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note耐不住了 云笔记巨人本土化

互联网 | 编辑: 沈毅成 2012-05-23 00:00:00原创 一键看全文

反思 对中国市场表示信心但成败未卜

历史的借鉴

很多外国公司在国际上牛逼哄哄,但是一进入中国市场,面对中国独特的互联网监管政策,以及有着特别软件使用习惯的中国用户(包括更加习惯于免费使用软件),这样水土不服现象就屡屡发生,雅虎、谷歌等互联网巨头可谓前车之鉴,他们在中国的接连失意就是反面例子。由于中国地域文化独特又不易改变,所以跨国企业要顺利进入中国市场,就必须做好产品的本土化。做什么先别说,怎么做才是关键,首要通过的是国内互联网监管政策的层层关口,谷歌在这里就连栽了几个跟头,所以不可不防,当然成功也有,那就是微软和苹果。

Evernote CEO菲尔承认外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存在各种艰难:“我们能做的是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提供好的产品。同时学习其他公司,汲取雅虎、谷歌的教训,让我们自己变得灵巧一点。”

菲尔说,“我们的效仿对象是苹果公司,苹果公司一半是在美国硅谷,一半是中国市场。我们也希望这样,一半在美国加州,一半是在中国。我们在中国的服务不仅仅是面向中国用户,而是面向全球用户。”

目前Evernote在全球有3000万用户,在中国约有110万用户,中国市场是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Evernote用户最多的国家。菲尔认为中国很快就会超越日本市场。

当然就算是效仿了苹果也不容许过于乐观,因为目前国内互联网企业竞争相当惨烈,前有有道云笔记,后有麦库记事等软件,有道云笔记不算有道词典,用户数量就有200万以上,从市场起点上已经高于Evernote,而且又是土生土长的公司,非常了解国内用户想些什么,Evernote在中国能和苹果与微软一样获得成功,是否能够赢得中国用户的的肯定?

本土化后的Evernote前途未知

面对中国本土化的竞争对手,菲尔表示不会去留意竞争者。“在传统经济里,会看对手在价格上进行竞争。目前我们的软件已经免费了,对我们而言,最好的办法,不担心其他公司做什么,只看我们做更好的产品。”菲尔透露,他们也在推进人民币支付策略,给用户多种选择。

Evernote延续一贯的做法,把活跃用户转变为付费用户。菲尔有个有趣的商业逻辑,用户对这款软件使用时间越长,付费可能性越大。这当然有证据了,在Evernote3000万常用用户里,付费用户已经逐渐占了1/4,这个比例对于应用软件还是很客观,而我们要对菲儿说,在中国市场软件付费比例只有1%,所以请做好心理准备。

5月7日,Evernote宣布获得由中国宽带产业基金(CBC Capital)领投的7000万美元投资。

“关于在中国的盈利问题,我们没有答案,但有耐心,赚钱是长期事情,我们可以1年、2年甚至10年不盈利,只希望开发更好的产品。”菲尔最后说。

Evernote的本土化软件“印象笔记”经过试用,功能确实强大。软件的本土化战略也可圈可点,首先结合中国软件市场的当前情况,从一开始就向用户做出高调的承诺,即软件会保留全部功能并且对用户完全免费。同时凭借自己显赫的国际声望,迅速取得本地互联网投资基金的大力支持,一定程度表明了Evernote进入中国市场并不冒失,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并且有着充分准备的。这头来势汹汹的“大象”(软件logo)前景将会如何?小编窃以为,除了它软件本身的用户体验必须超过本土软件以外,能否长期适应本土市场多变的用户需求也是关键所在,还有到了紧要关口能否彻底放下国外一贯坚持的作风和原则也是必须的。当然,也许这就是菲尔把中国公司和国外公司的业务完全分离,各自进行独立运营的目的所在,总之一切都是为了加大对中国市场的长期适应力。

Evernote 印象笔记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4 页< 上一页1234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