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note耐不住了 云笔记巨人本土化

互联网 | 编辑: 沈毅成 2012-05-23 00:00:00原创 返回原文

Evernote的迅速发迹史

使用云笔记的朋友对Evernote一定不陌生,它在国外经过短时期的叱咤风云,目前已经是笔记领域的巨人级应用。如同谷歌仅仅靠一个搜索引擎跃身为国际互联网巨头一样;它也凭借唯一的高端笔记本系统,支撑一个规模庞大的跨国公司的运营。

Evernote发迹真的很快,该软件在2008年6月24日上线,在2010年10月就获得了2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这笔投资由红杉资本牵头,摩根泰勒风险投资公司和 DoCoMo 资本参与,到了2011年7月用户数量达到1100万。同月,公司获得来自红杉资本和摩根泰勒的5000万美元投资。2012年5月3日,公司再次获得7000万美元融资。可以想见,正因为这款软件在国际市场上的良好口碑以及用户的普遍认同,才会获得国际大型投资公司的鼎力支援。

Evernote CEO Phil Libin(黑西服,笑容亲切的先生)和他的团队

成功总有原因,Evernote拥有一整套强大的笔记本应用系统,你可以综合文字,快照,网页剪辑,手写输入,数字墨水,插图等等各种元素组成丰富多彩的记事内容。保存的笔记可以按照不同的文件夹分类,添加标签,注释,编辑,搜索或者导出,还提供远程同步和备份。

Evernote智能型笔记本

如果以上只是传统功能,其他软件也可以做到的话。那么Evernote有一项技术最值得让人推崇,就是OCR“图形文字识别技术”,据说识别水平已经达到世界第一。当然用户只有试过才知道。

此外其他方面也亮点多多:支持触摸屏手写识别;对用户提供网页编辑插件,以便通过浏览器直接管理笔记;裁剪局部或者整个网页,保存到Evernote;支持电子邮件服务,可以把笔记以邮件的方式分享给好友;或者反其道而行,将邮件内容添加到Evernote等等。

凡此种种,都显示它有着不少惹人注目的特色。你可以对笔记实行细致、全方位的管理,以便获得非常理想化的记录效果,并且还可以通过Evernote提供的丰富渠道,进行自由自在的同步与分享。

云笔记系统的功能探索

Evernote有网页版和客户端之分,客户端在功能操作上更加的规整一些,毕竟网页需要浏览器的运作。用户可以对所记录的笔记建立索引,打上标签,分类归纳,然后就可以用Evernote特有的管理机制对大量笔记进行组织管理,很多功能只有当用户的笔记数量变多时候,才会发现其好处所在。

Evernote英文版客户端

Evernote一大功能是支持跨平台的笔记本服务,也就是云端服务。用户不论你用哪个牌子、哪个型号的手机及其他智能设备,都可以通过同步笔记到云端,或者从云端返回文件,这是一个相互传输的过程,从而很好地支持用户能够随时随地创建、管理你的笔记。

跨平台的笔记分享

“图形化文字识别技术”(OCR)是EverNote引以为傲的服务内容,关于这项识别技术的水平据称已经是世界第一。在传统情况,用户要搜索特定内容,必须输入内容文本所包含的关键字,然后才能获得想要结果。而Evernote通过这项识别技术,可以根据图片上显示的文字来作为关键字搜索,然后找到包含那张图片的笔记(不过经过体验这功能只有高级用户能用)。

图形化文字识别和索引查询

丰富的分享渠道:在国外,Evernote可以自由通过电子邮件、IM聊天软件、论坛、微博(twitter)各类形式对笔记进行分享,不过由于国内环境的限制,目前的本土化软件只能通过邮件分享用户的笔记了。

广告是互联网企业的主要收入。 EverNote的经营模式也是提供附加广告的免费服务和高级付费服务,付费用户可以享受软件的更多前卫功能,免费用户虽然有一定限制,但是为他们保留的功能已经足够强大。

印象笔记 本土化战略产品

2012年5月10日,Evernote宣布正式进入中国,取名“印象笔记”。如果说去年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火了《愤怒的小鸟》,今年的Evernote就成了国际厂商里的主角。Evernote CEO首席执行官Phil Libin说,Evernote效仿的对象是苹果公司,生意一半在美国,另一半在中国。印象笔记的数据中心已经建立在中国,而美国与中国提供的服务各自独立。菲尔介绍说,这样做的考虑是给用户多了一个选择。“如果用户想使用国际版本,可以选择国际版。想使用中文版,则可以直接下载中文版。”

Evernote本土团队

这是本土化产品《印象笔记》的官网给人留下的清新印象(点击进入印象笔记官网:http://www.yinxiang.com/)。

印象笔记官网

本土化后的EverNote,拥有国内独立的笔记数据中心,除了分享到国外论坛、微博(twitter)不可以外,其他功能都得以正常使用。用户可以看到本土化工作进行的不错,软件从界面到菜单,以及对话框文字都已经汉化,并且起了容易让中国人理解的各种注解称谓。

Evernote手机客户端快照

本土化的EvernotePC客户端 “印象笔记”

本土化的Evernote“印象笔记”,除了剔除了国内互联网监管政策不允许的部分联网功能,其他都保留了下来。界面设计美观方面尚待完善,当然已经看出非常强大和实用。用户可以用它做出任何形式的笔记,比如照片笔记(如上图手机端应用)、墨水手写、录音笔记(通过语音口说记录)、网页抓取等等功能;在管理方面,用户可以对笔记进行新建,打标签,分类、注释、修改、查询搜索(图形文字OCR识别搜索包括在高级功能里)、以及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自由分享。

反思 对中国市场表示信心但成败未卜

历史的借鉴

很多外国公司在国际上牛逼哄哄,但是一进入中国市场,面对中国独特的互联网监管政策,以及有着特别软件使用习惯的中国用户(包括更加习惯于免费使用软件),这样水土不服现象就屡屡发生,雅虎、谷歌等互联网巨头可谓前车之鉴,他们在中国的接连失意就是反面例子。由于中国地域文化独特又不易改变,所以跨国企业要顺利进入中国市场,就必须做好产品的本土化。做什么先别说,怎么做才是关键,首要通过的是国内互联网监管政策的层层关口,谷歌在这里就连栽了几个跟头,所以不可不防,当然成功也有,那就是微软和苹果。

Evernote CEO菲尔承认外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存在各种艰难:“我们能做的是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提供好的产品。同时学习其他公司,汲取雅虎、谷歌的教训,让我们自己变得灵巧一点。”

菲尔说,“我们的效仿对象是苹果公司,苹果公司一半是在美国硅谷,一半是中国市场。我们也希望这样,一半在美国加州,一半是在中国。我们在中国的服务不仅仅是面向中国用户,而是面向全球用户。”

目前Evernote在全球有3000万用户,在中国约有110万用户,中国市场是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Evernote用户最多的国家。菲尔认为中国很快就会超越日本市场。

当然就算是效仿了苹果也不容许过于乐观,因为目前国内互联网企业竞争相当惨烈,前有有道云笔记,后有麦库记事等软件,有道云笔记不算有道词典,用户数量就有200万以上,从市场起点上已经高于Evernote,而且又是土生土长的公司,非常了解国内用户想些什么,Evernote在中国能和苹果与微软一样获得成功,是否能够赢得中国用户的的肯定?

本土化后的Evernote前途未知

面对中国本土化的竞争对手,菲尔表示不会去留意竞争者。“在传统经济里,会看对手在价格上进行竞争。目前我们的软件已经免费了,对我们而言,最好的办法,不担心其他公司做什么,只看我们做更好的产品。”菲尔透露,他们也在推进人民币支付策略,给用户多种选择。

Evernote延续一贯的做法,把活跃用户转变为付费用户。菲尔有个有趣的商业逻辑,用户对这款软件使用时间越长,付费可能性越大。这当然有证据了,在Evernote3000万常用用户里,付费用户已经逐渐占了1/4,这个比例对于应用软件还是很客观,而我们要对菲儿说,在中国市场软件付费比例只有1%,所以请做好心理准备。

5月7日,Evernote宣布获得由中国宽带产业基金(CBC Capital)领投的7000万美元投资。

“关于在中国的盈利问题,我们没有答案,但有耐心,赚钱是长期事情,我们可以1年、2年甚至10年不盈利,只希望开发更好的产品。”菲尔最后说。

Evernote的本土化软件“印象笔记”经过试用,功能确实强大。软件的本土化战略也可圈可点,首先结合中国软件市场的当前情况,从一开始就向用户做出高调的承诺,即软件会保留全部功能并且对用户完全免费。同时凭借自己显赫的国际声望,迅速取得本地互联网投资基金的大力支持,一定程度表明了Evernote进入中国市场并不冒失,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并且有着充分准备的。这头来势汹汹的“大象”(软件logo)前景将会如何?小编窃以为,除了它软件本身的用户体验必须超过本土软件以外,能否长期适应本土市场多变的用户需求也是关键所在,还有到了紧要关口能否彻底放下国外一贯坚持的作风和原则也是必须的。当然,也许这就是菲尔把中国公司和国外公司的业务完全分离,各自进行独立运营的目的所在,总之一切都是为了加大对中国市场的长期适应力。

Evernote 印象笔记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