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纳米A卡也会做 新X1650XT详细评测

互联网 | 编辑: 赵士隽 2006-11-21 00:00:00原创 一键看全文

在两个月之前,ATI抛出了80nm的产品线计划,不过在当时并没有立即将80nm产品推上产品线,而是采用了过度的手段,将过去的X1600XT更名为X1650Pro发布,但是无论是X1300XT、X1600XT还是X1600Pro,都采用了同类型的RV530核心,从某种意义上并非是一款新核心,我们只能将其定位超

三块X1650XT卡做工简单对比

[三块X1650XT卡做工简单对比]

只能说非常的无奈,因为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11月20日,在早上的时候才收到卡子,谁让隔了一个双休日呢……为了让大家早点看到,我又要加班了,55555555……

到手的这块卡子是ATI发布的原厂货,那么拿这块卡作为测试平台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我想大家也不会有太多的意见吧。不过同时我们还收到了来自蓝宝、微星的X1650XT,那么就让我们从近距离来看一下到手的3块板子到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里先简单说一下相似的地方,我们看到PCB的编号为109-A88031-01,三块卡的配置完全相同。其中微星发布的X1650XT的制造与原厂卡完全一样,而蓝宝石方面就有较为明显的不同。

这三块卡造的就像是三个孪生兄弟,相似度超过了90%,相信出自一家人家的手笔。而做为ATI的第一版产品,又是标准的公版设计,因此无论在PCB稳定性,原件稳定性方面都应该是最好的。我们看到,X1650XT也已经开始使用原生CrossFire接口,相比过去的的CrossFire连接线,使用原生连接在执行效率上更加高。

经过简单的观察,3款卡的微弱差别主要集中在显存的配备以及供电原件的选择上,当然散热片的不同同样需要简单介绍。首先来看原厂卡的设计,现存方面使用了英飞凌出品的1.4ns GDDR3显存,4颗64MB/32bit颗粒组成了总共256MB/128bit的显存配备。微星方面使用了Qimonda生产的颗粒,其前身其实就是英飞凌,且两者的编号也完全相同,因此判定两者为同一类产品。蓝宝在现存方面做了一些提升,使用了英飞凌德1.3ns颗粒,因此在显存带宽上稍稍领先其他两款产品。

再来看供电部分的设计,板卡的主要PWM IC设计在了PCB的背面,生产厂商来自较为常见的NeXsem科技出品的NX2415 IC,其采用了MLPQ-32L形式封装,工作频率可以达到1MHz,并且内置了FET驱动程序。在MOSFET方面,原厂卡与微星的X1650XT都采用了常见的119B03S IC,其极限工作状态达到了30V/30A的输出,两相的电源设计完全能够满足核心以及显存对于供电的需求。

而蓝宝石方面,MOSFET的生产商来自ANPEC,4颗APM2506N提供的电流相比之前的119B03S,电流输出更加可观,其工作状态达到了25V/60A,这样的设计保证了蓝宝的产品在超频上能够获得更稳定的电流输出。但是在电容方面,蓝宝没有采用原厂卡的固态日本化工与Rubycon的配备,只采用了非常普通的松下电解电容;而微星卡则将钽电容更换成了陶瓷电容,虽然在电气性能上没有太多问题,但感觉不像用了固态电容、钽电容的卡子那么舒服,这也算是一种迷信吧。不过大家也不要担心,毕竟微星、蓝宝的品质我们也不应该过于怀疑的。

这里我想说点无关紧要的,大家请看整块PCB的设计,这块109-A88031-01 PCB是我们第一次看到的搭载原生CrossFire接口的小型PCB。其右上角集成了一个6pin的辅助电源的虚位,同时在MOSFET方面同样留有虚位,这样的设计并不是在生产上的精简,我认为在之后ATI很可能发布一款更为强大的核心,当然到时候就需要用到6pin的供电,这款PCB的生命力应该会比较长。

风扇方面的设计同样有些区别,不过这也是同质化之后各大厂家能够进行个性化的最后一片土地,风扇的设计多少也体现出了厂家对于产品的认识度以及定位。在所有产品中,微星的使用的散热器最为庞大,从材质上来看更像是镁铝合金制造,将整个PCB完全覆盖。蓝宝的设计最为奢华,因为采用了纯铜以及热管的设计,相信散热性能应该更强。原厂卡的设计较为一般,外观最为小型。

在之后的章节,我们会对原厂卡进行简单的超频,并会对各个散热器的读书进行简单测试。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