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谈 黑白摄影与徕卡M Monochrom

互联网 | 编辑: 李金晶 2012-09-06 06:30: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回到原点

史燕尧,《咔啪》摄影杂志编辑部主任。资深摄影媒体人。
微博:http://weibo.com/notyet

史燕尧博客

回到原点

今年春天的一个下午,我肩膀上挎着M7刚刚从胡同的一家小饭馆走出来,和两个学生模样的年轻姑娘打了一个罩面,在我走出两步之后听到其中的一个姑娘说“那是徕卡呦……”。而作为一名摄影杂志编辑,虽然经常会用到各种价格不菲的器材,不论是用专业机型配合“大炮”拍摄演唱会,还是带着尚未正式发布的新奇机型拍展会,都未曾听别人说起“那是××呦……”。在不知不觉中,摄影已经普及到“穿街走巷尽单反”,而徕卡这个曾经只有摄影师才了解的品牌也已经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在这五六十年来,相比单反相机的变化来说,从徕卡M系列旁轴相机的起点M3到现在,外观都没有太大改变,也就是这种一贯的坚持,很多摄影师的拍摄生涯始于徕卡、终于徕卡。徕卡的M卡口已经成为了一个象征,胶片时代的美能达、柯尼卡、福伦达、蔡司依康,数码时代的爱普生、理光,都推出了自己的“M”卡口机型,康泰时也曾希望用G系列和徕卡在旁轴领域分庭抗礼,但是美能达和柯尼卡合并后不久,相机业务草草甩卖给了索尼;日本确善能旗下的福伦达和蔡司依康虽然市场上高低结合,但是不久前又停产了几种机型;爱普生RD1系列推出两款就宣布中止;康泰时已经名存实亡;虽然理光刚刚借助GXR推出了M Mount,但是根本算不上旁轴……最终留下的仍然还是徕卡。

不久之前,徕卡刚刚发布了一款新型数码旁轴相机M Monochrom,它最大的特点便是只能拍摄黑白影像。就像2011年广东省的高考作文一样——“回到原点”。

如果穿越到半个世纪年前,将刚刚拍摄过《巴黎市政厅前之吻》的罗贝尔?杜瓦诺(Robert Doisneau)和刚刚出版了《决定性瞬间》的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带到现代社会,并让他们随意挑选相机拍摄,他们不一定会挑选自动对焦高像素的专业数码单反,但是绝对会选择一台自己习惯的徕卡旁轴相机,M Monochrom应该就是首选。

2011年年初,富士发布了X100,这台参考多名日本摄影家意见打造出来的相机应该是第一台用心考虑并设计黑白摄影功能,并让大家重新注意到这一点的数码相机。这台相机通过电子技术实现了黑白模式下的红、黄、绿色的滤镜效果,之后引起话题的的富士X-Pro1也是如此,而且这两台相机也采用了旁轴风格的外观设计。相比富士,徕卡更加彻底,M Monochrom只能拍摄黑白影像。这并非是一个异类,这是因为黑白摄影和徕卡本身就是摄影界中最庞大、最顶级的群体之一。按照徕卡公司M相机系统产品经理Jesko von Oeynhausen的话说:“黑白摄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流行。即便是在今天,黑白摄影作为表达媒介的魅力都未曾有一点削减。”事实却是如此,在胶片销量不断下滑的当下,柯达面临企业上最大的危机;而富士也不断停产一些入不敷出的胶片产品。反而伊尔福这个基本上只生产黑白胶片的品牌显得悠然自得。如今,不仅仅是摄影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关注“拍摄感受”,于是重新开始使用胶片和使用徕卡的旁轴相机拍摄也形成了一种趋势。从三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众多的大师、玛格南图片社这样顶尖的组织,留下的大量精彩的黑白摄影作品,成为了引导年轻人深入了解摄影的途径。

纵然蜷川实花的缤纷色彩引人注目,但是细江英公、森山大道、荒木经惟的黑白作品也可以通过单色的色调变化呈现出动人的感情。虽然黑白作品看起来并不华丽,甚至就像一本没有插图的小说一样朴实。但也正因为如此,小说中没有主人公具象的面孔,可以任凭读者想象;黑白作品因为没有特定的颜色,也可以让欣赏者细心品味,自己感受出对它的印象。而且好的作品也会让人感受到画面中的“故事”,可以说黑白摄影正是摄影的“原点”。徕卡的M Monochrom就是为了重归原点而生的相机。半个多世纪传承下来的旁轴测距式取景方式搭配纯正的黑白拍摄体验。可能对于刚刚了解摄影的人来说,这台相机不能拍摄彩色照片、不能拍摄视频、甚至不能够自动对焦,而对于每一位摄影师来说,都可以感受到M Monochrom是可以让人在拍摄时抛开一切杂念,专注于摄影本身的相机。

在这个相机家电化的时代,摄影的文化与生活开始相互碰撞、融合,而这样的一台真正回到原点的相机,正是维持并传承传统摄影领域的重要工具。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