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镶"黄豆" 乔帝堆料GTX560Ti小测

PChome | 编辑: 夏阳 2011-11-26 05:30:00原创 一键看全文

做工可圈可点

不能光看“面”子,我们看下这块卡的“里”子到底怎么样:

将散热器和PCB拆解分离

散热鳍片和风扇以及导流罩拆解分离

我们看PCB的方案大部分还是和公版一致,只是个别设计以及布局有小小改动。显卡散热鳍片数量并不多,但是热管分布很均匀,可以起到弥补前者的不足,另外大风扇风量比较足,至于在运行时的静音程度和散热效果我们稍后揭晓。

导流罩卡扣在鳍片上

这种免工具的方式方便拆卸清理灰尘,一边的卡扣掰开即可,从松紧程度上看恰到好处,因为如果扣的过松导流罩会因震动而产生噪音,过紧导致拆卸困难。

热管直连

这种方式是目前为止效果最好的,也就是将铜管直接压入散热底座内,和GPU直接相接,尽可能的减少热阻,废热直接导给底座和热管,和华硕的DirectCU有异曲同工之效。

相对来说,铜的吸热效果好,铝的散热效果好,这种底座的设计方式是将效率和成本做到了一个平衡。

6mm热管

4根热管均是6mm,和鳍片的连接工艺为扣Fin,至于这样的传导效率是否能满足GTX560Ti的发热量,我们测试之后再做定论,这也算是节省成本的一种体现吧,或者说是超频三的做工就是一个烂。

热分布图析

4根热管和底座将整排鳍片分成5段,那么每一根热管将热量均匀的传到给周边的铝鳍片,由风扇直吹散热,并且从鳍片漏过的风也能对PCB进行辅助散热,当然热管越短越粗越直效率就越高,右侧最远端热管其实应该使用更大直径的热管了。

核心区

供电详解

显卡最重要的供电部分位于右侧,当然是以就近原则,双6pin供电接口输入后,首先通过扼流线圈和分别由高压滤波电容进行第一重净化,来自外部的12V将会第一次被过滤整合,然后在供电IC的指派下,通过场效应管,以实现电压和电流的转换,然后再次通过低压电感和电容,包括最后的修正补偿电容,供给内核使用。

显存部分功耗较少,因此一路供电即可满足。

依然使用4+1相供电,虽然使用的是比较中庸的场效应管,但是两上两下的方案同样可以达到承载大电流的效果,另外在IC芯片附近也有一颗钽聚合物电容来做补偿,方案还是比较上乘的。不足的是由于板型设计的问题,Mosfet散热片的扣具孔只能设计在第三组Mosfet的位置,导致第四组Mosfet不能够享受散热。这个在极限超频的情况下必定受影响。

三星显存颗粒

8颗来自三星的显存颗粒构成256Bit/1GB的显存规格,不同于以往的是这次搭配的显存延迟为0.4ns,一般的GTX560Ti都搭配0.5ns,这就是意味着显存理论上可以跑在5000MHz频率下,给玩家留足了量。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