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软件能不能称的上协同管理应用平台,并不是这个软件系统包括多少功能模块,各类功能模块的简单堆积不能称为协同。正如一个企业虽然各类部门齐全,但不能为公司同一个目标协同运作,那么这样的部门只是形同虚设。本文以企业对协同管理的实际需求为基点,深度阐述了协同管理平台应当具备的两大核心模型,为企业用户了解协同系统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参考。
企业组织单位协同的实际需求
如果我们把一个组织进行抽象理解,那么在任何一个企业和单位都有七大基本要素:人的要素、流程的要素、知识的要素、客户资源的要素、项目事件的要素、物的要素和财的要素;这七大要素并不孤立存在必定是相互之间强关联的,同时这些要素在企业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进行流转。
作为一个企业或单位的领导对信息的要求必定也是全方位的信息获取,比如一个老总想了解一个员工在公司的情况,他必定会关注:该人在自己企业的所有任务完成情况如何?该人在企业的知识贡献和积累情况如何?该人在企业所负责的客户或供应商情况如何?该人在企业所负责的项目情况如何?该人在企业所参与发起和审批的流程情况?….最终这个人在企业内部的所花费的费用和为企业带来的收益情况如何?所有这些信息都是领导在关注一个员工的时候会关注的信息,而不只只是人员档案资料。
如何能够有效解决这样普遍存在的关键管理需求?
传统的解决方法只是站在信息的"一维单线程"视角上来提出解决方法的,这样势必为了管客户就建一个客户管理系统、为了管文档就建一个文档管理系统、为了管人员就建一个人员管理系统、为了管流程就建一个流程管理系统….虽然这些系统短期内能够为企业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是关键问题是企业内部这些要管理的要素都是相互强关联,要管好客户必要要管好人员,要管好人员必须要把人在公司工作的痕迹都能够记录下来才能完整的评价一个员工的绩效……..
企业单位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把企业单位的各个要素在一个平台上"立体多线程"的进行管理,"协同矩阵"模型为企业单位达成这一关键需求提供了解决之道。
协同矩阵模型:有效解决企业信息网状管理需求
协同矩阵模型为有效解决企业各部门各要素都是网状结构并协同运作"立体多线程"需求提供了解决方案:在系统中,如果用户找到一个信息点,与这个信息点相关联的所有信息都被找到。例如:找到一位公司内部的销售人员,那么与这个销售人员有关的:个人的财务信息(工资,福利,成本,费用),他管理的客户,他撰写的文档资料,他管理的下属,他参与的项目,他使用公司资产,他现在的工作安排等所有有关的信息像一张网,可以通过员工个人资料这个信息节点被迅速的提取出来。
协同矩阵模型有效解决了"企业的信息网状管理"的需求,对于协同管理平台而言,这是系统逻辑思想层面的问题,另外对于系统来讲还需要在动力传送方面需要有一个模型来支持"协同矩阵"的运作。
齿轮联动模型:协同系统的核心引擎 动力支撑协同矩阵运作
"齿轮联动"模型的设计关键就是:系统提供一个核心引擎(类似"齿轮校合中心")来支撑系统的各个应用模块(每一个模块类似一个齿轮):知识文档管理模块、工作流应用管理模块、人力资源应用管理模块、客户关系管理模块、项目管理模块、财务管理模块和资产管理模块的协同运作,只要一个其中一个模块(齿轮)转动就能够通过齿轮较合中心带动其它模块(齿轮)的转动。
一个模块的运转能够带动其它六个模块的运转,大大加强该模块的功能,同时提高系统的协同性,满足企业的协同管理所需。
基于以上两大核心模型的协同平台有效保障企业的顺畅运作
实际上任何企业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都是以人为中心来运作,企业内的信息点都是强相关联(人,财,物,信息,外部资源),并以自身相适应的工作流来运转。如果把一个企业比喻成一个独立的单个人话,企业中的人力资源应该是人体的心脏,一个企业的动力最终来自我们宝贵的人力资源,而与企业运作有关的机制(各种工作流程)是我们企业整个血脉,如果相关业务流程没有打通就很有可能导致企业的某些机能的丧失。
在以协同矩阵模型和齿轮联动模型为设计核心的协同管理平台中,人力资源和工作流程模块想当于整个系统的心脏和血脉。人体的其他器官:手,眼,脚,耳等功能器官看似独立的系统,但他们是强相关联的,协同运作来服务整个个体,相应的一个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包括包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他们同样是强相关的,各个部门只有协同工作的时候,企业才能顺畅运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