的这种愿望至少在2012年12月21日大限前是没有什么指望了,所以这个问题没有实际意义。
所以,我们其实应该问“什么样的画质才够用?”
松下GF3的LiveMOS与新款维纳斯FHD引擎相互配合,能够实现iso 800内的纯净画质并在iso 1600时依旧保持较好的画质可用度。虽然也有媒体朋友认为iso 3200也不是不能用,但从我的角度来看,iso 1600可用对于松下GF3用户而言已经是“够用”了。你要想想我们会拿着GF3去干吗?难道是去FINA国际泳联世锦赛拍跳水吗?对不起,那是尼康D3系才能干好的活。
松下GF3,就应该拍摄日常生活片段、拍摄美食、拍摄路边的流浪小猫、拍摄漂亮的小饰物、拍摄好看的衣服或者花花草草,拍摄一切美美的小清新的东西!它无力承载严肃的摄影创作,也不太可能在极端严苛的光线条件下勉强工作,所以你只需要在合适的光线环境下,在美妙舒缓的乐声陪伴下,在轻松惬意的氛围里按动快门。而在这个时候,松下GF3的画质完全能够满足你的拍摄需求——特别是在有20mm F1.7或是14mm F2.5这样较大光圈定焦饼干头的辅佐之下,你一定会对GF3表现出来的画面效果感到满意。
如何为松下GF3配备镜头
既然谈到镜头,我就不得不再说一下LEICA DG SUMMILUX 25mm F1.4 ASPH。这枚打着徕卡标的标头好不好?它真的很好!它与松下GF3做搭配怎么样?不行,真不行。
我没有批评松下LEICA DG SUMMILUX 25mm F1.4 ASPH画质不行的意思。在之前香港的评测以及昨天ChinaJoy的拍摄中,该镜头都展现出极高的素质:全开光圈时锐利的画质、在大部分光线环境下都能保证GF3尽可能采用较低的感光度、适当的浅景深效果和柔和的焦外,这一切都表明LEICA DG SUMMILUX 25mm F1.4 ASPH并非浪得虚名。但是,如果你要拿这枚镜头去配合松下GF3显然并不合适。
首先,并非饼干头的外观设计使得它的体积并不算小,特别是在加装了遮光罩后,与纤巧的GF3机身搭配并不协调。当年我们第一次看到索尼NEX-5C时就觉得机身和套装的18-55在比例上有些古怪,让人容易回想起当年的F707/F717,而松下GF3加LEICA DG SUMMILUX 25mm F1.4 ASPH的组合也同样会带来近似的观感;
其次,LEICA DG SUMMILUX 25mm F1.4 ASPH的售价显然不会低廉,与GF3机身相等恐怕已经是最便宜的事了。尽管我们支持为机身尽可能配合高级一些的镜头,但这是相对于中级DSLR领域而言的。考虑到GF3机身本身并不算高的用户定位,我们真的没有必要为它配备一款如此高端的镜头。
那么谁适合搭配松下GF3?很明显,14mm F2.5套装饼干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果你需要更明亮更快速更容易实现浅景深效果,那么广受好评的20mm F1.7同样适合你选用。其他镜头,我觉得似乎也就是14-42套装变焦相对契合一点(如果你不想变焦基本靠走的话),其他更大更高规格的镜头都不太推荐给GF3使用。
谁是松下GF3的目标人群
我在香港时曾谈到松下GF3是MM专用机,结果这个论调被各位老师和网友批判——春胖子你怎么可以这么武断的下定义?谁说GF3就只适合MM使用?好吧,我错了,我只是想说女性用户或许是松下开发GF3时的主要目标人群,但绝非唯一。
现在回想一下,主打iA操作,加入各种机内处理特效(包括新加入的小模型效果)固然是方便没有什么操作经验的新人特别是女性用户使用,但这又何尝不让我这样有一定摄影经验,同时拥有更高端更强大主力DSLR的用户同样享受到轻松呢?
我坦诚自己在摄影方面一向比较偷懒,比如其实不喜欢跋山涉水的去旅行,不喜欢一大早出去拍摄日出而宁可睡懒觉吃早饭,也表现在我通常都喜欢采用自动档、P档而非XX优先或者全手动。撇开拍摄评测样张或者摄影工作时不谈,在我自己拍照玩的时候我更多的考虑的是富有美感的构图和能否抓拍到某个决定性的瞬间,至于此时机身的参数组合,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视觉效果,这些我都不太care。由此看来,能够随身携带而毫无累赘的松下GF3+饼干头套装所搭载的iA模式正是符合我日常拍摄习惯的产品。由此可见,GF3的目标人群或许首先是女性用户或者初学者,但作为一款小巧、高画质、建议操作的相机,同样也能受到有经验的摄影人的青睐。目前已经得知,8月8日松下中国将会在其淘宝官方网店上开始销售行货版本的GF3,届时关注这款产品的网友可以去松下淘宝网店光顾一下。
最后要谈一下前景问题。
前几天我和老朋友“海天一色”谈起GF3时他就笑称是不是GF4会做的比手机还小?我正色告诉他,现在GF3的在宽度上已经比iPhone更小了!那GF4会改换成什么样子?难道真的成为一个镜头后盖?
目前松下LUMIX G系列产品线基本是:高端的GH系列、类单反设计的G系列和卡片设计的GF系列。问题是眼看着松下G3与GF3都用上了维纳斯FHD引擎,整体AF性能和机身处理性能提升明显,对GH系列产生了明显冲击,这似乎也是GH3迟迟不见踪影的原因所在。未来是否会有G系列与GH系列合并的情况出现呢?而在GF方面,正如前面所说的,GF3已经在体积和造型上达到如此地步,真的很难让人想象GF4还会在这条路上走更远——或许已经到了拓展新路的时候了?有谣传说年底还会有个松下GF pro系列推出,那是否意味着在定位上会与全金属的奥林巴斯旗舰E-P3相近?奥林巴斯又是否会推出类似单反造型的新M4/3机身来接过传统4/3规格E系统的班呢?
厄,乱象丛生。但这种“乱象”大概是我们媒体从业人员和消费者们都乐于见到的吧。
延展阅读:
全国首发!松下Lumix GF3评测报告
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1358188.html
松下GF3与今天ChinaNoJoy!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