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规模40亿,ERP进入产业替换期

互联网 | 编辑: 江海明 2006-11-21 00:22:00转载 返回原文

ERP进入替换期
      
       2006年中国ERP软件市场规模估计会达到40亿元人民币,比2005年增长16.38%,约占全球ERP市场份额的2%。但2006年的国内ERP市场增速没有2005年的22.38%高,业界预言的 “井喷” 市场仍然没有到来。这是为何?

  雷正是东莞一家纸品厂的总经理,他到这家港资民营企业上任不久,而他现在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让企业顺利实施ERP。在此之前,他已在两家企业担任过总经理,并在任职期间都有一个同样任务,为企业实施ERP,进行信息化管理。作为职业经理人的雷正来说,他见证了整个东莞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历程。

  雷正告诉记者,在他来这加工厂之前,工厂已经上了一套ERP系统,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他现在所要做的工作就是为这套ERP系统进行换代。“因为现在的这套ERP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工厂的实际要求。”

  据了解,东莞制造业实施信息化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作为全球制造业基地的东莞,目前注册以制造加工为主的企业达10万家以上,有许多企业已经基本实现了以ERP为手段的信息化管理。可以说东莞制造业信息化建设,为国内制造业实施信息化树立了典范。

  然而,现在有些企业在信息的建设与使用过程中,都遇到了像雷正所在企业一样的问题,ERP应用进入了一个替换期,需要重新再做。东莞只是ERP应用方面的一个缩影。据了解,目前国内最大的本土管理软件企业之一的神州数码ERP70%的项目实施都是替换其他产品,这一数据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这一市场“替换”潮流的到来。

ERP进入替换期

  据了解,2006年中国ERP软件市场规模估计会达到40亿元人民币,比2005年增长16.38%,约占全球ERP市场份额的2%。但2006年的国内ERP市场增速没有2005年的22.38%高,业界预言的 “井喷” 市场仍然没有到来。这是为什么?

  e-works认为,未来几年内ERP市场总体的趋势会有所增长,但增长不会有很明显加速,基本上是低于20%。从目前来讲,企业应用ERP已经到一个新的阶段。实际上企业已经不再争论,上ERP是找死还是等死的问题。

  e-works认为,这除了制造业企业逐渐回归理性,企业管理现状、市场竞争环境与“ERP理想状态”相脱节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已实施ERP管理的企业认为原有ERP再也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在ERP项目替换上,占去了大量的资金。e-works认为ERP市场进入了一个“替换期”。

  业界对ERP市场发展一般划定为导入、发展、普及三个时期,这主要是从国产ERP发展的角度来考虑的。综合企业应用ERP的立场,神州数码ERP认为, 中国ERP市场发展应分为四个时期,一是试点期,ERP概念引进和个别企业试点;二是失败期,国产ERP蜂拥而起,产品的不专业不成熟,用户的不理性,带来了高失败率,ERP发展急功近利的结果;三是替换期,即市场日趋理性,专业成熟产品开始大规模替换原先实施失败的产品,目前ERP发展就正处在这个时期;四是成熟期,市场激烈竞争和洗牌后,最终只会是技术专业产品成熟的厂商发展壮大,用户则普遍实施成功。四个时期是任何产品和技术发展必须经历的,ERP也不例外。

  作为处于制造业一线的企业ERP实施者,雷正十分认同这一观点。据东莞科技局的资料显示,目前东莞注册从事制造业的企业有近10万多家,而每年东莞市政府投入近2亿资金用于企业信息化技术改造,这还不包括企业自主投入资金。每年东莞制造业企业在ERP项目上的投入达到5亿多元。“很大一部分资金都用于了企业原有的ERP替换上面。”科技局一位负责企业信息化技术改造的官员说。

ERP为何会出替代潮

ERP为何会出替代潮

  计世咨询专家认为:“ERP作为一个商业时代生产力水平的标志,其发端、普及和个性化应用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关键的问题是这个必然性背后需要一个社会生态系统来支撑,也就是价值链。价值链其实如同自然界系统的生物链,缺乏这个生态系统,即便是当年这个地球上的霸主恐龙也会面临灭绝。”

  业内专家普遍的观点是中国的管理软件产业正在经历第三次技术变革。这次变革的主题是平台化。业界最关心的就是如何面向客户提供基于价值链体系的ERP平台。依托于这个ERP平台,整个管理软件价值链将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产业分工会更加明确,因为ERP平台为咨询者和规划者提供了建模工具,为开发者提供了二次开发工具、系统集成工具,为实施者提供了流程配置工具,为上线、服务者提供系统部署工具,各家提供商可以通过ERP平台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

  而在认识这个价值链上,很多ERP公司却各有不同。ERP不仅是管理工具,也是管理变革的手段,从ERP各个模块的应用效果来讲,难点在于生产制造,在这些方面包括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等一些扩展的运用,这是一个未来趋势,同时是一个热点。实施周期方面,从目前来讲还是差异很大,总的来讲,实施周期不超过半年,如果过短的话,可能是没诊断清楚,过长的话,企业发展得很快,会造成ERP系统的过时。

  那么,问题的关键在哪里?按照IDC报告中的分析,真正诱发企业们难以在ERP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也许就在于在这些纷繁的产品缺失了ERP本来的特征。“从目前ERP的整体市场状况分析,制造业的市场需求占到了市场总体需求的50%以上。也就是说,促使ERP产品诞生的制造业和流通领域依然是主导ERP市场规模的关键因素。”IDC分析师韩国华认为。

  一切真相大白:造成目前国内软件厂商和企业用户对ERP爱恨交加,并出现ERP实施成功率偏低的根本原因,其实是起步于财务、物流等领域的管理软件厂商们让ERP偏离了原来的轨迹。ERP真正的优势并非对财务流程的梳理,而是在于其对于产品生产流程和流通过程的有效控制。

  “纯粹的ERP概念应该是针对制造业的一种信息化的解决方案,这是ERP的核心功用。”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建东认为。在这个核心的圈定之下,目前的ERP显然已经被众多的国内ERP厂商们定义成了一个被概念泛化了的变形物。“这是替换潮出现的根本原因。”

“替换”期替换的是什么

  目前活跃在ERP市场上的主流厂商细究下就可以发现,他们的出身截然不同。以用友、金蝶为代表的国内ERP厂商大都从财务软件起家。从某种程度而言,中国的管理软件本身也就是从财务软件开始的。这里有着历史的原因,财政部曾统一对厂商有过此要求。因此财务软件是最可以以产品化形式出现的软件类型,这同时也造就了一批财务软件厂商。

  而随着市场的发展,只做单一的财务软件产品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财务软件厂商开始纷纷转型ERP软件。但是,在ERP软件领域,这些IT厂商就暴露出先天性的不足——财务软件有统一的格式,而ERP则是各用户有各的不同,不能统一为一个软件进行批量销售。

  而且,ERP是事关用户从库存到生产,从采购到销售的全套管理过程,以前的单一记账已经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这就对ERP厂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一些财务软件厂商在竞争中消失了。而用友、金蝶虽发展起来,且在资本市场已有所作为,但仍在不断弥补自身在企业生产流程等方面的短板。这种短板的补充,“对于财务派ERP厂商而言,强化软件在制造控制方面的功能是一种非常艰难的跋涉,而因此带来的用户ERP实施的成功性以及深度都难以保证”,上海埃德咨询机构的李先生这样表示另外一些ERP软件厂商,以神州数码ERP为例,出身于在台湾有着20多年发展史的鼎新ERP——从制造业出身,从一开始就站在整个企业管理的高度实施ERP,再加上2万多家制造业客户的成功实践经验,能够把握用户的真实需求,相对来说产品优势比较明显。现在,神州数码ERP在内地已经成功实施2000多家客户,取得了国内ERP上线成功率98%的成绩,远远超过行业30%的上线成功率。

  国务院信息化产业推进司司长季金奎在考察华南制造业信息化时曾经指出,整个华南制造业信息化已完成了基础推广期,下一步应进入深层次的应用。雷正作为一名一直在一线从事ERP实施的经理看来,东莞ERP的深层次应用,就是ERP应用模块中的单一应用走向多综合应用,由单纯的财务软件模块走向以生产、制造为核心的产品生产流程和流通过程控制。而在此时,许多原以实施的以财务软件为核心的ERP就会被替换掉。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