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瓶颈困扰我国开源软件产业发展

互联网 | 编辑: 江海明 2006-12-21 01:00: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兼容性差成为主因

北京特锐铁电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钟东江表示,前几年曾经使用过Linux,但因为兼容性差以及后续服务不足,没用多久就卸载了。

信息产业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主任助理陈伟也认为,兼容性差是制约开源软件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全区118个单位的4680台计算机,国产桌面操作系统单系统运行1332台,但在运行中存在许多兼容性较差的问题。

软件兼容性差直接影响到用户对开源平台的接受和认可程度。而造成桌面Linux等开源软件兼容性差的主要原因是:国产桌面Linux等开源软件现在并没有制定统一应用标准,硬件厂商也就无法提供操作系统相匹配的驱动。同时,由于微软强大的市场占有率,许多应用软件厂商和硬件厂商仍以微软软件为兼容对象。

破解瓶颈提升竞争力

在软件企业和程序员生存压力普遍存在的中国,惟有遵循开源游戏规则、多方协作健全开源生态系统,才能提升我国软件产业的竞争力。

加快人才培养,建立高质量的开源社区。由于我国不具备开源社区建设的大环境,社区的建设也可以考虑交给高校等科研机构来建设,只要处理好知识产权问题就可以了。

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探索商业模式。迄今为止,开源软件也没有单一的商业模式,国外的模式可提供一些借鉴。这些商业模式概括起来有:软件免费、服务收费的服务模式;开源软件主体部分免费、闭源软件附加部分收费的模式;免费软件与硬件结合的模式等。

政府建立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公共配套服务。政府应加大对开源社区和公共服务平台的投入,并在合理引导的基础上,对目前开源社区、开源软件公司进行合理组织,使中国开源产业朝着开放、标准和共享的良性开源模式发展。同时,还应尽快出台国家支持自主创新的配套政策及其实施办法,引导更多企业、组织和个人弃用盗版、使用开源或正版软件,让人们正确认识开源的同时培育开源软件市场。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 上一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