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即大海
今天要刊登一篇长博客,内容不光是来自于我还有丁三郎和史燕尧两位好友。起因是因为《三联生活周刊》在6月份想就徕卡公司发布的M Monochrom相机做一些内容。但是不同于普通摄影类杂志,三联方面希望更多的是从黑白摄影本源来探讨徕卡在今天这个时代重新发表黑白相机的用意和影响。当然,他们也并不反对从市场和技术深度来看看徕卡公司的市场策略和产品销售前景。所以,最终我们三个人从彼此擅长的角度来谈谈对于M Monochrom的看法。
徕卡相机
在三篇文章中,丁三郎老师是从感性的角度来回顾传统摄影的发展历程以及他对于黑白摄影的观感;史燕尧则是从徕卡这台新机本身来谈黑白摄影对于现代摄影人的影响;大约只有我是抱着相对质疑的态度从技术与市场角度来评判M Monochrom,当然这也只是一家之言。目前这三篇稿子已经被《三联生活周刊》发表,而我也得到允许可以把我们三个人的文字发表在这里与网友们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三郎,独立摄影人,作家。 1976年生人,现居上海。曾获美国《国家地理》全球影赛奖项,以及2005、2007两届新浪博客大赛奖项。2005年开始在业余时间,拍摄了超过200多只猫的故事。已出版作品《遇见?猫的国》、《遇见猫的国 2》、《遇见喵星人》。2012年下半年将出版第四本书,内容为拍摄猫、花卉、孩子等拍摄技巧,以及各种后期处理方法。
作品网站:http://dingsanlang.tap.cn/
丁三郎博客
黑白即大海
摄影作品之所以呈现出千差万别的姿态,其根本原因在于许多摄影人对摄影的理解和出发点完全不同。比如传统摄影,以记录真实为目的。观念摄影,却以虚构创作为目的。前者是记录,后者是对记录的艺术升华,使其拥有可以藐视真实的——创造性的艺术价值。把相机仅仅当成记录工具,观念大师弗孔认为这是对摄影的贬低。观念,也使其突破了摄影本身,进入摄影艺术领域。那么在这里,我既不想区分摄影是传统摄影还是观念摄影,也不想将艺术分析引入讨论。我想从文论学的角度来讨论我们的摄影出发点。
传统摄影人沿着[物]、[事]、[心]的感性成长轨迹记录理性与历史的时代真实,现代摄影人沿着[个性]与[虚构]的理性架构建设感性与艺术的时代发现。巅峰者才能既传统又现代。传统和现代,真实与虚构,愉悦和焦虑,性情与智慧不会在这个层次的作者身上产生矛盾。但这种层次的作者往往也寥寥无几,因此,如果联系自身,你就会发现,仅仅从传统人文摄影或现代观念摄影这个角度对摄影进行分类,其实无助选择。
然而,如果我们发现黑白摄影和彩色摄影的区别,以及大家喜闻乐见的思想作品与娱乐作品的区别。你就会发现摄影也非常容易区分了。因为大家都能从中看到鲜明的心理认知对立。比如黑白摄影犹如有思想的诗,常常充满郁愤。是诗人由于良知产生的忧国忧民的思考,用于排遣内心的焦虑,进行的充满思想深度的创作。思想总是和悲悯、与批判现实的精神有关。因此思想的出发点是黑白的焦虑,遗像,挽歌,都适合为黑白摄影,令人思考。在另一面的彩色摄影如同娱乐,则重在传颂,总是用于推崇生活风情、用于抒发内心的愉悦,分享愉悦。因此,娱乐的出发点是多彩的愉悦,生活摄影,自然摄影,皆适宜为彩色摄影。
因此,我更倾向于用光和热来描述这种黑白和彩色、思想和娱乐、诗歌与故事的对立。因为思想性的作品拥有照亮人心的智慧。就像光一样,有思想智慧的人本身也会像光一样难以接近,思想性的背后却是一种诗歌的灵魂。光的世界就是黑白的世界。另一种娱乐,却是自古以来人们围坐篝火,互相取暖的故事现象。娱乐往往是故事性的。温暖人心的,娱乐是一种热,富有感染力和扩散力。娱乐于人,具有服务性,医疗性。因此也有解冻人心和治愈人心的力量。娱乐是彩色的。
不理解这种情绪对立,不理解光和热,不理解思想和娱乐,不理解诗歌与故事,不理解焦虑和愉悦的对立性。正是阻碍大多摄影人取得进境的基本创作对立。许多人刚开始学创作,往往既想写严肃的诗却同时又想讲轻松的笑话故事。或者既想拍摄严肃的黑白作品,又想拍摄轻松的彩色作品。如果这种矛盾只属于个人,那么影响还不大。但如果属于社会或集体,那么影响就太大了。因为社会和集体相对个体的变通能力较弱,一旦选择就会转身困难。垃圾项目一旦上马,个人努力就很难扭转集体失败的局面。结果,想要做出思想内容的作品却包含太多娱乐。或者想要娱乐于人的作品却包含太多压抑愁苦和焦虑的说教。这正是我们常见的社会垃圾作品。许多作品,丧失了个体呼声。很多都是初学问题,明明内心没有什么愁苦却在强说愁,没有焦虑,没有悲悯。没有多大精神焦虑和工业反思的人,勉强自己去做批判,结果自然做出毫无思想性且空洞乏力的作品。另一种则是自己都活不好,还想娱乐别人。不能到乡村去,不能喜欢大自然,不能温暖人心,不能治愈人心,欠缺对人类亲密关系的感知,否定爱且充满对人敌意的娱乐,注定都将是非常无聊和沦丧的。然而,摄影人一旦能够深刻理解自身作品属于焦虑还是愉悦出发的特点,并持之以恒进行创作磨练。那么对愉悦和焦虑,彩色和黑白,也就会产生谨慎的梳理和选择。那么许多素养高超的摄影人都可以轻易摆脱两元对立的矛盾。因为一个作者的成熟体现在,他的彩色摄影一样能表现思想,黑白摄影同样也能展现情感。
现在每天,都有无数人决定投身摄影事业,每天,都有我们可以浏览的新照片以成千万张的数量增加,但是,其中有强烈共鸣的作品反而更加难得一见。这正是每一个摄影人都要面对的巨大挑战。然而我看到其中最大的挑战,可能正是我们首先得面对两条方向完全背道而驰的道路,进行相当困难的选择。对面这条路的出现,总是让想踏足另一条路的人困惑与耽搁良久。然而直到今天,它们在我内心有了清晰地划分。并且也将不再矛盾和互相阻碍。有朝一日,当人厌倦了亲密关系带来的愉悦,那么就必将走上彻底孤独的道路。
对我们现代摄影人来说,终究是黑白摄影时代的老人们教会了我们真正的摄影。黑白摄影既是我们摄影的起点,也应该是我们摄影的尽头。对我来说,彩色作品只是摄影世界里的一段小溪流,然而,黑白即大海。唯努力让自己接近大海的境界,我们才有可能接近黑白摄影世界。在接近那个充满了思想和光的大海之前,我知道,孤独会拦下绝大部分人。
2012.6.17
回到原点
史燕尧,《咔啪》摄影杂志编辑部主任。资深摄影媒体人。
微博:http://weibo.com/notyet
史燕尧博客
回到原点
今年春天的一个下午,我肩膀上挎着M7刚刚从胡同的一家小饭馆走出来,和两个学生模样的年轻姑娘打了一个罩面,在我走出两步之后听到其中的一个姑娘说“那是徕卡呦……”。而作为一名摄影杂志编辑,虽然经常会用到各种价格不菲的器材,不论是用专业机型配合“大炮”拍摄演唱会,还是带着尚未正式发布的新奇机型拍展会,都未曾听别人说起“那是××呦……”。在不知不觉中,摄影已经普及到“穿街走巷尽单反”,而徕卡这个曾经只有摄影师才了解的品牌也已经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在这五六十年来,相比单反相机的变化来说,从徕卡M系列旁轴相机的起点M3到现在,外观都没有太大改变,也就是这种一贯的坚持,很多摄影师的拍摄生涯始于徕卡、终于徕卡。徕卡的M卡口已经成为了一个象征,胶片时代的美能达、柯尼卡、福伦达、蔡司依康,数码时代的爱普生、理光,都推出了自己的“M”卡口机型,康泰时也曾希望用G系列和徕卡在旁轴领域分庭抗礼,但是美能达和柯尼卡合并后不久,相机业务草草甩卖给了索尼;日本确善能旗下的福伦达和蔡司依康虽然市场上高低结合,但是不久前又停产了几种机型;爱普生RD1系列推出两款就宣布中止;康泰时已经名存实亡;虽然理光刚刚借助GXR推出了M Mount,但是根本算不上旁轴……最终留下的仍然还是徕卡。
不久之前,徕卡刚刚发布了一款新型数码旁轴相机M Monochrom,它最大的特点便是只能拍摄黑白影像。就像2011年广东省的高考作文一样——“回到原点”。
如果穿越到半个世纪年前,将刚刚拍摄过《巴黎市政厅前之吻》的罗贝尔?杜瓦诺(Robert Doisneau)和刚刚出版了《决定性瞬间》的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带到现代社会,并让他们随意挑选相机拍摄,他们不一定会挑选自动对焦高像素的专业数码单反,但是绝对会选择一台自己习惯的徕卡旁轴相机,M Monochrom应该就是首选。
2011年年初,富士发布了X100,这台参考多名日本摄影家意见打造出来的相机应该是第一台用心考虑并设计黑白摄影功能,并让大家重新注意到这一点的数码相机。这台相机通过电子技术实现了黑白模式下的红、黄、绿色的滤镜效果,之后引起话题的的富士X-Pro1也是如此,而且这两台相机也采用了旁轴风格的外观设计。相比富士,徕卡更加彻底,M Monochrom只能拍摄黑白影像。这并非是一个异类,这是因为黑白摄影和徕卡本身就是摄影界中最庞大、最顶级的群体之一。按照徕卡公司M相机系统产品经理Jesko von Oeynhausen的话说:“黑白摄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流行。即便是在今天,黑白摄影作为表达媒介的魅力都未曾有一点削减。”事实却是如此,在胶片销量不断下滑的当下,柯达面临企业上最大的危机;而富士也不断停产一些入不敷出的胶片产品。反而伊尔福这个基本上只生产黑白胶片的品牌显得悠然自得。如今,不仅仅是摄影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关注“拍摄感受”,于是重新开始使用胶片和使用徕卡的旁轴相机拍摄也形成了一种趋势。从三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众多的大师、玛格南图片社这样顶尖的组织,留下的大量精彩的黑白摄影作品,成为了引导年轻人深入了解摄影的途径。
纵然蜷川实花的缤纷色彩引人注目,但是细江英公、森山大道、荒木经惟的黑白作品也可以通过单色的色调变化呈现出动人的感情。虽然黑白作品看起来并不华丽,甚至就像一本没有插图的小说一样朴实。但也正因为如此,小说中没有主人公具象的面孔,可以任凭读者想象;黑白作品因为没有特定的颜色,也可以让欣赏者细心品味,自己感受出对它的印象。而且好的作品也会让人感受到画面中的“故事”,可以说黑白摄影正是摄影的“原点”。徕卡的M Monochrom就是为了重归原点而生的相机。半个多世纪传承下来的旁轴测距式取景方式搭配纯正的黑白拍摄体验。可能对于刚刚了解摄影的人来说,这台相机不能拍摄彩色照片、不能拍摄视频、甚至不能够自动对焦,而对于每一位摄影师来说,都可以感受到M Monochrom是可以让人在拍摄时抛开一切杂念,专注于摄影本身的相机。
在这个相机家电化的时代,摄影的文化与生活开始相互碰撞、融合,而这样的一台真正回到原点的相机,正是维持并传承传统摄影领域的重要工具。
不变的徕卡
徐嘉。笔名:春卷。著名网络摄影师、业内著名数码影像器材评论专家,现任PChome电脑之家网站总编。多次在国内外摄影比赛中获奖。同时,由他带领的数码相机评测团队所撰写的各大厂商数码相机产品的相关评测和试用文章也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并有很多被摄影类专业媒体所引用。
春卷的blog:http://blog.pchome.net/1269
不变的徕卡
徕卡在五月中旬发布了一款让普通消费者很难想象的纯黑白数码相机产品——M Monochrom。这里的“黑白”并非是指相机外壳有黑、白两种颜色,而是这款徕卡最新的数码相机真的只能拍摄黑白照片而不能拍出一张“彩照”。其实纯黑白也并非是徕卡的首创,飞思之前就发布过纯黑背的数字后背产品,只不过徕卡M Monochrom是世界首款135全画幅黑白数码相机且普通消费者对于徕卡品牌的认知度远远高于只在专业领域“混”的飞思。
其实在正式发布之前很久,我们就听闻了有关徕卡将要发布一款纯黑白数码相机的小道消息。对于这条消息,消费者的反应不一。对于徕卡迷而言,一台只能通过明暗来记录大千世界的相机绝对符合他们希望摄影能够返璞归真的愿望,摒弃一切不必要的色彩干扰,让画面只有黑白灰,拥有这样“极致”概念的好产品居然要等待那么多年才发布,这才是真正让人吃惊的事情;对于一般摄影爱好者而言,这样的产品则是真正“逆潮流”而动,近乎是靠制造话题来哗众取宠的产品。且不论目前数码相机内的黑白影像处理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即使是用彩色照片通过后期处理的方式也能获得非常高品质的黑白影像,到底有多少必要为了所谓的“纯粹”而推出这样一款在整体性能上有很大局限性的产品呢?
徕卡方面谈到M Monochrom黑白设计所带来的诸多“革命性”的好处:比如由于没有马赛克程序因此画面的锐度与解析力会更高;由于没有色彩降噪处理的必要,所以相机的感光度上限也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等等。
不过,我们也很快指出了纯粹黑白元件的先天不足比如我们无法再利用不同的色彩通道让画面包涵更丰富的曝光信息(不同色彩通道内的曝光信息是不同的,有可能某种色彩过曝而其他两种通道内依然留有足够的信息),实现在RAW格式下的超高曝光宽容度。对于徕卡M Monochrom而言,只要画面中某处过曝飞白了,那过曝区域中的信息就肯定救不回来了。
事实上对于徕卡而言,对新机采用纯黑白设计固然是有其传统和文化方面的考量,但仔细想一下这似乎也是徕卡的一种无奈之举。由于徕卡本身并不具备感光元件的生产能力,因此它只能从第三方厂商处得到核心感光元件。相对于其他一些厂商对于感光元件的ODM(自行设计、委托生产,比如尼康),徕卡实际上也很可能缺乏足够的感光元件深度设计能力,而只能在第三方厂商提供的元件性能上进行有限的修改和调整。
经典作品
徕卡M Monochrom使用的依然是之前用在M9机身上的那块由柯达公司提供的1800w像素CCD。这块CCD产品尽管拥有色彩表现出众、低感光度画质细节的优点,但相比如今的市场主流CMOS元件依然存在着类似高感光度画质不佳、耗电量大、不支持长时间连续工作(无法实时取景LiveView和拍摄视频)等缺憾。坦率的说,这已经是一块在技术上落后于时代的感光元件了。
徕卡之所以在M Monochrom身上继续沿用这块感光元件,一方面是提交了破产保护申请的柯达已经无力开发更新型的感光元件,另一方面恐怕是徕卡暂时未能找到更佳的感光元件合作伙伴,索性趁机消化掉这些柯达的全画幅CCD(库存或者低价购入)。当然了,作为一款时隔几年后推出的“新”产品,要是在感光元件上毫无变化似乎也说不过去,那么索性去掉柯达CCD前的马赛克排列分色滤镜,弄个纯黑白数码相机来出奇制胜——放弃了色彩信息反而能到锐度与感光度提升的好处,而且对于机内信号处理的压力也随之降低。因此即是几年前开发的M9机身也足以应对“新”感光元件产生的数据——好了,这下连机身也不用怎么改动,轻轻松松就推出了一款“新机型”!
实话实说,这种将老机身和老感光元件在功能上做做加减法就弄出一个“新”产品的做法放到其他相机品牌身上肯定是行不通的。对于很多主流日系数码相机厂商而言,即使新品更换了更高像素的新感光元件并且在软件功能上做了一定的更动,但只要相机外观和整体性能上没有什么重大变化,那么这种按部就班小升级的新品铁定会得到“不思进取”的骂名。但对于徕卡而言,它们就真的敢这么小修小补,靠拆掉一片分色滤镜就敢说自己推出了“革命性”的新品而且大家还都就这么认了。这到底是为什么?无它,只因为这个品牌是“徕卡”。
只有徕卡敢这么干,也只有徕卡能这么干。
徕卡是这样定位自己的——相机中的劳斯莱斯。很显然,这是一个只针对高端小众用户的品牌,它无需用世俗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科技的大潮固然也会让这个历史悠久的相机品牌不得不做出一些改变,但这种因为时代变化科技进步而带来压力对徕卡而言毕竟影响力有限。当它的日系、韩系同行们正在绞尽脑汁的研究如何把更多像素塞入越发狭小的感光元件上,如何改进非球面镜片加工工艺以减少眩光和鬼影之时,徕卡所要考虑的是如何保持自己影像器材贵族的气质并吸引更多的普通消费者对自己的金字招牌顶礼膜拜。所以产品性能可以吃吃老本拿老机身改头换面推出个纪念版限量版,技术开发也可以像M Monochrom这样搞个黑白机来另辟蹊径(或者应该说是投机取巧?)。总之好几年如一日,反正只要记得不管世道如何变化,自己始终对外打出“历史”、“文化”、“品味”、“小众”这几块牌子就行。当然了,产品售价也要一如既往的高昂,否则又怎能标榜自己是“相机中的劳斯莱斯”?
有朋友建议我们做一下徕卡M Monochrom的评测,看看这块纯粹黑白的感光元件画质到底如何。我只能对他摇头叹息:测了又能怎样?画质好画质不好又能怎样?当决定一款相机的价格因素不再是因为画质或者拍摄性能,而是因为它的品牌它的口碑它的影响力之时,什么分辨率什么解析力什么感光度什么操作性能都是浮云了。不管徕卡M Monochrom拍出的黑白照片到底能比我们用普通DSLR+后期PS出来的黑白照片好看多少,只要它依然叫徕卡,就不必担心会没有人捧场,也不必担心会没有人为这款逆潮流而动的“革命性”产品买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