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云涌,谁是协同软件落潮后的胜者

互联网 | 编辑: 江海明 2006-11-30 06:00:00转载

在新的信息经济背景下,企业间竞争的逐步加剧使企业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有的信息化系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此时,协同软件挟风雷之势,以跨平台、跨架构、跨数据库的综合平台为立足点,以解决企业资源和系统整合问题为己任横空出世。协同软件更强调使用者的参与,对于用户来说,它更像是一种新的方法论和思维模式,独立于传统的管理和思维模式之外。它更能解决软件在企业中运行的水土不服现象,更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在为企业和用户带来的无限的期待和希望的同时,协同软件背后蕴藏的商机呼之欲出。

协同软件的机遇和挑战

在协同软件的深邃内涵和市场远景吸引下,软件厂商们纷纷试水协同。国内软件厂商纷纷加大对协同软件的投入,国外的知名软件也进军协同软件市场。一时间协同软件迅速升温,协同软件厂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一时间满眼满世界都是协同软件,协同软件超过ERP成为市场上成长最快的应用软件。

由于不同的协同软件厂商对协同软件不同的理解,导致协同的落脚点和切入点的不同,这使原本纷繁的协同软件市场更加的庞杂,也迫使协同软件的市场竞争变得更加的激烈。协同软件的先行者与后来者们,都在通过各种方式,在乱世中找寻属于自己的空间,探求“走在人前”的方法,确立在协同软件市场上的优势地位。

“股神”沃伦.巴菲特说:“只有到退潮以后,你才知道谁一直在裸泳。”协同软件在历经几次大起大落之后,一些实力稍逊的软件厂商纷纷退出协同市场,市场的集中度开始向专业品牌的大厂商倾斜,以华天动力为代表的,在产品易用性、技术架构和综合服务上都有自身特色的软件厂商开始彰显优势。

1、软件就是服务

就目前国内协同软件市场的发展状况来看,服务能力是协同软件木桶中的“短板”。许多企业在力争上游的实际行动中,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往往忽视对自身团队服务素质的培养,忽略企业服务能力的建设。对于这种市场上的“短视行为”,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协同软件直面自身服务与企业业务深度融合的时候。服务能力的匮乏直接将导致协同软件厂商在协同市场中的被动地位。“软件即是服务”的理念已经必然成为软件和服务两个领域的精神主宰。

2、协同软件向管理咨询靠拢

协同软件从本质上来说,解决的公司内部的管理问题,是提升公司内部管理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所以协同软件不是单纯的应用软件,而是蕴含着深刻管理思想的应用管理软件。目标决定行为,把协同软件的实施与管理咨询结合起来,这是未来协同软件拥有良好出路的重要前提。管理思想是协同软件的灵魂所在,作为协同软件的开发商,必须拥有超强的管理咨询能力,能为客户提供强有力的流程优化和流程再造。使协同软件成为技术与管理的完美结合,这样才能大幅提高企业的办公效率,这样的协同软件才会有市场。

3、技术构架领先,让你占尽先机

软件的系统功能是产品的外衣,也是产品的实际应用。功能的强大与否,间接反映了协同软件厂商的综合技术实力。当企业的业务不断深入、细化,要想丰富产品的功能,让产品有更好更高的发展空间,就必须为软件搭建一个良好的技术架构。产品的技术架构,是一个“地基工程“,是软件能够向上拓展的保证。良好的技术架构,可以使产品的安全性、可拓展性、稳定性更优越。所以,技术架构的领先,也就意味着概念的领先;意味着技术的领先;意味着对市场把握的领先。

4、细节决定成败

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国内协同软件厂商,星罗棋布不下数千家,要想在众多的协同软件厂商中脱颖而出,不但要在企业转型、技术架构等战略发展上进行准确定位,还要在细节处理上进行比拼。

协同软件市场,全国大大小小的厂商有数千家,表面的功能模块相差无几,选型时让用户大伤脑筋。往往是买了以后却不能真正用起来,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没对软件细节进行深入探究。细节决定成败在协同软件中,已经不是什么新鲜口号,但却是决定产品品质的根本。软件上一个细微的不足,足以让你的软件使用不畅。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工作流的条件流转,可根据表单中的某一个条件来决定下一步的流转;当某人不在时,可以由别人代理来处理;审批过后的表单能够进行自动的统计和分析。这些小功能每项看起来都很不起眼,但是,如果实现不了,就会让你的流程流转变得十分的困难,甚至会让你的流程变成死流程,或者实现起来没有实际意义。使原本通过协同软件实现管理上的突破成为一种泡沫。可以说,细节处理对软件产品的影响非常明显,1%的失误就会带来100%的失败。

反过来说,软件产品的细节处理到位,可以增强产品的易用性,使用者易于理解软件的功能,降低实施的难度和企业维护的成本。另外,也会降低软件产品的BUG率,让软件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更稳定,更适合用户的实际需求。

5、协同软件的需求应变能力

企业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和自身发展来不断调整企业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企业与其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协同软件也必须满足企业的管理者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采取合理的变动,以适应市场的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协同软件厂商需要参考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用户需求和使用习惯。这无论是在系统交付前还是交付后,也无论是通用产品还是个性化产品,都需要实现企业综合性办公平台的“随需而动”。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