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所谓松下GF3的“评测”,我打算把它作为之前香港篇的“补完”。在这里,我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在之前那篇文章中没有来得及谈到或者尚未深入的部分。
重写GF3,难以下笔的评测
在朋友把他新买的这台松下GF3送到我手边,郑重的说卷哥麻烦你帮忙写个评测,他很期待我对GF3的评价时,我就意识到事情有些棘手。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主要原因是之前我在香港已经抢先试用过一台松下GF3的工程样机,而且在从香港回上海的飞机上就开始动笔写的那篇评测实际已经谈的比较完备了。如果这台正式销售版本的松下GF3在画质和性能方面与之前工程样机没有什么区别的话,那么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再把评测重新写一遍。
让人崩溃的是,果然一语成谶。在评测室里反复对比了几次ISO样张和白平衡样张后,我不得头痛的向朋友宣布,原来当时在香港用的那台工程样机实际与现在手里的销售版本几无差别。我既没有能够在机身操作和菜单结构上找到任何区别,在画质方面也看不到任何肉眼能够分辨出来的差异。所以,今天的这篇“评测”的结论在一开始就被定下了:
松下GF3从本质上而言,是继松下GF2对首代产品GF1实行小型化、触摸控制化之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我不认为这三代产品在画质上有这样的根本改变,但毫无疑问松下GF3要比前两款机型更小,操作更简化。请注意,我在这里用的词是“简化”而不是“简单”——事实上,松下GF1因为有许多常用操作的实体按键放在机身上,所以对有经验的用户而言那种按键布局和机身设计或许才是最简单最直观和最有效率的。松下GF2和GF3不断的把各种实体按键取消,把功能都集成在触摸操控的屏幕内,以求达到大幅度减小机身体积,简化按键布局的目的。不过这种设计反而会增加用户进行功能设定时的操作步骤。但是,松下也给出了一个很明确的答案,那就是请你尽量使用机身顶部的iA按键:用户你就不要去进行复杂的机身设定了,一切都交给相机我自己完成吧,你只要按下快门就可以了。
正如当年流行的所谓的“日本自动傻瓜相机”实际展示了日本相机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一样,从松下GF1到GF3的这种设计的变化也同样展示出松下在数码影像的自动化判断、机内处理方面的提升。从简单的自动档到iA到今天的iA+,我们的确可以放心的把大部分事情都交给相机自己去完成,而在至少90%的情况下我们自己手动设定拍摄出的画面效果并不会比相机iA下的效果更好。
所以,今天这篇所谓松下GF3的“评测”,我打算把它作为之前香港篇的“补完”。在这里,我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在之前那篇文章中没有来得及谈到或者尚未深入的部分。在开始阅读本文前,还是请各位确保自己已经读过了香港篇:
全国首发!松下Lumix GF3评测报告
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1358188.htm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