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 应把握下一代的互联网制高点

互联网 | 编辑: 杨剑锋 2006-11-24 05:00: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互联网的新通信技术——IPv6即将到来,CIO是否已经做好准备?如果准备到位就可以节省数百万美元资金,还能降低安全风险。

Ben Worthen

20036月,美国国防部(以下简称DoD)CIOJohn Stenbit宣布,美国国防部将于2008年全面转用互联网协议第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即IPv6)——下一代互联网通信技术。

 

唯一的问题是,政府内部(或其他机构)几乎没有人知道他在说什么。

 

IPv6是由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选择的新国际标准来取代现有协议——IPv4(第五版从来没成功地取代过它的位置)。它(IPv6)更为安全,并且能将互联网连接扩展至一个几乎无限数量,同时还能将网络管理成本削减约三分之一。

 

Stenbit的宣言是为了让IPv6生态系统逐步在美国国防部得到发展而精心设计的。“转到IPv6需要很长时间,”Stenbit这样说道,他于2004年从美国国防部退休。“在美国国防部的采购系统里,人们在五年后才会出现的(系统)上押了很大一笔钱。如果那些搞系统的人不了解我们(将来)使用的IP协议新版本的话,他们只会以现有的协议为基础去开发系统,而我们则会在未来丧失前进的能力。”

 

而迄今为止,只有很少量的美国公司跟随着美国国防部的脚步开展IPv6的未雨绸缪。因此,过去3年业界都没有引起对IPv6认识的增进。最近一个对IPv6采纳情况的民意调查更只是只收到了两个回复,而且作答的两位CIO在实际工作中都没有接触IPv6。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出现这种状况可以理解的:现行的互联网的版本运行得好好的,且目前为止并没有太大转换新版本的压力。但是,这种情况很快就要改变了。

 

后发劣势(Last-Mover Disadvantage)

 

在美国以外,IPv6的转换工作都进行地很顺利。亚洲中国、日本还有韩国都把本国的互联网全面转移到IPv6视为国家要务,欧盟也是如此。特别是中国现正在打造一个全部基于IPv6的新互联网,希望能够在“一切皆为互联网”的时代成为引导世界的翘楚(见《中国下一代互联网战略》一文)

 

在美国,很多在采纳IPv6过程中的“拦路虎”因素也将会消失,这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美国国防部的行动以及要求联邦机构要在2008年前把网络全部转换到IPv6的后续规定。硬件、软件以及电讯业的进步保证了这个转变将同样也会在美国发生——无论有没有CIO们的合作。

 

比如说,以CiscoJuniper为首的很多网络设备制造商已经卖了好几年兼容IPv6的路由器和交换机产品。在软件方面,微软即将推出的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将默认IPv6为其内置网络协议,同时Windows Vista有几个小组功能(collaborative features)是要与IPv6一起发挥作用的。最后,一些主要的电讯公司也正在悄悄地升级他们的网络来承载IPv6流量;(他们希望)能够为自己赢得和美国综合服务局签订未来十年价值200亿美元的电信合同的机会,这份合同要求承接商必须具备支持IPv6的网络。

 

不是“如果”,而是“何时”

 

“关于‘我们应不应该转换到IPv6’的‘宗教战争’已经结束了。”Tom Patterson这样说道,他是IPv6业务咨询公司Command InformationCEO。“现在是讨论‘何时上马IPv6’问题的时候了。”但是CIO可不能光坐着休息,等着新的互联网来突袭他们。如果他们想避免新网络带来的复杂性、安全风险以及长时间维持两个网络协议带来的附加成本,他们就需要积极地计划把他们网络上的所有东西都升级到支持IPv6的版本上来。每个路由器、笔记本电脑、应用程序还有其他一切连接上互联网的设备都将继续与旧网络并行工作,不过是需要IT员工以更为高效的态度去工作。关键问题是,把这个转变纳入机构正常技术更新周期,还是等到竞争压力迫使你转向IPv6,等死并痛苦吸收这巨大的一次性冲击。

 

好消息是,现在已经没有类似“千年虫”那样的最后期限压力了,这意味着CIO有时间去制定计划,并且逐步投资,这样可以避免附件成本陡增以及突然转向带来的风险。“如果你没有做恰当准备,将惹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Yanick Pouffary如是说,他是北美IPv6工作任务组的技术主管,同时也是IPv6论坛的成员。

 

好的计划始于把IPv6看作比战略更重要的问题。“别把它看作单纯的网络硬件设备更新,”John McManus这样说道,他是NASA(美国太空总署)代理CIO以及联邦CIO委员会IPv6工作小组的联合主席。他认为,升级到IPv6将能帮机构降低网络成本和复杂性,并且能把那些仅限于想象的新服务变为可能。虽然McManus说“如果你没有做好准备的话, 数不清事情将有可能出错。”但实际上,要做事情的话却是意外的简单。而且如果你现在开始动手的话,价格还不会贵得离谱。下文列示了一个帮助CIO升级到IPv6的六步骤指南,它能帮你以最少的支出获得尽可能大的收益。

 

一、切勿坐失IPv6良机

 

互联网协议是互联网的邮封,里面包含着诸如数据包目标地址和返回地址等信息,还有数据包的详细内容。现行的IPv4标准是在1976年开发的,当时互联网只是供一小部分政府研究人员和学者使用,要用尽43亿个地址的想法在当时是不可能的。此外,IPv4也不带有任何安全性或移动性特征。

 

IPv6就是为了弥补这些不足才出现的。它有更大容量的地址分配(addressing scheme),允许几乎等于无限数量的网络设备拥有自己的唯一地址。它也拥有嵌入安全特性以及网络自动配置能力,这使得移动性和综合网管工作变得更轻松。就其身本特质而论,从探测气候的遥感网络,到通过电邮发送购物清单到主人手机的电冰箱,有了IPv6之后这一切都会成为可能。

 

本文只是简单谈谈。事实上,要在一篇文章里获取你所需要了解的关于IPv6的一切信息几乎是不可能的。CIO需要在他们的员工中寻找看看有没有人懂得IPv6。如果幸运的话,说不定能找到。但是不能抱有太大期望。这意味着必须任命一位专门负责迁移的IPv6精英专业人士,Lisa Schlosser这样说,她是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服务部(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以下简称HUD)CIO,“这人麾下应该有一位执行发起人,他要向CIO汇报IPv6工作。”

 

二、开发商业案例

 

每个行业的每家公司应该都能想到IPv6在什么方面能帮助公司发展业务。举例来说,在美国国防部,Stenbit就想建立一个全球信息网络:有一个虚拟交通地图,处理并储存信息,用户可以从此获得他们工作所需的数据,这份远见卓识在他退休以后还得以继续。大多数CIO可以找到更多普通挑战的解决办法。又例如在HUD,卡特列娜飓风灾后,灾区的住房毁损情况调查能够更轻松地完成。由于有了更多可分配IP地址,相比回到办公室以后再在电脑上面敲打现场报告,调查人员直接使用用移动装置就能完成这项工作。“更多的IP地址能使我们扩展自己的网络”Schlosser说,“增加IP地址的数量,你就能获取更多的实时信息。”

 

对于像Bechtel那样的建筑公司来说,IPv6带来了更多的IT系统与其他如监控摄像机(security camera)和空调机组(air-conditioning unit)等系统组合的可能性。比如说,由精细、无线以及IP兼容的设备组成的测感网络可以为现有设备管理系统添加新的功能。假设Bechtel要在炎热的气候地区建一家一天只开12小时的工厂,感测器就能收集实时气候及气温信息,这些信息能与实时电价组合到一起,帮助公司找出什么时候打开空调设备是最划算的。

 

IPv6也可以减少IT管理的成本和复杂性。在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IPv6经济性评估报告里,国家标准与技术协会(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以下简称NIST)估计新的网络协议将使通过IP进行的对话变得容易,这样做的结果将使一般公司在互联网通讯支出上面节约20%。再者,NIST估计,通过消除对网址转换设备(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devices)的需求,IPv6能给IT部门节省约30%的总体IT支出,而且公司能采取联合行动,支持IPv4把网络连接扩展到自己的内部网络设备上去。IPv6也支持端对端的安全性策略(步骤六将详细讨论),这将允许公司逐步淘汰周围的安全工具,如防火墙。IPv6也节约了CIO及其员工的时间,因为它有自动配置的能力,这种能力是让采用IPv6的设备——如电脑、监控摄像机或IP电话,忽略地理界限实现即插即用的关键原因,并且这对军方和Bechtel那样的公司有着明显的好处,它减少了设置本地网络所要花费的时间。Bechtel技术小组的成员之一Fred Wettling说,现在每当有人开拖车,Bechtel的工程师们就得不断中止语音及数据传输网络的运行。随着IPv6的到来,问题也会随之消失。在公司里面,IPv6使人们更加良好地合作。每一台IPv6电脑都能够扮演自己的服务器角色,这意味着用户可以直接互连。利用这个优势的一个大型程序就是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它允许IPv6用户在同一Word文档、Exele电子表格以及PowerPoint演示文档上协同工作,可以不考虑物理距离,更无需通过以前的虚拟主机完成文档协同操作工作。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