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页
时间回到2006年4月的北京饭店,Google全球CEO施密特在数百位媒体记者的注目下艰难地完成自己来到中国的第一个公开任务—将一个散乱的印有中文“谷歌”字样的七巧板拼回原样。
善于做秀的施密特本可以很熟练地完成这一任务,但他还是故做为难地做了一次错误的尝试,最终在中国同事的帮助下完成了这个Google中国名称的拼图。其时,Google在中国的拼图也正在刚刚展开,前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李开复和原UT斯达康中国总裁周韶宁搭档Google中国联合总裁,分别组建Google中国的研发和市场销售团队。
施密特的这场秀可算成功,有观众会意的笑声为证。但是一年之后,Google中国的市场份额表现不佳,而周韶宁和王怀南也离开谷歌,很多人开始怀疑施密特和Google总部的高层们是否真的知道该怎么正确地摆放谷歌的拼图。
即使前面已经有了雅虎和eBay的失败先例,那些至今仍将Google视如宠儿的投资者们仍然百思不得其解:在全球市场高歌猛进的Google为何会在中国市场输给中国版的Google?
2006年底去美国和众多明星投资者沟通时,盛大总裁唐骏数次被问到上述问题。“我想并不是百度做了伟大的事,百度一直在努力但是并没有突破性的东西,是Google中国自己没有做好造成的。但是我想这个格局不会这么延续下去。”此前曾一度被Google全球列为中国区总裁候选人的唐骏如此作答。
四份统计报告
“断言最终的成败还太早,但过去的一年无疑让人失望。”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Google中国高管在被问及一年多来的感受时忧心忡忡地说道。
在Google中国开局之初,李开复和周韶宁就曾经多次表态:对盈利无要求,唯一的要求就在用户。而过去一年Google正是输在了自己最为看重的用户积累上。
2006年9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和北京正望咨询有限公司几乎同时发布了一份中国搜索市场的调查报告:CNNIC报告数据显示,百度和Google在中国搜索市场占有率分别为62.1%和25.3%,而2005年两家公司的数据分别是52%和33%。正望咨询的报告显示,谷歌在北京的市场占有率仅为20.6%,而百度为64.5%。
两份报告的数据略有差异,但却同时披露了一个趋势:过去一年Google与百度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正在扩大。“我们当时发布的数据只是关于北京的调查数据。Google在上海的市场份额为29.6%,大幅高于它在北京的20.6%和广州的20.7%。尽管Google在上海的市场份额比在北京和广州都高,但与一年前相比,Google在上海的市场份额也下滑了8.6个百分点,与Google市场份额的总体下滑趋势相符。”正望咨询首席分析师吕伯望在之后的一份公开声明中对9月份的报告做出补充。
当天下午,Google中国发言人就这两份搜索引擎报告对外发表官方态度,称“尊重第三方调查公司的报告,中文搜索技术正处在巨大的变革时期,我们都认为需要走的路还很长”。面对疑问,Google中国依然保持平静。
然而这种平静几个月之后被第三份统计报告所打破。2006年12月14日,市场调查公司iResearch发布了其《2006年10月搜索引擎市场份额》调查报告。报告称搜索引擎市场份额占有率前二位百度和Google的份额分别为63.7%和19.2%。
Google中国随即发表官方声明表示质疑,认为该数据在调查方式上有失公允,调查样本并不能完全反映整个搜索市场的全貌。实际上,iResearch的调查结果和正望咨询公布的20.6%的市场占有率相差无几,而且这份调查报告结果之所以和前面两份不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市场份额的统计不是以用户首选为标准,而是以用户访问次数为基准。
(未完,请翻页)
网友评论